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搜索

推荐文章

建筑说转行60 | 四次地产跳槽,尝试宠物烘焙、自助自习室,最后做了总经理助理


 


+

嘉宾寄语


离开了多年的地产行业之后,会发现地产管理相对于传统行业的企业管理来说,就是降维打击。但是当地产潮水退去,才发现多少人在裸泳。切忌把平台能力当做自己的能力。


+

MMT


#BG

2009-2014本科:东部地区985-建筑学

#工作

2014-2018:50强地产地产管培生,职位城市公司设计负责人

2018-2019:10强地产设计经理

2020-2021:20强地产设计高级经理

2021-2022:本土地产设计副总监

2022至今:制造业运营总监


同时在职业空窗期间研究了下商业机遇,学习过宠物烘焙,也曾摆过摊,由于工作太忙和兴趣原因中道废止。

目前除了主职工作之外,还运营有一个自助自习室,手上也零零散散在出售些电子烟烟弹,这些“副业”作为生活费也足够了。


+

我本就不准备去设计院

选择建筑学并不是什么爱好使然,纯粹是对当年高考分数的理性最优选。在本校,只有建筑学和医学可以用高考分数直接上,其他学科都需要在大一末分科再卷一次,一旦失误,高考白考二十多分。


江浙一带的人总是爱闯荡,大学时没有被设计课困住,学生时代也从没通过宵。结果设计院实习的时候居然通宵了,我觉着真的不可思议,这和我的性格与人生规划实在不匹配。


最后我发誓绝对不去设计院。我连作品集也没做,直接冲上地产。那时的地产行业并没有现在这么悲观。


于是应届的我,走上了地产的管培生之路。


+

兜兜转转地产之路

可以说我的地产之路虽然辗转了四次,但大体还是顺利的。众所周知地产跳槽频繁,职位和公司变动也多少会与项目和直系领导相关。


在第一家房企,作为管培生四年做到设计负责人,升迁之路是很快的,但调动之后会遇上新的团队,新的瓶颈。营销条线太过强势,导致设计条线遇到了天花板,那么我自然而然就会物色新的更适合的团队。


跳槽之后遇到倒霉事就是当地项目违约,刚进去团队就准备就地解散。最后被挽留调到其他大区,在异地干了一年半后,老东家的领导正好缺设计负责人,于是我去新的公司,做到了高级设计经理。


在第四次跳槽之前,我的职业道路都是很顺利的。由于区域公司的合并,人事关系的重组,我再一次跳槽。这最后一次是我唯一后悔的。之前几家公司都是企业化管理,以职业经理人为导向,各有各的优点,有的强标准化,有的强授权化,有的强集权化,我在每一家公司都有收获。


但最后一次,我去了个人色彩较重的家族企业,遭受了严重的pua,在地产下行的不稳定期,还是毅然决然裸辞了,并且再也不想干地产了。


+

地产的pua


原本我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在前几家地产也做得比较成功。但设计院的pua和地产人比起来,还是略有不同。


被骂到后期发现我没办法和那个人讲话了,我意识到这是不对的,甚至去看了心理医生,父母都觉得不大对劲,但做了性格测试又没有问题,咨询后有所好转。


但最后的导火索是生病的一个周末,还在医院里被说,如果身体差到连工作都没法保证的话,那就在家待着好了。


第二天我就去提了离职,我走了之后,连带着各位负责人,陆续也走了。


 

图/在审图所里


 

图/其中一任东家的过年聚餐


+

寻找赛道,从宠物烘焙到自助自习室

离开地产比较突然,还没有想清楚要做什么,但自己多年的积蓄足以还贷和生活,我就慢下来看看还能做些什么。我本身也喜欢看商业金融类的知识和书籍,研究了几个赛道,想试一试。 


我发现现在的日本和未来的中国也许会有点相似,进入躺平低欲望社会,那么宠物经济会发展得好,我自己也有我的猫猫狗狗。“人干什么宠物就干什么”,包括现在比较成熟的宠物殡葬。


机缘巧合下,我的朋友为狗做了生日蛋糕,于是我发现了宠物烘焙这一个领域。我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时候,很多宠物行业分支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我回到家乡的三四线城市,当地还是一片蓝海。


 

图/给猫猫做蛋糕


于是我在公司附近找了一家宠物烘培店,在一线城市里这样新兴的事物在网上还是很多的。他们不仅开店,通常也会做教育培训。我在离职后的空窗期到回家乡之前,花了大约两万块的工具和学费,学了两三个礼拜后,正式回家了。我粗略算了算那几家宠物烘焙的利润,光做培训学员一年可能就有三四十万,还不算卖出去的产品,再扣除员工的费用,收入十分可观。


后来我尝试做了小零食摆了一次摊,发现了宠物烘焙运营的一些问题:一是不该摆摊,客群定位不精准,应当以线上比如大众小红书为主;二是体力活天花板太低,收入取决于我能做多少东西,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收入就那样了。而我对自己的定位是脑力劳动为优势,所以这并不是我的强项,也不是我目前想要的状态。也许未来等我稳定下来有了机遇,还会继续下去。


+

商业赛道的选择tips


其实社会在慢慢阶层固化,有些行业垄断。作为毫无背景的普通人,没有供应链,没有一定的体量,走老赛道的生意是很难的。没有特殊之处不要做其他人都在做的。只要客群精准,小而美就行。


