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站不会禁止AI作品,任何人都有在A站发表所创作品的权利;
-
A站不会将用户的作品出售或授权其他公司;
-
添加标签设置,发布作品时可以选择作品是否被AI采集训练。AI禁止在艺术家选择禁止的情况下使用其作品;
-
A站严肃对待侵犯版权的行为。

图源艺术家Bernhard van der Horst
图源艺术家Anato Finnstark
图源艺术家Veronika Kozlova
图源艺术家Jeremy Vitry
图源艺术家Alexander Mandradjiev
图源艺术家 柯一正
此次行动,在艺术家们都高燃响应的同时,也有艺术家在微博中对“AI绘画”的几个主要盲点进行科普,这里小编授权转载艺术家李睿的一篇博文,便于大家在维权的时候能够更有针对性。
#01
侵权问题
AI的侵权会在两个时间点发生,第一个是在“喂图”的时候,也就是AI模型使用的训练集是否有未经授权的图。
个人从经验上推测主流的几个模型训练过程中都有大量的侵权或者版权不明的图(具体可以参照之前NovelAI的事件),但模型本身是个黑盒,训练集是不公开的,因此除非有内部人能举证某个模型在训练时有实际侵权行为,否则维权极其困难。
图1均为原图,其余为NovelAI生成,图源微博@yaowang0w0
第二个发生侵权的时间点在AI生成图被公开发表、甚至商用的时候,如果有部分图的内容和作者的作品相似度过高会造成侵权。这种事情绝大部分发生在民间自己训练的“私炉”(自己使用已经训练好的开源模型喂图进行微调)上,这个维权建议大家关注huggingface等主流的人工智能模型发布社区,如果看到有自己或者身边的艺术家朋友的图被训练的,直接联系上传者撤销避免模型扩散(闲鱼已经发现有相关的模型出售)。
至于大家熟悉的MidJourney和StableDiffusion这种模型因为是基于庞大的数据库训练的,很难出现相似度极高的图。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AI生成的内容出现了和你的某个具体设计形象比较类似的,也会构成侵权(具体可以类比某些明星脸在AI生成图的出现会侵犯肖像权)。
用Midjourney生成的“J.C.Leyendecker”风格AI作品
图源微博@羽毛球拍死孩子
图源微博@羽毛球拍死孩子
另外一个大家比较多提及的水印问题,建议大家先简单的理解一下AI学习和生成的过程。本质上来说,AI的学习都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很像很像人类学习,学习后生成的模型文件是一个只有几个G的本地文件,这个文件里面是算法抽象出来的“知识”,并没有实际的图像数据。所以AI生成的时候并不像一些同学理解的那样是一堆素材拼贴最后出图。
下面这个图一个简单理解的AI图生成过程。
从左到右的过程中AI会逐渐细化每一个区域本来模糊的图像,很像人类的草图细化的过程。一些AI图水印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叠了带水印的图,而是因为训练集里有很多带水印的图,AI会认为水印是这类图的一部分,你仔细看这个水印会发现其实都是抽象的字体或logo。
所以靠水印判断侵权是很难的,因为这个水印是AI自己融合了大量的水印自己重新设计生成的。当然这里面依然排除民间训练的“私炉”里出现水印的情况(比如有同学提到看到过有微博logo的AI图),这种情况是因为训练集内容比较单一的用了大量有固定水印的图。
Nijijourney生成
#02
如何判定一张图是否是AI绘制?
结论上来说是很难的。目前有一些“一眼Al”的问题,比如手的结构错误,手指数量错误,结构连不上等等。现阶段是有效的,但是AI进化速度很快,在未来相信随着模型逐渐学习这些可见的错误会越来越少。
另外使用AI生成的内容再人为调整过的就更难识别。现在也看到有一些技术手段可以判定某一张图是否是AI生成的内容,比较讽刺的是,这个判定是另外一个AI模型来完成的….
推特话题#WaifuDiffusion 中的AI画图
#03
法律保护
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政策能严格保护到大家,国内的一些政策也只是限制一些高写实AI图可能会被发布在媒体用来造假等问题,对于设计行业,我个人认为很难靠政策推动法律来禁止Al,因为基于上面的原理,很难判定侵权行为是否发生。
另外设计行业是一个市场驱动的行业,我认为靠设计师和艺术家很难抵制Al,更多可能要从市场侧去考量(比如呼吁玩家抵制AI生成的内容可能比艺术家抵制要更有效)
截图自7.GAME读者的留言互动
#04
对行业产生的冲击
目前AIGC其实主要还是应用于UGC领域,文生图是个很简单的事。实际影响到大家的是会发生在PGC领域,目前专业领域内,涉及的上下游沟通、不同公司的生产工作流差异,包括设计内容本身的复杂度和指向性都比UGC领域要复杂的多,目前主流AI都不具备PGC生产能力,且未来也很难通过训练来具备相应的能力。所以AI未来在PGC领域应该更像是一个助理帮助大家工作,而不是直接取代设计师。
注释:
UGC指用户生成内容,即用户原创内容。
MJ生成的图
但是后续会带来一些连锁反应,比如内容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提升,可能会发展成不同方向:
A 市场对设计人员的需求量大幅下降,中下层的设计人员被AI替代,现在很多公司是某个接口带着几家外包做开发,未来外包可能就要替换成AI工具了。
B 项目开始疯狂卷内容,在原有团队规模上同时间产出更多的内容,内容需求量井喷,未来大家可能会更加烧脑,工作节奏继续变快。
MJ生成的图 VS 二次创作
另外因为AI工具的介入,最直接受影响的可能是应届或者工作年限比较短的执行层,这在长时间有可能会导致人才断层,主流的头部艺术家可能会变成设计行业里的“奢侈品”。
#05
结 语
最后表达一下李睿发的个人看法,我对目前阶段的AI是秉持中立态度的,有很多侵权问题,实际上在项目中的用处也很有限,但是未来会发展成通用工具,智能化的大进程是很难阻止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各行各业都会出现。建议大家还是及早熟悉这个陌生的东西,并主动思考怎么面对未来的冲击。
以上为微博@迷走之音-李睿 关于AI侵权的科普
关于AI绘画,之前已经聊过很多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七点GAME”(ID:SEVEN-7GAME),大作社经授权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