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浙江油画百年 领略数代艺者风华

一览浙江油画百年 领略数代艺者风华

12月12日,“艺者风华——浙江油画百年大展”在浙江美术馆正式开幕。这个冬天,观众可以在这个大型展览回顾浙江百年来油画发展历程,在经典名作中领略几代名家的风采,欣赏浙江油画结出的累累硕果。


展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油画学会指导,由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油画院、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主办。


 


开幕式现场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宣布展览开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何红舟,分别代表美术界、中国美术学院、老一辈艺术家与参展艺术家在开幕式上致辞。


 


研讨会现场


开幕当天举行“浙江油画百年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从油画百年的感想、浙江油画的特点、油画发展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展开探讨。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作为西方艺术语言的油画与中国传统艺术相融合,从而开始“中国化”的过程,紧随时代发展,创造了丰硕成果。一幅幅对浙江本土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经典作品,展现了浙江艺术家在油画创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所做出的努力,展示出浙江油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及用画笔记录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丽图景。

 

12月11日,许江为展览进行媒体导览


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约280余件,涵盖了老、中、青三代油画家的油画作品,讲述了一代又一代艺术“新青年”们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面貌,同时也将讲究技法的传统油画与注重观念的当代油画在同一场域中展出,把长期以来对油画创作的思考置入深邃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中寻求答案。


展览分为四大板块“百年史诗”“大气存雄”“行健如虹”“蓄素千寻”,以浙江油画百年纪事、历史与主题性油画作品、浙江油画名家代表作品、浙江油画家艺术研究案例为线索,展示了一百年来浙江油画名家佳作、浙江油画在重大历史题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意在呈现近年来当代浙江油画创作中表现出的新观念,突显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在推动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展览现场


第一板块:“百年史诗”


步入美术馆,映入眼帘的就是两侧墙面上大幅的“蓄素千寻——浙江油画百年纪事年表”,清晰呈现了有关浙江油画百余年历史长河中的主要人物、事件、作品、著述及学术活动等内容信息。


油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主要画种,虽然它传入中国已有数百年历史,但它在中国的生根和发展,主要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浙江油画是中国油画的艺术重镇之一。百余年间,浙江油画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艺术大家辈出,学术积淀深厚,是中国油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览现场


年表对百余年间浩瀚繁复的浙江油画史内容信息做了学术梳理。首先,从历史发展和艺术本体立场出发,对相关文献资料,作一定的筛选和取舍,以求年表能从整体上反映出浙江油画发展变迁的基本脉络。其次,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内容和性质,大致归纳为人事、创作、学术等三个板块;又根据其不同历史阶段,分成四个时期,以求面貌清晰,条理分明。再次,尽可能地挖掘、收集相关第一手文献资料,经过鉴别和核实,再做适当的概括和提炼,以求内容真实客观,表述简明平实。


 


展览现场


浙江油画百年纪事是一份以年表格式呈现的学术备忘录,图文并茂,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其内容与其他展览板块内容并存互补,相得益彰。合而观之,将有助于对浙江油画百年的历史风貌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第二板块:“大气存雄”


“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凛然大气,史诗风华,“大气存雄”是也。


本版块以浙江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与主题性绘画为主线,集中展现浙江油画家强烈的使命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它们直接指向历史的审美叙事与图像建构,从而连贯起百年浙江油画的宏大精神谱系。


从林风眠《人类的痛苦》到新世纪以来的历次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浙江油画家始终将自我艺术实践自觉融入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在一次次的创作与体验中感通“人民之心”,积累了丰硕的创作成果,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奋斗史诗。


 


展览现场


展览中的不少作品已成为时代的经典,融汇成人们对于历史最为深刻的图像记忆。这些画作并非是对历史的单纯记录,还包含了艺术家对时代的解读与诠释。它们不仅具有“图像证史”的特殊价值,也展现了一代代浙江油画家对油画语言的深刻领悟力和感受力,尤其包含了艺术家们不断开拓现实主义表现语汇的巨大学术勇气。


人民,是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最恒久的母题。人民形象的塑造不仅是现实主义绘画的核心所在,更是重大题材创作的核心所在。浙江省重大题材创作之所以形成备受瞩目的“国家队”现象,不仅与艺术家们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息息相关,更与广大油画家执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紧密相连。


第三板块:“行健如虹”