成熟的赛道不该杀进去,而是应该杀进更细分的赛道里,很多行业是因为不了解所以看不到其中的风险。


以宠物行业为例,像猫舍猫砂猫粮,这些不是好的方向,而在几年前宠物殡葬也已经兴起,近期宠物烘焙也有开始做。但是一线城市堵塞的话,很多赛道反而可以借鉴到三四线城市中来。


和人类似,像宠物殡葬、宠物烘焙、宠物摄影等等,宠物服务产业开始盛行。包括我后来在运营的自习室,都是从韩国日本先开始的,渐渐流行于国内一线城市。创业要去找一些已有国家的经验,再结合当地的市场,总会有所转机。


白手起家的话,要保证自己的人生在安全线上,全梭哈的话会很焦虑。想清楚自己想过的生活。

同时我还发现上面发文说电子烟要停止发售水果味的烟弹,所以我在此之前买了一些慢慢出。小商机就是这样从很小的地方发现的。


一线城市很成熟的自助自习室,在我的家乡甚至只有一家,于是我经过市场调查,投了四万多块钱,在一个小soho里开了起来。在暑假满上座率,算了算账一年之内可以收回成本。而且因为我期间还在找主职工作,这样的自助自习室我只需每三天打扫一次,并不费事,一个小型的也好管理些,挣的钱也足够生活了。


 

图/自助自习室


 

图/自习室流水,流入是支出,流出是收入


+

能力迁移,把地产管理带到新兴的公司去

经过上半年地产行业的打击,我的自信心比较低,有一段很长的自我怀疑期。所以在零零散散做了上述的事情之后,我开始寻找新的赛道工作。


我自己的想法很明确的,我是擅长管理的人,我的几次工作经历也是地产管理相关,如果我还是从基层员工做起,我的能力被发现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权衡之下是不值得的。因此我希望是换个赛道甚至小企业做管理类,和公司决策层的距离越近越好,类似总经理助理这样的岗位。


此时正好有一位hr联系我,本是希望找一个CAD技术员,但我直说我是做设计管理的,只会看不会画,对方说那也需要技术部负责人这样的,于是我就去和对方的老板谈一谈。


没想到我和企业老板谈了一下午发现,他们对房地产的判断非常精准,甚至在如此危险的时间里规避掉了所有暴雷的房企。公司虽是传统型企业,但是处于非常明显的上升期。对方在决策层面十分优秀,和我所想追求的平台一致。但是相对于房企的高薪,传统行业的工资水平大幅降低了,试用期的工资更是只有我在房企的四分之一。


我认真的思考了一个周末,我是一个不具备业务开拓能力的人,但强项是管理能力和逻辑能力,正是需要一个具有开拓力的领导者。而开拓者也正需要我这样能够梳理问题、组织架构和管理项目的人。我相信我加入以后能在公司产生相应的价值取得应有的回报。


于是我加入了公司,在一周内便梳理完了技术部目前存在的管理上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并做了ppt向老板汇报,获得了老板的认可,在之后的落地过程中也得到了不错的成果。


由于公司体量小、上层经验不足,虽有大的格局,但没有经历过正规大型公司的管理方式,因此当我把地产管理的方法运用其中,达成的效果非常好。老板也听取了我的意见调整了组织架构成立了专门的运营部,把生产、采购、项目、技术等部门统一交由我管理。我也提前1个月结束了我的试用期,薪资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因为公司的扩张速度很快,所以原本能够管理的组织体系已经不够用了。我来了之后,公司还招了其他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顾问来做人员的梳理。大家慢慢配合起来,我对企业管理、财务人事、组织架构等等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我本身对这些也非常感兴趣,这正是我想选择的一条赛道,我将在这里发挥我的能力


同样是在做管理,我现在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我很认可现在上层的格局和策略,预感平台可以做得很大,我又是忠诚而无野心之人,非常适合做副手。所以我全身心都投入到这个企业的管理中,我的能力在这里也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

后记

房地产管理的体量和复杂程度,对制造型或是流水线企业来说,都是一种降维打击,其最关注的核心点在于为甲方做好服务和产品。而我所在的企业最大问题是,上层的格局和理想很大,也愿意分享,老板的思想已经跑得飞起,但是基层人员还无法前行,中间层直接断层。


所以我进入企业后,想挖中层管理层的人来都不好在企业的本行业里挖。地产行业的下行释放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我在接触的过程中发觉,他们的管理能力迁移能力都十分强大。所以我也渐渐在前同事里招人。


同时我感知到,大公司的所有人看起来都很优秀,平台会推着你做一些事情,也许是恰逢时机,但是你不一定懂背后的逻辑。前几年地产的泡沫严重,很多人能拿特别高的工资,但是当行业下行,他们在离开行业之后,再也回不到当初,无法再延迟满足。


– END –

口述/嘉宾:MMT

撰稿/编辑:对照组老鹰

审核/校对:小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走偏锋”(ID:jzpf0118),作者:对照组老鹰,大作社经授权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

先锋对话|元宇宙正走向消亡还是成熟?

随着元宇宙可及性不断提升,奢侈品行业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新机遇。然而,元宇宙的普及和扩散也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怀疑,促使许多元宇宙策略的采用者决定退一步思考。

建走偏锋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码分享给好友

建走偏锋

发布的最新十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