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建筑,一半是花园。

一半是建筑,一半是花园。



一半是建筑,一半是花园
门里的是暖意温馨,门外的是清新自然
每个人对花园都有自己别样的记忆
或许曾被它温柔了岁月,亦或是被它惊艳了时光
家里的花园是人们的别样天地
在此,一呼一吸都带有自然的韵味
一步一景都伴随自然的声音
我们在此,感受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01

Binh住宅
在城市化加速进程的当下,越南的城市已经远远偏离其低密度热带风情的原始空间样貌。新开发的城市空间失去了与自然的联系。


作为“树的房子”系列项目之一的Binh 住宅就是一个给高密度社区带来绿色空间的典型住宅设计。住宅的居住者是一家三世同堂。因此,设计的挑战是给不同年龄层家庭成员创造无障碍的交流空间。




建筑的每一层都设有户外花园并通过滑动玻璃门分隔室内外空间。这种设计方案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设备改善微气候,同时有利于调节各个房间的采光。建筑交替堆叠的露台形式也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植被设计调节微气候,建筑的交替堆叠形式也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



建筑内部互相连通

厨房、浴室、楼梯和走廊等服务型空间均位于建筑西侧以便将热辐射限制在同一区域。空间的垂直变化展现一种不对称的压力差。因此,当周围建筑环绕而建时,此住宅仍可以保持自我的良好通风。这种被动的策略使住宅总是保持热带气候中的清爽,连空调都极少使用。


顶层花园中的树荫有效降低了室内温度。蔬菜种植可以满足居住者的日常需求。垂直耕种不仅给高密度城市空间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带人回归了原始的越南生活。


 
通过使用可持续材料比如天然石材,木材,清水混凝土来连通室内微气候,使住宅减少了大量的操作和修缮费用。此栋住宅不仅达到功能性和美学的要求,还将人与人,人与自然联系起来。



   



02
来野·莫干山民宿

民宿,作为近几年来流行的休闲体验,不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能真正地将游客引领至美丽的风景中。


莫干山便是这样一片地方,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是一个适合度假与避暑的优选之地。此时,来野民宿正安静地隐匿在莫干山的一处,向远道而来的人们慢慢传达出生活气息。



抛开对传统民宿固有的观念,主人希望民宿能够满足游泳池、酒吧、艺术空间等需求。由于原本空间的局限性,设计师沈墨和张建勇分析规划后,决定将整体建筑拆除,重新构造了一个新的现代化建筑。



“水中的一颗树”的概念进行了诠释与重组,让建筑像树一样自由生长,充满生命力,以此来回应莫干山美丽的风景。材质的选择与穿插构造的处理方式,建筑在环境中变得纯粹又孑然独立,消除了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



建筑设计手法受国际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五大要素的启发: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水平长窗、底层架空柱、屋顶花园



不同于以往规矩的建筑设计,将立面释放,通过体块的穿插让空间变成多种可能,像是在森林中自由生长的树木。在建筑体块中开出一道道水平玻璃窗,能从各个角落望见窗外的风景,尽最大可能地与自然进行对话。




在建筑的每层屋顶局部,天然生长出植物,色彩跳脱框架,在纯白色外墙的映衬下显得充满生机与灵动,不时与倒映在墙上的树影相应,呈现出一幅别开生面、动静结合的自然景象。



厅内下沉的卡坐与泳池的水平线平齐,客人们可以在这里边品酒边与泳池里的人们聊天,此刻空间的边界被消除,时间被放慢,只剩当下这份令人心驰神往的愉悦。




整个庭院被水系包围,建筑就像是悬浮在水面中,从泳池到汀步走道以及围墙中不断流动的瀑布,互相流通循环,设计师希望建筑能在水中无限生长,赋予生命与自然的力量。



 
步入室内,将一层公共空间做了下沉处理,底层架空,通过柱子进行支撑让墙体解放,犹如一根根树干,空间瞬间变得通透、宽敞,四周大开窗的玻璃设计将景色引入室内,以景喻情,充满了自然斑斓的色彩。




楼梯间的设计充满着亮点与惊喜,圆形的白色装置抽象了果实下落的轨迹,同时在连通一层至顶层的空间中,将墙面留空并且做了挖空设计,以便作为一个小型的艺术展览空间,传达出民宿趣味生活与热爱艺术的理念。