行健如虹展区展示浙江油画百年进程中,一百四十位艺术家的150余件代表性作品。这是个人,也是群体身体力行的极致探索与追求。


浙江油画百年进程,历经启蒙传播、改造融合,走向开放新生、多元拓展;追溯其起点,由李叔同、林风眠两位先驱始,经吴大羽、蔡威廉、方干民等民国先师们传承、至关良、倪贻德、黎冰鸿、莫朴、王流秋、汪诚一、肖峰、全山石诸先生起承转合,及至浙江40、50后画家们薪火开拓,再到60、70、80后画家们锐意进取;筚路蓝缕、跌宕起伏,浙江油画始终强调创造性转换融合中西艺术,始终坚持对中国艺术精神与现代主义的兼容并蓄。


 


 


展览现场


浙江油画百年进程,学术文脉深厚,群星璀璨,纷呈多彩,浙江油画人坚守艺术理想与人文价值,不断研究油画语言并开拓思考。他们或因诗性意化抒写山水韵致、彩墨生机;或深入研究油画触味本体与写实语言;他们或锁定于现实生活周遭,或反思并探讨东西方文化历史与地缘;他们或审读时代使命、面对宏大的历史叙事;或面向未来、以先锋的姿态塑造人性……


浙江百年油画群体,是以多元滋养的基因,兼容互补、革新开拓的思想,专注于诗性传统、语言研究与会通精神。他们发掘多种表现形式向着语言的深度持续探索与实践,百年来,为中国油画作出最为重要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本版块展出了李叔同原作《半裸女像》,李叔同的油画作品存世甚少,这幅即为其中之一,这次能来到浙江与公众见面,非常难得。


第四板块:“蓄素千寻”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浙江油画的百年路途中曾涌现出无数恪守真我、独具风华的身影。本单元正聚焦于此,通过四个案例——“艺履峥嵘”、“博巴之训”、“具表研究”和“乡土深根”来打捞起往昔岁月的剪影。


艺旅求索,透过饱含风霜的笔触,我们见到身陷囹圄的王流秋使用简陋材料坚持创作;可见金冶孜孜以求探索印象派绘画;可见朱金楼先生不断试验如何将色彩注入墨纸;亦可见胡善馀和林达川先生沉浸在抒情的写生世界中……这片土地不仅铭刻着一个个筚路蓝缕的身影,更记录下一声声泽被深远的艺术惊雷。


 


展览现场


1960年秋,博巴油训班自浙江美术学院始,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打破了许多思想上的清规戒律,为形式与内容、写实与表现、西方与东方等众多话题留下可资考察和研究的线索。


具象表现研究是另一极具代表性的艺术现象。自司徒立先生在中国美院传播绘画方法的批判式体验开始,具象表现绘画就跬积着知行合一的力量,三十年来重构了绘画词典,并将之深嵌于绘画课程体系,进而重塑绘画方法论。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还有一批青年艺者深耕于田畦陌上,孕育出的作品具有坚守原乡的人性特征和精神力量,代表着当代艺术创造的民间生态。


以上四种浙江油画家艺术研究案例乃是浙江文化发展一个侧面,折射出油画家们“艺者之魅”的根性,中华民族“发愤以抒情”的顽强诗性。这些跋涉着的灵魂相互贯连,共同绘就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艺术长卷。


 


展览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2月12日。



部分作品欣赏

 


李叔同 《半裸女像》 91×116cm

约1909年作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庞薰琹 《静物》 45x61cm

1947年 中国美术馆藏


 


吴大羽 《色草》 52x37cm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赵无极 《3.12.86》 73×92cm

1986年 私人收藏


 


朱德群 《希望之光》 65x55cm 

1993年 浙江美术馆藏


 


吴冠中 《眼》 80x80cm

2009年  浙江美术馆藏


 


金一德 《林风眠》 150×120cm

1989年 私人收藏


 


王流秋 《露宿》 73×100cm

1957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埃乌琴·博巴 《孤山秋色》 66x92cm

1961-1962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司徒立 《二十四诗品之流动》 200x178cm

2017年 光达美术馆藏


 


蔡亮 《延安火炬》 282×164cm

1960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肖峰 《娃娜大婶》 90x115cm

1957年 自藏


 


全山石 《英勇不屈》 233×216cm

1961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许 江 孙景刚 崔小冬 邬大勇 《1937·12·南京》

360×900cm 2009年 中国美术馆藏


 


何红舟 《桥上的风景》 235x195cm

2014年 浙江展览馆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术报”(ID:meishu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