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它既是党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的党的中心任务,同时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对规划设计相关领域而言,在贯彻落实这一顶层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中,如何把握国情特色,分解具体任务,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仍有待在项目实践中不断摸索并总结经验。
日前,2022年度(第十二届)笛东设计奖围绕时代发展变化,率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设计探索”为主题,邀请到来自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9位重量级嘉宾,共同就笛东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理论创新和设计实践进行深入交流,并就规划设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作出展望。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风景园林学
会副理事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
“自然的东西,是不能被夺取天然之美的,所以设计附加上去的时候,就要轻,要从功能出发,要讲究用比,自在海就很好。也要关注真实的生态环境能否支持设计的实现,才能带来更好的感受。”
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规划设计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要注意目标真正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实际中更多的回访调研,总结归纳经验,将设计成果上升为标准,提升一个高度来做更好的推广应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二级巡视员、副研究员
“当下是全行业转向的一个契机,是由量产到质的变化阶段,更是伦理调整的改变,无论是生态性,公共性还是文化性。企业的职业属性在面对国家和市场的需求时要更加直接,也要迅速,但也要从更高的价值体系上做到兼容。”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风景园林》期刊主编
“围绕产业动力和空间发展的研究,更多的还是要关注人,功能更好的与人结合,才能谈好落地和实施。人才培养也是一样,不苛求每个设计师都是全面的人才,但至少是某一方面的人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022年度(第十二届)笛东设计奖「笛东设计组」所涵盖的规划与城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公共环境景观设计、研究与工程技术4大评审类别,全方位展示了笛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设计思考与实践,共评出卓越奖2项,优秀奖5项,入围奖7项。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公共环境景观设计
卓越奖
▽
研究与工程技术
规划与城市设计
同期举办的北京林业大学2022风景园林科学硕士园林设计课程竞赛评比以“基于碳汇功能提升的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色空间研究性规划设计”为主题,通过在线互动的方式进行评审答疑。
总书记曾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为谱写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参与者,笛东将持续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核心议题。以第十二届笛东设计奖为起点,我们还将继续深化理论思考与设计实践,发挥自身优势为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由DDON笛东和北京林业大学共同举办的笛东设计奖,旨在透过专家视角实现笛东设计实力的提升,同时搭建起一个鼓励相关专业学子创新精进的交流平台。历经十余年发展,依托“笛东设计奖”这一平台,在行业内诸多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笛东人收获知识、开阔眼界、不断进步,连续数年荣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IFLA、BALI等组织机构授予的多项国内外殊荣。在聚焦企业发展的同时,笛东设计奖也已成为笛东与北京林业大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新探索,成为北京林业大学以风景园林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推进精英化、精品化、国际化办学理念的重要探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DON笛东”(ID:DDON_PL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