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拍行永乐拍卖(Yongle Auction)近年积极发展现当代艺术版块,更首度与跨国拍行富艺斯(Phillips)合作,在香港、北京两地举行联拍。去年底在香港举槌的部分,斩获HK$3.5亿,创下了6位艺术家的拍卖纪录。
香港部分聚焦西方艺术,以及奈良美智、草间弥生等亚洲拍场炙手可热的东瀛名家。其中德国巨匠李希特的《抽象画(774-1)》连佣以HK$8,937万成交。
至于北京专场,即将于今年2月22-24号举槌,横跨吴冠中、朱德群等二十世纪中国名家,到张晓刚、曾梵志、王兴伟等当代中国画坛旗手的曯目巨作,让大家细味中国艺坛历年来的抽象与具像杰作。
创作时间:1997年
尺幅:99 x 128.5 cm
签名:张晓刚 Zhang Xiaogang 1997
出版:
-
《红与灰:来自中国的8位前卫艺术家》,斯民艺苑,1997年,P42
-
《鸿沟》,荷兰Gasunie出版社,2000年,P21
-
《张晓刚》,萨拉·希尔顿美术馆,2007年,P37
展览:
-
红与灰:来自中国的8位前卫艺术家,斯民艺苑,新加坡,1997年
-
鸿沟,Gasunie,格罗宁根,荷兰,2000年
-
张晓刚,萨拉·希尔顿美术馆,坦佩雷,芬兰,2007年
估价:RMB 10,000,000 - 15,000,000
本场领衔作乃张晓刚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血缘:大家庭1号》。血缘:大家庭系列被公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最具标志性的图像之一,同系列画作早在2006年已经在拍卖场冲破千万关口,接着也愈来愈受欢迎。如今张晓刚个人拍卖纪录亦来自「血缘:大家庭」系列画作,《血缘-大家庭2号》于2020年以HK$9,803万成交,写下纪录。
今回在北京永乐上拍的《血缘:大家庭1号》,可谓奠定了血缘:大家庭系列风格之作,采用了系列中最知名的三人家庭构图,题材上,张晓刚罕有地以女孩入题,而颈系红色的领巾,更为作品赋予历史意义与象征,可见此作尽见「血缘︰大家庭」的精髓。
血缘-大家庭系列缘起于1993年,张晓刚当时回老家探望双亲,偶然发现许多泛黄老照片 - 父母年轻照、自己的童年照、兄弟合照、全家福照,启发了他的新主题。这一系列是以1950、60年代流行的全家福照片为依托,创造出的肖像图集。
《血缘-大家庭1号》1997年曾于新加坡展出,右为张晓刚
张晓刚于1950年代与大哥和母亲的合照
60、70年代的家庭合照,往往一家人端坐于镜头前,表情严谨,服装和发型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每个人物都带有时代与身份的标签, 张晓刚重新审视当时的情况,并以新观念和符号语言重新诠释此段历史情境,探讨了个性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
血缘-大家庭系列画作系列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展览,其中包括1994年第22届圣保罗国际双年展和1995年第4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等。正是凭借这些重要的展览活动,中国当代艺术才得以进入全球当代艺术的主流视野与系统之中,而张晓刚也因此成为最早赢得国际关注与认可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创作时间:2005年
尺幅:250.6 x 170 cm
签名:Zeng Fanzhi
估价:RMB 5,800,000 - 8,800,000
对艺术圈外的许多朋友来说,曾梵志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名词。尤其是他为刘德华演唱会绘画「乱笔」系列半身人像海报,令这位武汉出身的画家登上新闻,成为一时热话。
艺术市场上,曾梵志更是以王者姿态现身。2013年,他的大作《最后的晚餐》在香港以HK$1.8亿天价成交,不仅登上「最贵中国当代艺术品」宝座,更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亿元俱乐部的「始创会员」,令他名满天下。
曾梵志
今回在北京永乐举槌的《无题(培根)》,同为千禧年后创作的乱笔系列作品。此系列可见曾梵志尝试回归中国传统书法线条艺术。他从草书的自由笔势,中国古典园林的视觉结构以及植物藤蔓的穿插缠绕中获得灵感,以纷乱的线条和精心设计的空间,建构起全新的视觉表现形式,探索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乱笔系列其实源于偶然事件。曾梵志一次右手受伤,遂改用左手作画。然而,左手的控制和娴熟程度远不及右手,创作过程于是不断出现错误,破坏了画面,越想改正反而又造成新的错误。
曾梵志在这种从未有过的绘画体验中,感受到破坏的力量,索性将之保持、发展,创造出乱笔风格,「我在创作的时候是两支笔同时工作,食指和中指之间的笔为主导来创作,另外的一支笔却在创作过程中带来破坏,这样会带来画面中看似凌乱实则有序的笔触。」
