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方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明确指示“发展”作为国家的第一要务,要坚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不断增强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后来有人总结,“发展才是硬道理”,既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命题,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真理。正是坚持这一命题,中国才有了今天的经济体量,才有了人们安康的生活。
国家如此,企业也如此。循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路,我们在中国铁建(以下简称“铁建”)“十四五”规划中,去寻找那些高频次词汇;在同事的帮助下,我们搜索了铁建“十四五”规划简化版(10200字)全文,对与战略规划导向和内容相关的热词进行了统计,出现10次以上的“热词”34个,分别是:
经过对热词的搜索,我们发现“发展”以146次遥遥领先,约占10200字篇幅的3%,规划的思路与“发展才是硬道理”如出一辙,不由得让人感慨,由小平同志30年前提出的这一命题,已经深入国家、行业、企业和个人的骨髓。
那么,铁建是如何诠释“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命题的呢?
“成就源自于发展”,这是铁建规划的起点。铁建认为其规模、效益、品质、能力塑造、产业扩张、技术创新、企业活力、员工成长等,无不源自于过去的快速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既是其规划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其规划未来的追求。
“发展需要环境”,这是铁建基本的认识。铁建如何看未来的发展环境呢?套用一句行话,“只有时代的铁建,没有铁建的时代”,从铁建对其外部发展环境的判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样的理念。铁建明白,只有清醒的认识世界、中国的发展态势,才有企业的未来,所以,需要判断中国的发展阶段、理解国家的发展理念和条件,才能看清中国未来的发展格局;要把自己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场景中,才能分析未来的发展机遇;任何社会和时代总会有起伏和波折,但趋势会滚滚向前,有的企业能抓住机遇,有的则会错过机遇;抓机遇需要有条件,也会有挑战,那就要创造条件去抓机遇,同时抓机遇要有胆有识,也要谨慎小心;这些在铁建的规划中,都有清楚地阐述。
显然,铁建很清楚,“发展”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做到的,作为万亿级央企,其员工近30万,带动的直接就业超过300万,如何在认清环境和明确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寻找到清晰的发展路径?
“发展要明确定位“,这是铁建不变的追求。“建筑为本、相关多元、价值引领、品质卓越,发展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世界一流综合建设产业集团”。
基于这样的定位,铁建认为,“建筑为本”是发展的立足点;“相关多元”是发展的着力点;“价值引领”是发展的关键点;“品质卓越”是发展的落脚点。仔细研究原文,虽然“立足点”、“落脚点”到底有什么差异,可以吹毛求疵,但我们可以看到铁建规划的用词是颇费心思的。
要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要抓住哪些发展的重点呢?
铁建认为,寻找发展的动能、加强和优化资源的配置、提升发展的品质、塑造发展的优势都是其发展的重点,而发展数字产业、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产业的角度,铁建提出“8+N”均衡和协同发展,虽然每个业务的定位有不同,但无不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发展”的落地是大多数规划的结尾,铁建规划当然是“俗套”的,提出了八个发展的保障,看官可以在规划文本中去阅读。
解读铁建“十四五”规划,是一种偶然的冲动,而解读其中的“热词”则是冲动中的偶然。攀成德和我本人并非铁建规划的参与者和建议者,很难体会到规划制定者背后做出的取舍,曾经的思考和苦衷,也很难体会铁建在未来战略执行中遇到的困难。作为研究者,我们认为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导向,其作用是显然的,而其中的“热词”则是导向的“引信”,希望我们对于铁建战略规划“热词”的解读,能给您些许的启发。
有企业界的朋友告诉我:“对规划制定要保持敬畏,而对规划的解读、宣贯和落地更要保持敬畏。”是的,路漫漫其修远兮,铁建未来的发展如此,建筑业如此,你我的人生之路亦如此;衷心祝愿铁建,祝愿建筑业和你我的人生。
审核丨老攀
排版编辑丨付寒梅
本文作者老攀,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文章所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攀成德立场。
本文首发于建筑前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前沿”(ID:psd-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