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s空间:书的殿堂

Lens空间:书的殿堂

 观·筑 

Lens空间
迹·建筑事务所(TAO)

新旧的并置呈现出时间的张力。

项目的任务是把北京一座1958年的老厂房改造为Lens的总部办公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空间。60年历史的建筑称不上古老,但有其性格。三角形木屋架具有充分利用材料力学性能的建构特征(抗压杆为木,受拉构件为钢索),体现了工业建筑的朴素美学,以及上世纪50年代的时代感。


东立面

场地原貌



改造项目是处理时间。新旧的并置呈现出时间的张力,具体体现在空间尺度与材料两个层面。在空间上,原有的大空间被切割,营造出不同尺度的空间。作为原本大尺度空间里重要元素的屋顶,其被感知的方式由全景式转为片段化,由此产生了屋顶和人的距离感。


轴测分解图


在材料上,新建部分使用钢板。钢板的精确性服务于几何形体的抽象性,而其锈迹的斑驳感在物质性层面又与老建筑形成对话。

书廊 

南向办公区 

展厅

廊道 


空间组织主要处理公共(对外)和私密(对内)两部分的关系。中轴线上的图书馆是公共区域向私密区域的延伸。它成为一种邀请,希望籍此实现内外的互动。空间划分形成了各个独立空间,每个空间因尺度、比例与光线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比50模型 二层平面布置

1比20模型


中心图书馆高耸向上,联接天与地,呈现垂直性和上升感,塑造了具有精神性的书的殿堂。两侧的办公区以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氛围来回应各自的环境特性。


南向空间开放、阳光充足,创造了鼓励交流和轻松的办公氛围。


北向空间分两层:底层为会议区,上层为办公区。其尺度与光线形成亲近、私密与被包裹的空间感受。墙上的窗洞因其深度形成龛室,成为个人或两三人可以独处的私密空间。

书廊

南向办公区

南向办公区
南向办公区
向办公区

供休息的龛室


展厅为方形,各方向同质。其双重特质由旋转门的开合实现。当旋转门打开时,展厅具有流动性,空间呈现出水平性。而当旋转门闭合时,空间呈现出垂直性,屋顶再次被拉入人们视线,新旧的关系在纵向空间中被感知。此时,封闭的展厅也拥有了讲堂、会场功能。 

展厅入口

展厅

展厅

展厅

展厅二层


立面洞口的改造基于内部每个局部空间的场所特质需要。南向空间上原有的高窗被封死,自然光从下方新开的窗口进入。光线只集中于人的活动范围,而使屋顶幽暗、深远。


窗的设计实现视觉与功能使用相分离的状态。洞口成为纯粹的景框,以强化空间的原始感。尺度、比例、光线、材料共同作用,完成了这一历史工业空间向当代文化场所的转化。


南侧室外休息区

南侧室外休息区

南立面

北立面

北立面

1:50模型 北立面图

1:50模型 轴测图

设计草图

设计草图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透视


项目信息

设计单位:迹·建筑事务所(TAO)
地址:中国,北京
项目年份:2017
建筑面积:1113.3平方米
主创建筑师:华黎
设计团队:华黎、杜云桥、赖尔逊、赵泰豪
结构工程师:马志刚
机电工程师:吕建军
施工团队:北京物识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业主:北京山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结构体系:钢结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