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美术报组织开展的“胤续传承 璞玉归真”主题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出炉!
本次活动围绕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家风家训等为内容,以“传统、传承、传世”为关键词,通过讲述相关人物故事,展示浙江文化的闪亮瞬间,抒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真挚情感,活动为期两个多月,收到稿件五千余篇。
据评委组介绍,本次征文活动整体稿件质量很高,而且内容多样、故事性强,能够看出小作者们是下过功夫的,文字没有流于表面,做到了言而有物、生动又不乏厚度,充分表达和展现了他们这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少文章读后令人感触深刻。
经过两轮的评选,130余名同学脱颖而出,分获本次征文活动的一二三等奖。
接下来,本次征文活动的部分优秀稿件将陆续在“浙江新闻客户端美术报频道”征文活动专栏进行展示,邀请大家一起赏阅。
获奖名单
一等奖
项语宸 《一根面》
钱修远 《弦歌不辍 秀水长青》
廖徐一诺《以文化之芳苓 绽灼灼之国华》
管语 《那个遥远的家》
胡睿颜 《一枚徽章》
卓思勰 《藏在日历里的家风》
曹菲原 《星路》
程林帆 《修车铺里的剪纸达人》
来敏行 《龙泉宝剑》
杨可安 《记我的校友——杭州非遗捏塑技艺传承人丁建华》
叶博文 《寻味》
沈则予 《坚守匠心 变革创新——老字号如何变成新网红》
段逸涵 《画中的中国景》
吴佳彤 《心上的刺绣》
周玥雯 《年糕里的亲情》
冯彬航 《生生不息》
黄欣逸 《千年运河畔 共闻丝竹声》
邓沁宁 《戏如人生》
朱奕儒 《小院里的 “专家门诊室”》
俞可轩 《一套“神秘”的工具》
毛烁尘 《“登峰造极”杭州印》
杨燚彤 《守艺人》
李颀祎 《一家三代人的红色传承》
徐禹祥 《竹林青青 竹马哒哒》
杜芸鑫 《戏迷的故事》
冯陈瑾 《“围垦”印记》
张晨伊 《我的“亚军”小笼包》
二等奖
周臻 《胤续传承 璞玉归真》
娄宇晨 《一针一线总关情》
黄依楠 《秉承王氏祖训 激励走向高远》
陈欣烨 《“钱王射潮”精神传承》
朱林翼 《阿寿爷爷与楼塔细十番的故事》
王子涵 《不灭窑火》
张辰恺 《弘扬家风正气 永葆年少清正》
蒋圣恰 《一针一线绣文化遗韵,代代相传继匠人精神》
常峻清 《百张便利贴》
班孟涵 《凉茶不凉,炽心犹存》
董桂钰 《红帮裁缝》
王柯诺 《璞玉·传承》
韩光蕊 《一粒沙》
李璟 《鼓花落,人来坐》
陆泽萱 《钱塘江畔陆家门》
潘嘉宸 《榫卯传世,于方寸之间》
郭子弦 《版本里的“版本”》
周墨 《杭铁头》
徐梓翔 《家乡,伯伯的地瓜干》
张如玥 《一把油纸伞,撑起匠人心》
王笑婕 《执笔练字,乐响戏启》
徐欣池 《一张饼的市井故事》
邵麒玮 《挑一缕人间烟火,看万里锦绣中华》
谢宛珈 《中华传统美食之糖》
李彧萱 《割稻得道》
王璟钰 《童谣中的滋味》
覃诗洲 《笛声袅袅,父爱深深》
章紫艺 《泥塑之光,传承希望》
王秋里 《希 望》
陶周约 《一只空枪壳》
洪一诺 《埙·韵》
洪汝玥 《高祖父的望远镜》
章隽栖 《从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枕头说起》
丁当 《鲁迅笔下的新时代孙端》