肖像乃「乱笔」系列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从2005年开始,曾梵志先后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画家肖像,包括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Andy Warhol等,通过乱笔与写实肖像结合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探索出全新的肖像绘画样式。
创作时间:2003年
尺幅:147.5 x 208 cm
签名:WXW03
出版:
-
《中国》,DAMIANI,2005年,P140
-
《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P312
-
《王兴伟》,麦勒画廊,2006年,图版
-
《王兴伟》,UCCA,2013年,P160
-
《东方艺术》,2013年13期,P97
-
《艺术品鉴》,2022年25期,P140
展览:
-
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Albright - Knox美术馆,布法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安德森美术馆,布法罗,美国,2005年
-
王兴伟,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3年
-
王兴伟在上海 2002-2008,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22年
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
出生于1969年的王兴伟,1990年从沈阳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成长时期正值「八五新潮运动」兴起,因此接触到西方艺术史的论述,并深受其薰陶。
这位来自沈阳的画家,常于创作中挪用中外艺术史中的经典图像。王兴伟没有被传统绘画手法所束缚,灵活运用各种媒材的创作手段与方法,采用不同风格和构图,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角色和不同历史及文化典故巧妙结合,画面充满黑色幽默意味。
王兴伟
库尔贝1849年名作《采石工》
创作时间:2000年
尺幅:147 x 147 cm
签名:ENLI 2000
展览: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术,松美术馆,北京,2017-2018年
估价:RMB 2,600,000 - 3,600,000
生于1960年代的张恩利,热衷于观察周遭的平凡人物及日常生活,以阴郁的底色和激越的笔触,描绘着急速发展的时代浪潮里,血肉流动的社会图景。他的作品大致可分为:城市人物肖像时期(1990-2002),日常物时期(2003-2014),日常空间(2005-2014),肖像系列(2017-至今)和空间绘画(2007-至今)。
今回在永乐举槌的《吻》绘于2000年,属城市人物肖像时期之作。张恩利早期绘画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又被上海的市井文化所触动,二者交织在一起,呈现出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其眼中的外在环境。
恋人、屠夫、吸烟的人与肉市、酒吧、宴席、舞池等日常生活场景,经常成为这段时间的创作主题。张恩利凭借高超的表现主义绘画语言,默默地记录90年代中国社会急速发展的时代。
张恩利
创作时间:1996年
尺幅:100 x 100 cm
签名:刘炜,Liu Wei,1996
出版:《刘炜》,红桥画廊,2008年,P85
展览:刘炜,红桥画廊,上海,2008年
来源:
-
少励画廊,香港
-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RMB 2,800,000 - 3,800,000
刘炜跟刘野、曾梵志及刘小东合称中国当代艺坛「新F4」。对比「八五美术新潮」一代艺术家,以热切抱负与理想主义矢志「重建新文化的雄心」,刘炜这一代艺术家则信奉一套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 - 以虚无、讽刺及玩世不恭作为核心。
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的刘炜,乃第一批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内地艺术家,与方力钧并列「玩世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意思是「把本来严肃的、有意义的事物滑稽化,切实面对当下现实的普遍失落」。
