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当代木结构实践展”展现场精彩回顾!/ UED+Canada Wood

“无尽:当代木结构实践展”展现场精彩回顾!/ UED+Canada Wood

UED+Canada Wood

无尽之当代木构实践展

余音且绕梁

11月30日下午,《城市 环境 设计》第136期“建构 低碳 人文:木、竹建筑”新刊发布会在“无尽:当代木结构实践展”展览现场的那行空间成功举办。UED第136期杂志聚焦于建筑中竹、木材料的应用,分为三个专栏,收录了包括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事务所、蓝天组等事务所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建筑师、事务所的共24个重点项目,从多个视角剖析竹、木材料于实践中的多项运用;更有李保峰、沃尔夫·狄·普瑞克斯、隈研吾、中村拓志等建筑师的品谈和采访,以及加拿大木业的项目和专访,通过展现从设计领域到实践领域的全行业的面貌,力求将竹、木建筑生动、立体地展现于读者面前。


布会由《城市 环境 设计》新媒体部主任赵祎琛主持。本期杂志的主编、UED媒体负责人兼内容总监孙宁卿先生介绍了本期杂志的策划初衷和组稿历程。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李保峰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李保峰教授进行了设计分享,介绍了他最新的建成作品“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馆”。

加拿大木业中国区执行总裁黄华力先生做了名为“中加木结构示范项目概述”的主题报告,回顾了过去十年间加拿大木业参与的中加木结构示范项目,与建筑爱好者分享了现代木结构在中国发展的心路历程。

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区项目驻场代表建筑师魏志旋先生为读者进一步解读了“木阴云”项目。

加拿大木业木结构设计总监付维舟建筑师带来关于“现代木结构的五点总结”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木结构建筑的建构特点,分享了一些干货满满的技术可行性方案。

古谷诚章建筑师和东京工业大学环境·社会理工学院建筑学系平辉教授为观众带来了线上分享。


 
 
 
 
 
 
 
 
 
 

▲展区掠影(展览现场更多完整照片详见文末)



嘉宾致辞

开幕式由加拿大木业市场传讯高级经理薛迪主持并致辞,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兼商务专员Song-Min Cho(赵诚敏)先生、加拿大木业中国区执行总裁黄华力(Eric Wong)先生、《城市 环境 设计》杂志媒体负责人孙宁卿先生分别致开幕词。


“加拿大政府目前陆续开展的生态和城乡环境可持续发展对话,是双边和全球交流的重要领域。加拿大正在积极探索2025年以及未来的高性能建筑规范,致力于消除建筑材料之间的区别,增加材料的弹性和稳定性。”

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兼商务专员赵诚敏先生代表加拿大领事馆受邀进行开场致辞,他介绍了加拿大丰富的可持续森林资源和中国作为加拿大第二大林产业出口国的市场重要性。同时,他强调,在可持续森林和新一代木产品的战略加持下,使得2020年的加拿大国家建筑规范中采用木结构建造高达十二层的建筑物成为了可能。他希望这场展览和系列活动,能够为中国建筑领域的专家和建筑师们提供一个在这个新的(强调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社区和双碳目标的)时代下的有意义的平台,探索加拿大木材应用的更多可能性。


 
 
 

▲加拿大木业执行总裁

黄华力(Eric Wong)先生致开幕词

“本次展览的主题‘无尽’,意味着木结构建筑拥有无尽的可能性。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建筑行业中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但是在当前的双碳目标之下,木结构建筑的角色变得越发不可或缺,它兼顾人文历史及建筑美学传承,同时它在低碳环保和建筑可持续方面的优势也尤为突出,当下木结构建筑已经突破我们的想象。”

加拿大木业中国区执行总裁黄华力先生表示,加拿大木业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够唤起建筑行业对木材这种天然材料的天性的意识,并且打破对于木结构建筑的固有认知,给参展观众和嘉宾,带来一场现代木结构建筑的非凡体验。