邹方可儿《不只是发糕》
戚意 《外婆的缝纫机》
张杨子妍《我与越剧的“不解之缘”》
高希梦 《爷爷奶奶的浙江劲》
蒋洋 《一顶军帽背后的故事》
王钰彤 《“爷爷粉”》
黄子悠 《跨越千年的皮影戏》
鲍奕睻 《记忆中的那一抹中国红——剪纸》
方泓博 《一支钢笔的故事》
傅予凝 《一本特别的画册》
任品澂 《龙凤呈祥闹元宵·非遗老少来传承》
黄梦琪 《里商仁灯,请等等我》
三等奖
方诗晗 《声临其境》
章可玥 《烟火人间 风味长存》
陈允泽 《爱的流转》
柴梓轩 《大山里的梦》
陈莟 《人间的至味》
邓天 《闪 光》
孙杨茗 《锡匠》
夏婧媛 《隐于灯火中的真情》
王嘉欣 《传承杭罗匠心,体味宋韵风雅》
厉瑞楠 《爷爷和板凳龙》
江雨轩 《镜子所照射的人》
高煜惠 《穿越千年的“对话”》
刘妍梦 《家乡的酸甜》
江紫宁 《为淳安“睦剧”撑起一片蓝天》
蒋鑫 《拱桥筑梦》
黄越 《廉洁家风在我家》
钱兆宇 《君自故乡来,最忆故乡事》
刘嘉欣 《家乡的味道》
沈采飞扬《传承:最美的样子》
王景煊 《编竹箩》
唐姜睿 《家风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王奕涵 《记忆里的剪纸》
王若黎 《板龙舞动 新春呈祥——淳安县威坪镇叶家“舞板龙”侧记》
李嘉睿 《麦饼香,情悠扬》
赵紫琪 《消失的杭州话》
王奂祺 《新安江水千古流,红色家风代代传——记我的外曾祖父潘圭绥》
胡科欣 《那一碗冻蒲》
杨乐宁 《年头春卷鲜》
郑金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郑嘉瑜 《开在心中的铃兰花》
朱溢韬 《平凡,亦不平凡》
那文澜 《霜冻里白菜甜》
钱彦霖 《一张旧车票》
任芊诺 《客官,欢迎来到1970》
王槿 《记忆里的竹马》
王钰渊 《马背上的淳安文化》
张婧艺 《互帮互助代代传,乡情浓浓叶归根》
徐灏明 《我的“抠门”爸爸》
吴雨馨 《书法薪火代代相传》
马若涵 《绵绵秋雨听家风》
黄倾予 《没有指纹的手》
杨雨婷 《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楼铮 《红糖飘香里的故乡》
高琛程 《好家风塑造高贵人格》
叶昀皓 《“王星记”的文化密码》
段熠晨 《外婆的发糕》
楼馨雨 《为我代言》
苏雅琪 《非遗传承|苍南单档布袋戏》
梅徐嘉 《来“浙里”尝尝钟山豆腐干》
胡苏杭 《从鸡毛换糖到浙商精神》
翁睿卿 《农田里的书生》
周昊 《家乡那碗姜汤面》
吴思格 《传承那一份戏韵》
水琳天 《一纸一砚一世界 一笔一墨一人生》
陈越 《热心公益传家风》
张品言 《家里的“宝藏”》
王梓霖 《中药的传承》
张昱言 《奶奶的“碗”》
孔令炜 《一个小家,一脉实干精神》
姚晨熹 《一段匠心 两代相承》
戴铭恩 《百年茶香》
何奕融 《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宝库—杭州国家版本馆》
卢可欣 《事无巨细 谆谆教诲》
汪娜伊 《寻访小热昏》
马奕辰 《勤学家风代代传》
余敬宣 《一张银行卡里的家训》
项栩腾 《传承油纸伞,珍藏历史精华》
钱毅 《家乡的味道》
胡宇皓 《“小伢儿”和爷爷的杭州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术报”(ID:meishu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