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紫 琼 真 的 踢 翻 了 “ 有 色 眼 镜 ” ?

杨 紫 琼 真 的 踢 翻 了 “ 有 色 眼 镜 ” ?

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终于公布了。

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获得了影后桂冠的杨紫琼。

这是奥斯卡世上第一位亚裔影后,其作品《瞬息全宇宙》更是一举拿下七项大奖。


《瞬息全宇宙》作为一部美国亚裔电影,如今在奥斯卡大放异彩。

美国亚裔电影莫非要崛起了?




奥斯卡需要中国流量?

要说亚裔电影崛起,当然不止《瞬息全宇宙》。

最近,因为续集的上映,电影《网络迷踪》又被带火。

片中由约翰·赵饰演的,在网络上寻找女儿的父亲,也成了电影史上最深入人心的美国亚裔形象之一。

《网络迷踪》

前段时间话题度超高的皮克斯动画《青春变形记》同样也讲的是美国亚裔家庭的故事。

而全亚裔班底的《摘金奇缘》更是以超高票房,创造了北美三连冠的佳绩。

《青春变形记》

这些频频“出圈”的亚裔电影,是拓展潜力无限的东方市场。

是打破“老白男”占领的美国电影传统方向。

也是迎合美国要求种族多元化的“政治正确”潜规则。

总之,美国亚裔电影的走红,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进入了一个“小高潮”。

《瞬息全宇宙》

然而,细看这些电影,我们却不难发现,其中总是难免一些美国人对亚裔的刻板印象。

暂且不论那些诸如《尚气与十环传奇》《花木兰》等明显带有“东方主义”色彩的,站在美国视角看亚洲的影片。

单就《瞬息全宇宙》这样表达当代社会中亚裔生活的电影,也存在着“有色眼镜”。

《瞬息全宇宙》

强势的“东亚式”老妈、中国的“鸡娃式”教育,都是其中代表。

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典型”的亚裔电影形象呢?





亚裔电影的主题大同小异?

归根结底,亚裔电影中这些戴着“有色眼镜”的标志,都表现为了相似的电影主题:

对代际矛盾与性少数元素的表达。

《瞬息全宇宙》

依然用《瞬息全宇宙》来举例。

片中的女主角是一位严厉的美国华裔妈妈,她在机缘巧合下穿越多重宇宙,去化解自己和同性恋女儿的代际矛盾。

看上去有点眼熟吧,《青春变形记》也同样讲的是亚裔“虎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

《青春变形记》

代际矛盾,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美国亚裔电影最常见的主题。

其原因说白了,就是深受东方家庭观念影响的一代人,和接受西方自由主义教育的一代人之间,必然存在的互不理解。

两种文化背景的交流对撞,无疑是最具戏剧冲突的,也是普通观众在美国亚裔电影这一特殊类型下最期望看到的。

《瞬息全宇宙》

而美国亚裔电影中的另一个常见元素——性少数,则也加深了这一戏剧矛盾。

除了《瞬息全宇宙》里的反派女儿,亚裔导演伍思薇的《真心半解》《面子》当中,也都有着同性恋女儿与父母间矛盾的主题。

李安的《喜宴》,也涉及到了身居美国的同性恋儿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瞬息全宇宙》

越来越多亚裔电影将同性恋元素与亚裔背景本身具备的代际矛盾相结合。

性少数的身份与亚裔族群的身份,同属非主流群体,两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文。

因为无论是性少数,还是少数族裔,都共享着相同的心理困境——自我身份的认同。

《真心半解》

这个困境几乎贯穿着美国亚裔电影的主题。

边缘化的少数地位,使得“我是谁”这个问题,成了近几年无数亚裔电影的表达方向。

《真心半解》

换个角度来看,其实在电影文化研究的领域,存在着“性别、种族、阶级”三个研究重点。

而当美国亚裔电影同时讨论性少数与种族文化差异时,其便具备了性别与种族两大话题元素。

所以,它们不约而同的主题表达,无疑是更容易获奖的选择。

或许也正因如此,才使得这一类型下的影片能有更高质量的作品。




是刻板印象还是自我表达?

去展现亚裔作为少数族裔的生活困境,似乎已经成了这类电影的常态,殊不知在电影史上还曾存在过另一种“美国亚裔电影”。

《龙种》

在美国大范围接受亚洲移民之前,直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电影中的亚裔形象大多都是由白人扮演的。

以当时最经典的亚裔角色傅满洲为代表,这些亚裔角色都以神秘阴险的反派形象出现。

这就让当时的亚洲人被冠上了“黄祸”的负面印象。

《傅满洲的新娘》

随着70年代,李小龙在好莱坞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成龙、杨紫琼等动作明星在美国大火,美国亚裔们也拥有了新的统一形象:

ChineseKongFu!

《精武门》英文海报

直到现在,美国亚裔们依然有着许多刻板印象,保守、妈宝、学霸,不一而足。

这些标签不仅成了美国人看亚洲人的有色眼镜,同时也是普通亚洲人对美国亚裔群体的印象。

《真心半解》

然而,那些被边缘化、被刻板印象的困境,是他们独有的生命体验,也成了近几年美国亚裔电影在情感表达上的闪光点。

美国的亚裔电影人们似乎在被接纳、求融入之外,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站在亚裔的身份下,进行自我表达。

《真心半解》

被说家庭观念太强,亚裔影人王颖拍出了《喜福会》,恰恰利用家庭纽带,去探索东方女性的细腻情感。

而动画《包宝宝》更是抓住了亚裔妈妈对孩子过度保护这个“刻板印象”,深挖亲情,达成了全世界范围的情感共鸣。

《喜福会》

除此之外,亚裔电影人有像赵婷的《无依之地》那样,无关乎种族身份的自由创作。

亦有像电影《别告诉她》那样,站在美国亚裔视角去拍摄中国故事的全新角度发掘。

《别告诉她》

总之,美国亚裔电影人们都在努力寻找着独特的方式,脱胎于刻板印象,表达自身体验。

如果说登顶奥斯卡的《瞬息全宇宙》,是美国亚裔电影的一扇门,那么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电影人能关注到这一群体。

亚裔电影,也终将完成自我认同,作为一个独特的类型,闪耀在世界电影之中。

 作者:若林 
 责编:若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印客美学”(ID:ink201601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