 

▲汤桦先生工作照 

(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

另外,著名建筑大师汤桦先生也为本次展览发来致辞:

“直观感觉,中国是木结构的传统大国。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参与了一个唐风仿古木结构项目的设计。当时刚从学校毕业,完全不懂其中的门道。后来在业内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项目的设计。通过这个过程,相对完整地学习了中国古代木结构的原理和建造,受益匪浅。由此,我感觉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是一种类似“高技派”的建筑类型,其所有的构件都具有实际的功能和效力,等级分明、体系完整、表达清晰、构造透明,这非常符合绿色生态的概念和我们的价值观。木结构凝聚了人类古老的建造智慧,同时又散发着迷人的大自然的清香,可谓尽善尽美。


 
 

▲加拿大木业市场传讯高级经理

薛迪(Dora Xue)女士致开幕词

“木构建筑带有一种身体性的隐喻,能够唤起建筑与时间的交流对话,而今天的木结构建筑如何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当代建筑师都在进行哪些木结构的建筑实践?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无尽:当代木结构实践展’应运而生。”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加拿大木业市场传讯高级经理薛迪(Dora Xue)女士,介绍了此次展览的源起,并为嘉宾讲述了作为人类历史、文化、艺术、工学与自然结晶的木构建筑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故事。


 

▲《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

媒体负责人、内容总监孙宁卿先生致开幕词

“当代木结构不仅唤起了中国人最古老的记忆,同时也是超前的、属于未来的,它充满了自由、协调以及人的温度。”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媒体负责人、内容总监孙宁卿先生首先感谢所有到场嘉宾在如今这个时期能够聚到一起,相当不易。他表示,在座各位作为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的领头人,也作为行业的标杆和风向杆,在推广低碳、可持续、当代的木结构建筑实践中,是功不可没的。本次“无尽:当代木结构实践展”由三个独特的奇妙意义着眼:首先,木结构建筑在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和我们民族诸多的“传统”一样,带着“土气”、“不进步”的帽子,通过这场展览,希望行业内外各个领域的国人,能够重新近距离接触这一最古老建筑材料在当代使用的场景和事实,唤醒人们心中古老的集体记忆。再者,在新的、近未来的双碳时代下,当代木结构建筑拥有无与伦比的低碳优势,这是非常值得为行业所普及、被同行所看到的事情,同时,也通过诸位大师的超大规模、超限的建筑作品,传达出当代木结构的最极限的可能性和能用性,以及与其他建筑材料的协调共用的能力。作为对劳工、对用户、对未来都极其温顺的一种建筑形式,木结构建筑充满了今天所最稀缺的性格。


展厅现场空间

   

▲展览序言

   
   
   
   
   
   
   
   
   
   
   
   
   
   

▲“无界”展区(含木结构装置、沙龙区)

   
   
   
   

▲“无碳”展区

 
 
 
 

▲“无限”展区



再次要感谢的:

 




项目信息 PROJECT INFO

/

媒体服务部分:

策划:孙宁卿、薛迪、白杨

撰稿:孙宁卿

视觉:裕见设计、孙宁卿、何雨桐、薛迪、汉符设计

直播:沈子臣、Grace

编辑:赵祎琛、穆晓雪、袁艺

照片版权(除注明外):©UED&加拿大木业

展览空间木构装置部分:

设计团队:付维舟、邢笑天、华静、孙宁卿、薛迪、赵祎琛、戴衽祁

搭建指导:周英春(加拿大木业)、姚悦(罗托Rothoblaas)

场地:那行空间NAXING

特别感谢:

葛伟达(疯子)、张清瑶

/

*版权声明:

1. 本展览所展全部项目内容由参展方(各建筑师、事务所及参展企业等)提供,其内容版权仍归参展方所有,本展览仅拥有编辑和使用权。

2. 展览最终解释权及本文图文版权归 ©UED&加拿大木业 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手帐C”(ID:archipocke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