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单元
策展人:俞俏
参展艺术家:陈家俊、张瀚谦、董永康、黄智铨、叶韦瀚&陶芷琛
香港单元以“感知之维——万物与自我的多重探索”为题,展出六位香港艺术家陈家俊、张瀚谦、董永康、黄智铨及组合叶韦瀚和陶芷琛作品,呈现了科技发展的不同进程——从机械、电子、数码化到人工智能,在创作上的应用与拓展。同时,作品提供更多层次的感知。从自然与人,人与人的互动,到内在自我观照间,为我们张开多维度的人文思考。
作品介绍:沉浸式艺术装置《Cinemorpheque》灵感源自经典香港电影之中,各个展现不同季节春、夏、秋、冬的标志场景。作品运用来自生成对抗网络 (GANs) 的机器学习模型,学习超过一万张季节性图像而生成虚拟季节变化的变形视觉,最终以抽象粒子呈现,挑战时间与空间、物理与虚拟之间的界限,引导观众沉浸在人工智能梦寐以求的崭新景观领域。
作品介绍:作品模拟寸草不生的未来中一个虚拟丛林。植物的数码档案是用来缅怀大自然的工具。作品模拟自然环境,保存大自然的资料,为观众提供休息与沉思的空间,观察树木及周遭环境的生长更替。通过虚拟大自然,作品寻求观众的自我接纳,从而延伸到对万事万物的欣赏、尊重和包容。作品透过与观众的互动,呈现不同物种在大自然和平共处的景象,观众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各种植物的生长周期。随着观众静止或不移动,森林会新培育出丰富且多样的物种,或呈现另一种状态。在这个虚拟画布上和之外,艺术家邀请观众创造和体验他们自己的天堂。
《候鸟》陈家俊 2020年 动态装置 293x175x218cm
作品介绍:《候鸟》是大型机械鸟装置,灵感来自大自然的奇迹。随着黑夜愈长,候鸟和暖丰饶的居所渐入寒冬,因而需要越洋飞行一万公里以上,迁徙至另一容身之处。候鸟采用“V”形的飞行队形,藉以减低飞越汪洋时所需的能量。
澳门单元
策展人:刘畅
参展艺术家:陈显耀、洪小澎、官宏滔、梁蓝波、李嘉莹、吴少英
澳门单元以“数字文本——一种文化的新认知”来诠释数字时代对传统、自然、记忆的文本重塑。参展的六位澳门艺术家横跨了澳门艺术家创作群体里的中坚力量和青年新锐,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与中国的传统水墨和山水图像都有着密切的视觉联系,这可以说是一种巧合,也可以看成是澳门艺术家当下在“艺术与科技”领域创作出现的一种现象。
《交替·轮回》陈显耀 2022年 摄影
作品介绍:《交替.轮回》创作于2016年至2022年,拍摄对象为澳门废弃汽车推放处的摄影作品,以摄影装置渐进并置的方式将废弃汽车被自然吞没的画面以时间顺序呈现 , 预视和暗示着一个石化时代和新能源时代的交替和轮回,最后巨幅影像延伸到观者脚下,时代就在当下。《交替.轮回》源自于对急速发展的当下的响应,在“自动驾驶元年”的2022年,特别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背景下,就有的事物和习惯终将过去,展现出时代同时向观众提问,一个关于时代的问题,我们将去往何方?
《山水互联》官宏滔 2022年 摄影、影像装置 2.6x4m
作品介绍:《山水互联》是我最新关注的创作方向 , 在我的图像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当现实图像变得抽象就如脱离了这个时间和维度一般,突然变得可以拥有多元可能性,山再不只是山,水也可以是万物,于是这次这个系列是数张山水互相转换的过程和结果的图像,也可以是观者所看到的万物。另外由于山水主题一直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常用于表达世界观以及内观的,《山水互联》 也是我对传统山水的回应。我的创作是我将我对世界的认知可视化、景观化,涉及到世界观、生命观到社会性主题如政治、性别、环境保护等,希望将这个复杂的社会景观呈现出来,探讨我们到底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韵律10》吴少英 2022年 生成艺术一录像版 尺寸可变 05'57"
作品介绍:《韵律10》程序版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Navier Stokes equations, 流体力学公式 )、混沌理论以及错综底层逻辑等代码所呈现的数字水墨 , 将水墨创作转化成为由程序和处理器创造的全新意境 , 带来一种既熟悉又未来的陌生感。而画面的变化又触发作品声音的随机组合,音乐根据程序所生成的流动画面激发相应音符,从而组成一段配合画面实时合成的音乐 , 构成一度风景。
【观展指南】
“2022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深圳站
-
展览免费对外开放,需通过“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入馆;
-
展览时间:2022.12.30—2023.02.19 (周二至周日10:30—17:30,17:00停止入场,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
-
展览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云中心3、4、5层展厅;
-
观展链接:https://www.720yun.com/vr/73a22uru9ni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收藏拍卖杂志”(ID:scpm200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