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正在展出 | 里森上海 | 彼得·约瑟夫 (Peter Joseph) 个展「轩窗」

2023年2月正在展出 | 里森上海 | 彼得·约瑟夫 (Peter Joseph) 个展「轩窗」

Installation view of Peter Joseph, 'The Window Painting' at Lisson Gallery, Shanghai, 10 February  15 April 2023 © Estate of Peter Joseph.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Alessandro Wang

里森艺术家 彼得·约瑟夫

里森上海 个展「轩窗」

2023年2月10日至4月15日


彼得·约瑟夫的新画作
文 / 梅尔·古丁 (Mel Gooding)
(文章撰写于2007年,以下内容为节选)

在彼得·约瑟夫 (Peter Joseph) 的艺术里,没有什么是突然发生的。2005年开始创作的新系列“轩窗” (The Window Paintings) 仍保留着熟悉的风格——规整的结构,两个互不主导对方的形色块,微妙地相互作用着。然而,新作中的改变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情绪和感觉上的变化。

Installation view of Peter Joseph, 'The Window Painting' at Lisson Gallery, Shanghai, 10 February  15 April 2023 © Estate of Peter Joseph.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Alessandro Wang


此系列作品的形式结构甚至比“边框”系列的更为简单。画布要么是被一条水平的中分线分割,一种颜色被置于另一种颜色之上(或之下);要么是以一条垂直中分线将两个色域分开。这些结构上的划分必然令人想起风景与人像之间在根本意义上(和古典意义上)的区别。在风景里,陆地或海洋与天空交界的水平性定义着可见世界的边界,而站立于水平地面上的人物则拥有绝对的垂直性。和早期的作品一样,这两种新的构图形式都遵循了简约的双色规则,然而色彩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不同的,底漆表面上颜料的性质区别也在差异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Peter Joseph, Blue with Dark Grey (detail), 2008, Acrylic on cotton duck, 117 x 96.5 cm, 46 1/8 x 38 in © Estate of Peter Joseph.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边框”系列画作的设计或结构中的完美秩序和精确性,以及两种形状的色调与颜色所营造的微妙感知互动,可以说是分别对应于有形和无形,对应于世界上的物体和容纳它的氛围和光线。“轩窗”系列并没有这种在结构和色彩上的包裹或有序的形态。色域的边界可能是开放的,画布边缘和中线上有着不平均的留白部分。当仔细观察画作时,我们还是会发现它并非完美——其中一个色域看似在中线处终止,并通常在靠近画布边缘的地方或其它某个部位断裂,而另一个颜色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与之准确地相遇。除了这些在边缘与中心的不完美、无序和不精确,在色域内部也出现随意、不规则的留白。

Installation view of Peter Joseph, 'The Window Painting' at Lisson Gallery, Shanghai, 10 February  15 April 2023 © Estate of Peter Joseph.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Alessandro Wang


古典建筑的秩序与其特有的宁静,和它在自然光中的存在,是“边框”系列在结构和主题方面的“精神导向”。相比之下,“轩窗”系列以一种更为直接的自由和明显的参照,承认了自然界中动态、运动和变化都是既定的。被水平线中分的画作难免让人想起天空、陆地和海洋以及它们之间的分界线;被垂直线中分的画作中,人体直立的对称性则是准绳,唤起了如同我们面对具象雕塑时的那种共鸣。在前者中,就像布丹 (Boudin) 或琼金德 (Jongkind) 的画作一样,空气和空间的元素也是约瑟夫特定的灵感。在后者中,如同观看约瑟夫非常欣赏的马约尔 (Maillol) 的雕塑时,我们意识到周围空间的客观实体性和古典形式主义的优雅和力量。

Installation view of Peter Joseph, 'The Window Painting' at Lisson Gallery, Shanghai, 10 February  15 April 2023 © Estate of Peter Joseph.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Alessandro Wang

除了颜色,底漆表面笔触和颜料的运用在创造自然光和动态的效果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这里,轻轻地刷过一笔;在那里,以不同浓度的原料来渲染水彩的效果;在这里,手腕的转动和力度的控制达到羽毛般细腻的轻盈;在那里,手臂的横扫勾勒出色调鲜艳的夺目轮廓。这为观者带来多种多样和不可预测的视觉效果,如同光与影的无尽变化,使土地、海洋、云和天空充满活力,又如同在一个躯体在逆光下的黑暗剪影。不规则的留白部分也是对自然现象的提示——白色的浪峰、云朵的碎片、水面的光线、海洋和大气的波动。这些对我们所在世界中的光线、空间、物体和天气的联想是不由自主的。然而,矛盾的是,颜料的任意使用一方面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联想来愉悦心灵,另一方面也持续地作用于眼球,带回到绘画作为物体、绘画作为绘画的语境之中。


Installation view of Peter Joseph, 'The Window Painting' at Lisson Gallery, Shanghai, 10 February  15 April 2023 © Estate of Peter Joseph.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Alessandro Wang

人类的复杂感知令我们在绘画中找到与所见所感事物的相似性。矛盾的是这些作品既确定又自由。这些绘画的色、面和边的每一个细微差别都是不可预测的,但它们又是在作为小样的即兴预备草图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而创作。它们朦胧的光泽与清晰的轮廓,它们或亮或暗对比色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光芒的闪烁绝不仅仅是模仿小样中的自发或偶然。它们更是艺术家“个人意志”的产物,艺术家在绘画中寻求实现类似我们对世界的视觉体验,并使画布表面呈现的色彩变得像笼罩我们的自然光一样无形。


Installation view of Peter Joseph, 'The Window Painting' at Lisson Gallery, Shanghai, 10 February  15 April 2023 © Estate of Peter Joseph.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Alessandro Wang


如果以任何简单的方式将这些画作解读为对世界图景的描绘(陆地、海洋和天空)或对身体的类比(垂直、对称),那的确会限制这些作品给眼睛和心灵、感觉和精神所带来复杂而微妙的乐趣。一如既往地,约瑟夫创作的目标在于发现能够释放内在思想和内在感受能量的图像,那些我们肯定能意识到存在、但如果试图表达出来却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是无法言说的——“凡不能言说,须保持沉默。

梅尔·古丁 (1941-2021) 是一位作家、评论家、策展人和教师。他在英国现代绘画方面著述颇丰,出版了多本人物专著,包括吉莉安·艾尔斯、弗兰克·鲍林、帕特里克·赫伦、约翰·霍伊兰和切里·理查兹等。他的最后一本著作为米克·穆恩撰写,于2019年出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sson里森画廊”(ID:Lisson_Gallery)。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