今回在永乐举槌的《游泳之二》绘于1996年,属刘炜九十年代中期的「游泳」系列作品之一。游泳一直是刘炜早期作品的重要题材,在最初的「革命家庭」系列中,游泳的踪影已经随处可见。
刘炜
1994年,刘炜于圣保罗双年展展出了「游泳」系列,作品以水中畅游的男女为主题,并将一些性别特征大胆展现,毫无顾忌,折射并放大中国人在剧变时期的心理状态,令观者无比震撼。
《游泳之二》以两个泳者为主体,两人头部凑在一起,身体若隐若现,在激烈的浪潮中浮沉。画面右上角的海滩上,有玩耍的幼童和宠物,但海面和海滩几乎铺展在同一平面,突出了主体人物的硕大头部,以及人与水的和谐关系。人物的静止、孤立、排他与水的流动、变化、包容构成了对立,又相互交融在一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往往被与人性联系起来,儒家称「智者乐水」,老子在《道德经》中将水的特性概括为:无欲、不争、柔弱。刘炜在此作中一反常规,突出人物的欲念与挣扎,他用奔放不羁的笔触,释放出内心涌动的情怀,用单纯而浓郁的色彩对比,制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欲望与人性的纠缠中,呈现出生命最原始的状态。
创作时间:1967年
尺幅:100 x 73 cm
签名:朱德群CHU TEH-CHUN 67
展览:
-
Galerie de l'Université,巴黎,法国,1967年
-
Maison de la Culture du Havre,勒阿弗尔,法国,1967年
-
来源:法国私人珍藏,1960年代购入
说明:
-
附由朱德群妻子董景昭女士所签署之保证书
-
此作将被收录于朱德群基金会正筹备编纂的《朱德群作品编年集》
估价:RMB 6,500,000 - 8,500,000
介绍过诸位中国当代画坛人物之后,让我们把焦点移至两位二十世纪旅法学艺的大师:朱德群、吴冠中。
朱德群的艺术之旅始于1935年,年仅15岁的他入读中国美术学院(即杭州艺专)。虽然兴趣倾向于水墨媒介,但在林风眠的指导下,朱德群接受了西方现代绘画的理念并初步掌握其绘画技法。
50年代,朱德群、吴冠中、赵无极先后赴法留学。移居巴黎后,朱德群深受俄裔法国抽象画家斯达尔(Nicolas de Stael)的作品启发,确立了走向抽象的方向与决心。
60年代是朱德群创作风格的转折点,这时期他投入到完全抽象的创作风格,把风景简化为不同的几何形状和抽象线条,再到运用线条勾画出浓淡不一、肌理各异的色块。
朱德群
朱德群跟赵无极的抽象艺术,同样深受中国书法影响。赵无极取的是「形」,好像甲骨文的形态,用意象来表达文字内容。朱德群取的则是「线条」,他很年轻就开始每日勤练书法,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创作时,就直接把书法用在抽象艺术上,形成非常有力的黑色线条。朱德群形容:「我希望透过西方的色彩关系和书法的抽象线条,熔铸成新风格的抽象绘画。」
创作于1967年的《辉煌No.246》,是朱德群探索抽象绘画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佳作。堆叠的黑色线条具有强烈的压迫感,凌厉的线条仿佛搅动着整个空间。黑色牢牢占据视觉中心,触发观者潜在的感知力。
此作的纵向居中构图,让人想到五代画家范宽《溪山行旅图》中巨大的山石。朱德群曾在自述中提及,最为欣赏范宽作品中展现的磅礴气势和生动气韵。
范宽《溪山行旅图》|台北故宫藏
吴冠中(1919-2010)
创作时间:1963年
尺幅:46 x 61 cm
签名:荼 六三
出版:
-
《吴冠中全集II》,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P144
-
《吴冠中油画风景范本》,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P17
估价:RMB 8,500,000 - 12,500,000
吴冠中的艺术大门,是由朱德群打开的。吴冠中起初在浙大高工修读电机系,某个星期天放假,朱德群带他参观杭州艺专,他立马被琳琅满目的油画、素描及水彩吸引。他不理父亲劝阻,决心要转到杭州艺专从头学起。
吴老就读杭州艺专期间,与朱德群同样师承林风眠,也曾跟潘天寿学习中国画,后来赴法深造,与朱德群、赵无极合称「留法三剑客」。回国之后,吴老多以风景为创作主题,将西方油画与东方水墨画融会贯通,合二为一。用他的话说,就是水墨和油画从此「水陆兼程」。
即使晚年发展出较为抽象的风景作品,吴老一直强调「风筝不断线」,意即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所以作品并未全然迈向抽象。
神州大地遍布了吴老的足迹,眼前的每一处实景,成为他灵感泉源。他称:「在传统的意境美领域中传播形式美因素,或者发掘、发展其原有潜伏的形式美因素。说时容易做时难。我背着沉重的画具,从东海之滨到西藏高原,数十年来踏遍祖国大地,在油画写生中探索民族风格,人民喜闻乐见的新形式,西方人同样能感受的东方审美情致。」
吴冠中
余友涵(B.1943)
创作时间:2009年
尺幅:150 x 150 cm
签名:余友涵09
