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UAD携6个项目登榜WAN世界建筑新闻网大奖!

祝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UAD携6个项目登榜WAN世界建筑新闻网大奖!

     
     

世界建筑新闻网大奖(World Architecture News Awards)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建筑奖项之一,至今已成功举办13届。每年邀请国际顶尖专家担任评委,具有非常广的全球覆盖率(网页读者超过80万,年度浏览量超过500万,社交媒体粉丝超过70万),并拥有健全的评审体系,为原创设计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


英国时间11月16日-17日,世界建筑新闻网大奖WAN Awards举行了为期2天的线上颁奖典礼,公布了2022年度各类别获奖结果。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操刀设计的六个项目上榜!

 

滨江区奥体单元小学及幼儿园-金奖

Hangzhou Olympic Sports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 Kindergarten-GOLD

钱投海达停车楼项目-银奖

Haida Parking Building, Hangzhou-SILVER 

鱼跃天目·溧阳望楼-银奖

Observation Tower in Liyang-SILVER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桐庐幼儿园-入围奖

Kindergarten of ECNU Tonglu School-FINALIST

徐渭艺术馆及青藤广场-入围奖

Xu Wei Art Museum-FINALIST

宜和云起·墨梅回院-入围奖

Community Art Gallery of Plum Blossom-FINALIST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继上一届WAN Awards拿下1金1银1铜之后,今年更进一步以6座殊荣刷新战绩!

权威评审

JURY PANEL

本届评委团囊括了全球顶尖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建筑师,如RMJM设计总监Mohamed Ali,贝诺全球创意总监Jacqueline Beckingham,Buro Happold 合伙人Andrew Best,伍兹贝格首席/建筑师Hazel Porter等。
   

评审(部分, 可上下滑动查看), 图源WAN Awards官网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获奖项目

Awarded Projects

滨江区奥体单元小学及幼儿园项目

Hangzhou Olympic Sports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 Kindergarten

 

设计通过独特的布局方式巧妙地化解了各种不利因素,在解决学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植入一个新的空间维度,为孩子们提供一处快乐成长的“追梦舞台”。

 
 

通过底部白色基座将行政中心、教学中心、生活运动中心串联起来。上部主要教学区域则采用暖色调的仿木蜂窝铝板,镶嵌在白色的共享区基座之上,形体穿插咬合。不同颜色的建筑形体体现不同的使用功能,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同时也希望为该区域相对灰白的建筑主色调带来一抹明亮的色彩。

 
 


校园地上建筑采用全钢结构体系,所有外墙均采用开放式幕墙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专业软件对噪音、日照、风环境等进行分析和辅助设计:确保建筑造型尽可能地减少西侧高架对核心教学区的干扰,教学用房及室外活动平台日照充足,场地内无明显涡流区,空气流通顺畅;确保校园每个空间角落都有足够的采光、日照和通风,实现健康校园的设计目标。

 
 

摄影:赵强、李逸

钱投海达停车楼项目

Haida Parking Building, Hangzhou

 

建筑造型摒弃了冗余的建筑语汇,以漂浮的建筑形体、开放而有韵律的建筑表皮,结合流线形的灯光布置与生态绿植的引入,体现工业美感,具备形象辨识度。

 

打造“停车+”概念,建筑底层布置完整的商业界面与开放空间。

 

以折板式停车+螺旋坡道的方式简化停车流线,采用18米标准化柱网的结构体系,引入中庭,停车环绕中庭布置,以顺应不同形状的场地。

 

摄影:赵强

鱼跃天目·溧阳望楼  

Observation Tower in Liyang

 

鳙鱼的形象代表着溧阳的标志性城市美食。设计师从传统符号“双鱼图”中获得灵感,“双鱼图”代表了一种动态平衡,天圆地方,和合共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相比于直白的“鱼”形表达,两极的设计更加溶于中国传统文化,让人即使在高铁和高速上匆匆一整,也能心领神会。

 
 

设计师在项目中投入了创新的思考,设计出一个与传统的尖塔不同的“球形”瞭望塔。那直径30米的球体形态,将给任何乘坐高铁的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内部空间不仅提供了一个景色宜人的观景平台,还构架出一个独特的活动空间,访客可在此登高畅想。为使望楼的使用更加便捷,使用坡道而不是楼梯连接上下空间。红色的螺旋坡道缓缓抬升至塔顶,使人们在连续的运动中逐渐向上,达到心灵境界的升华。

 
 
 

图片版权:UAD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桐庐幼儿园  

Kindergarten of ECNU Tonglu School

 

华师大附属桐庐幼儿园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魔尺,一款可由简单的方块组合出无穷形态的益智类玩具。

 

设计通过对基本形——方形的组合变化,形成了以六边形空间为核心,方形与三角形空间互为“服侍与被服侍空间”关系的“一核多支”、“串联结合并联”的复合型空间模式。

 
 

在体块的组合堆叠、空间的再划分、装饰与景观的元素构成所体现出的整体性中,依旧可以寻觅到针对具体空间、具体功能所进行的差异化设计考量,使得其在整体性的前提下仍然有着丰富的独特性。

 
 

图片版权:UAD

徐渭艺术馆及青藤广场    

Xu Wei Art Museum

   

徐渭艺术馆及青藤广场定位为社区公共艺术空间,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场地复杂背景下的古城更新、工业遗存再利用、社区振兴等关键社会问题。

   

   

对于“古城未来社区”的价值延伸和示范制定了系统性的规划和指导——以青藤书屋(徐渭故居)为核心,向外延伸,片区内的新建、保护项目包括:徐渭艺术馆、绍兴师爷馆、文化研院所、社区公共空间、青藤书屋(明)、陈家台门(清)等历史保护建筑。

   
   

在一期设计中,徐渭艺术馆作为文化地标丰富了区域商业业态,吸引更多优质产业入驻,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青藤广场作为过渡引导空间,有效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环境,最终实现了规模古城市里弄的文化复兴。

   
图片版权:赵强    


   
宜和云起·墨梅回院    

Community Art Gallery of Plum Blossom

   

项目位于诸暨一片新建中式住区的边缘,既是一座社区艺术中心,也是社区大门与生活配套中心。设计希望能够承担这三个不同维度的用途,一是作为住户们回家的大堂,形成社区精神地标,向人们提供归属感;二是可容纳众多生活配套功能,如健身会客等;三是成为社区文化的交流中心,作为社区居民展示自己文化趣味的场所。

   
 

设计将唐代建筑的恢弘大气与现代的城市性格相融合,将千年前的盛唐气韵,塑成一座精神符号——东方屋檐。而屋檐下,是挥毫当代东方文化的空间庭院,采用古代造园工法意境,将园境、光影、水景、艺术于此交融。

   
   

中国传统大家族讲究门风之仪、礼法之道,建筑上更是以“进”衡量规格。墨梅回院整体建筑规划中,采用层层深入、精妙布局,营造“前有礼序、后有山水”的五进制庭院空间。

   
路径回转,墨梅相伴,“墨梅回院”由此而来。    


   
   
图片版权:孙磊
 

信息


策划:周三霞

文案:三轮玉蝶

编辑:混沌

校对:锄头

由  全球设计奖项研究所  整理发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球设计奖项研究所”(ID:design-encounter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