天窗的开设能够将室外的蓝天与阳光随时引入室内,随着光线的移动呈现出明与暗的相互交织,时不时给人带来神秘感与惊喜感,充满了时间的轨迹。



房间的设计中都暗藏着自然的生命意象,山洞、鸟巢、展开的羽翼等等元素,仿佛此刻栖息在森林中,至此空间中又多了一份奇妙的体验。





在落地玻璃窗边放置榻榻米座椅,可以品茶观景,十分惬意。




设计师将亲子房设计成了一片“白色森林”,当阳光照射进时,一道道光影展现出来,墙面上的攀爬墙以及地上的小帐篷为孩子增加了玩乐的体验,充满着童趣。






03
梅菲尔德大道住宅






由于项目坐落在一块朝北的、被大型住宅所环绕的绿地,住宅的规模和方位必定需要设计团队仔细探讨。项目的概念是围绕着一座中心花园形成的,花园周围覆盖着一个由实心平面和相互连接的百叶窗式屏风组成的建筑框架,用以突出建筑外观,导入花园风景。






在上层空间,屏风被用来保护隐私,同时也尽可能地增强室内与邻近景观,尤其是场地前的蓝花楹树的互动。该框架被用于定义体量、连通空间、提供隐私、促进室内外空间交流的实心平面分为多个层次



百叶窗式建筑框架的运用,是为了将北面的光引入两个独立的起居区域中。而厨房、餐厅和就寝区域则需要更为柔和的光线。为了避免室内过于冰冷和阴暗,大面积的玻璃滑动门被用来确保房间获得充足的新鲜空气、自然光线和花园景观。




在本次项目中,传统的开放式生活空间被独立、安静和有规划的两侧空间所取代。对分隔和声学隐私的需求推动了建筑形式的构建,而对个别建筑元素(如钢制屏风和双面壁炉)的分场景使用则满足了一般的家庭互动需求。整个空间既能提供一种封闭却舒适的居住感,又可以让居住者沉浸于窗外的美景。


玫瑰色亚麻配饰的使用,为卧室带来了自然的质感和微妙的色彩变化。







04
anatap环形花园咖啡店

anatap环形花园咖啡店是微缩版的多层次绿化空间,其起落平台构成可以行走的屋顶露台。屋顶露台相连成漂浮的圆形剧场,围绕着中间的绿化空间和热带户外活动区。




如果功能空间和建筑只作为开放花园的外壳会怎么样?设计以这个问题为出发点,旨在展示隐藏在多层次花园中的室内空间。


该空间并非原始空间,而是经过设计的连续空间。项目的核心理念是“嬉戏共处”,设计团队希望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因为在雅加达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城市,政府运营的公共空间并不可靠。




为了在大自然中创建功能齐全的咖啡空间,建筑师制定了三个策略。首先是将现有树木连接起来,作为组织游客的交通路线。其次是将所有结构串联起来,在主入口营造出亲切的尺度体验。
接下来是在大堂和酒吧两侧暗门后的空间营造出不同的尺度、颜色、绿化率和阳光量。这种对既有景观的动态干预,确保了新景观的介入在美学上与花园整体和谐一致。







当游客走向环形花园咖啡厅,他们会被连接两棵树木的栈道所包围,树木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进入建筑内,他们会被天窗和上方花园里人们的活动所吸引。同心圆的中间是咖啡吧,空间在暗门后面一分为二,逐渐变得不那么私密并且充斥着更多自然光。


这两个空间都通向宽敞的多层次花园,花园作为空间的结尾,间接地鼓励游客去享受更多热带花园带来的乐趣。







在上层,整个环形花园可以看作是城市与景观之间的过渡空间。从远处看向这座雕塑,它将城市天际线形象置入地平线,而进入广场后,色彩和光线就会以一种感性的方式将游客带入环形花园的自然景观之中。


玻璃砖是围护结构的主要材料,它模糊了建筑和花园,保护了内部隐私,同时透过充足的自然光。墙壁结构被整合在玻璃砖中,从而确保其轻盈性,这带给人一种沉重的材料漂浮在花园上方的感觉,并且这种感觉会随着走进空间而逐渐消散。




RAD+ar事务所将新冠疫情视为一线机会,他们认为可以在此期间促进更加可持续的热带户外商业空间设计,并且希望能激发他人效仿。对于如何使资本主义的可持续性在像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挥作用,事务所表达了坚定不移的乐观态度


资料引述:
1.https://www.gooood.cn/《都市生活里的花园住宅,越南/武重义建筑事务所》
2.https://www.gooood.cn/《来野·莫干山民宿/杭州时上建筑空间设计事务所》
3.https://www.gooood.cn/《梅菲尔德大道住宅,澳大利亚/studiofour》
      编辑:桔灯
责编:桉楠





微信公众号: 匠山行记

新浪微博 Weibo: 匠山行记

哔哩哔哩: 匠山行记

投稿咨询 / 媒体事务

微信:blunt521

邮箱:1540957767@qq.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