展览:余友涵的绘画,香格纳H空间,上海,2011年
估价:RMB 2,500,000 - 3,500,000
至于中国当代艺坛的抽象代表,余友涵绝对是个无法绕过的名字。他以融入东方哲学观的抽象创作闻名于世,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元素,以包罗万象的文化观念和主题、技巧与风格而著称。
1973年,余友涵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早年主要创作后印象派风景画、静物画及肖像画。及至80年代,开始试验抽象风格,根据艺术家所言,这些抽象画是「宇宙一切运动的自发和自由」。
余友涵的抽象风格,最初受到吴大羽、赵无极乃至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巨匠波洛克Pollock影响。同时,他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观大感兴趣,开始以「圆」为主体创作,以极简的图形创出极具代表性的「圆」系列。
余友涵
「圆」系列抽象画,完全脱离了具体形象,演化为圆圈内的点、线条和色域的组合,并渐次加入其他几何形状,在有限中孕育着无限的空间,所有的点、块面、色彩之间均有内部的联系,彼此冲突亦相互呼应,最终万物归一,回归本源。
有别于八十年代的「圆」系列画作有着规整外观,黑白分明。绘于2009年的《2009.9.29》,画面对比度并不明显,余友涵以浅灰色调渲染出混沌暧昧的氛围,圆与背景的边界亦刻意模糊化。
画中的圆形图案里面,充斥着密集的短线,线条排列看似无序,实则暗藏精妙的韵律:从上至下构成S形的走向,回环往复,在圆内又构成了数个开放的环状形体。这些在动态中生成的大大小小的椭圆形相互并置、套叠,彼此碰撞、挤压,营造出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的空间感,令人联想起生命的无常与轮回的周而复始。
周春芽(B.1955)
创作时间:2007年
尺幅:199 x 248.5 cm
签名:2007周春芽 Zhou Chunya
出版:
-
《周春芽 绿狗》,印尼国家美术馆,2008年,图版
-
《周春芽》,东八时区,2010年,P392-393
-
展览:周春芽绿狗主题个展,印尼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尼,2008年
估价:RMB 5,600,000 - 7,600,000
何多苓(B.1948)
创作时间:1996年
尺幅:100 x 81 cm
签名:He Duoling 96
出版:
-
《中国当代艺术选集4 何多苓》,山美术馆,1997年,P175
-
《何多苓—忧伤的诗歌》,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P120-121
-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1979-2009》,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P154
展览:
-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6年
-
忧伤的诗歌—何多苓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06年
-
何多苓油画回顾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6年
-
何多苓油画展,四方美术馆,南京,2006年
-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民生美术馆,2010年
估价:RMB 2,600,000 - 3,600,000
张恩利(B.1965)
创作时间:2005年
尺幅:250 x 200 cm
签名:恩利05
估价:RMB 2,200,000 - 3,200,000
周春芽(B.1955)
创作时间:1993年
尺幅:60 x 72.5 cm
签名:1993.周春芽
出版:《花间记—周春芽绘》,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P41
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
丁乙(B.1962)
创作时间:1995年
尺幅:140 x 160 cm
签名:Ding Yi 1995
出版:
-
《恒动 当代艺术对话》,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P115
-
《张江当代艺术馆开馆展》,张江当代艺术馆,2006年,P14
展览:张江当代艺术馆开馆展,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2006年
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
王音(B.1964)
创作时间:2005年
尺幅:140 x 180 cm
签名:2005 王音
出版:
-
《王音》,东八时区,2006年,P119
-
《艺术节点——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藏品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2006年
-
《王音》,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东八时区,2009年,P89
-
《中国当代艺术 现在与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P171
-
《王音》,东八时区,2010年,P88-89
-
《中国当代观念艺术个案形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P188
展览:
-
链条·当代艺术展,锐锝画廊,长沙,2006年
-
湘江北上——谭国斌与当代艺术收藏展,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长沙,2006年
-
艺术长沙·王音个展,湖南省博物馆,长沙,2007年
-
王音2009,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年
估价:RMB 1,600,000 - 2,600,000
罗中立(B.1948)
创作时间:1983年
尺幅:92 x 63 cm
签名:luozhongli罗
出版:
-
《罗中立:大巴山的中国魂》,山艺术,1996年,P90
-
《山艺术精选—罗中立故乡组曲》,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P165
-
《中国当代名家—罗中立》,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P90
-
《山川蒙养20年—山艺术文教基金会与它的川美艺术收藏》,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P37
-
《山川蒙养20年—山艺术文教基金会与它的川美艺术收藏》,艺术家出版社,2013年,P137
展览:
-
当代大陆代表性画家系列展—苦旧感的罗中立&怀斯風的艾轩,炎黄艺术馆,高雄,1990年
-
罗中立油画个展,新光三越文化馆,台北,1992年
-
罗中立个展,澳洲悉尼卡苏拉艺术中心,悉尼,澳大利亚,1995年
-
斯土力量—阅读罗中立《故乡组曲》系列,山美术馆,高雄,1998年
-
故乡组曲—罗中立作品展,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北京,2006年
-
山川蒙养20年—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川美艺术作品收藏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2012年
-
第二届笔墨情致两地情—中国画油画大展,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澳门,2013年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张晓刚(B.1958)
创作时间:2003年
尺幅:73 x 91 cm
签名:张晓刚 2003
展览:艺术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2011年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乔治·马修(1921 - 2012)
创作时间:1989年作
尺幅:81 x 100 cm
签名:Mathieu
出版:《乔治·马修:布面油画》,Bellecour - Jean - Marc Michali画廊,1989-1990年
展览:乔治·马修:布面油画,Bellecour - Jean - Marc Michali画廊,里昂,法国,1989-1990年
说明:附艺术家本人鉴证证书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阎平(B.1956)
创作时间:2008年
尺幅:180 x 200 cm
签名:阎平2008(背面)
估价:RMB 1,100,000 - 2,100,000
大卫·萨利(B.1952)
创作时间:2004年
尺幅:170 x 246 cm
展览:艺术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2009年
来源:
-
林冠艺术基金会
-
亚洲私人藏家
估价:RMB 700,000 - 900,00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值点网”作者:值点网(ID:thevaluecom)。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