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伟中市长参观保障房小户型设计,深总院获奖作品实体样板间亮相“双年展”

覃伟中市长参观保障房小户型设计,深总院获奖作品实体样板间亮相“双年展”

在今年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主办、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承办的“深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小户型设计竞赛”中,在孟建民院士带领下,深总院两个作品入围并取得第一名和第三名。
市领导参观保障房小户型展

近日,保障房小户型获奖作品以1:1实体样板间的形式,在市民中心正式展出。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带领多位市委常委、副市长以及住建局、规自局、人才安居集团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到场观展并指导,孟建民院士亲自为市领导一行讲解获奖作品。覃伟中市长对本次小户型竞赛表示了肯定,对优胜作品的创意和水平表示了赞赏,并要求将三个获奖作品的实体样板间迁移至本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进一步宣传深圳保障房建设与设计的最新成果。
▲ 孟建民院士为市领导一行讲解获奖作品
保障房小户型亮相“双年展”
▲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幕仪式(网络图源)
本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于12月10日在罗湖区金啤坊文化艺术街区开幕,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多位市领导和孟建民院士共同出席开幕仪式。

本届展览主题为“城市生息”,重点关注城市“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深总院两个获奖作品(建筑创作院18㎡小户型/微空间植入式微宅)将以真实的空间感受,从两个维度,向社会大众传达深总院对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 保障房小户型实体样板房展区

▲ 18㎡小户型实体样板房

▲ 植入式微宅-实体样板房
保障房小户型的设计思考
在深圳“十四五”保障房建设目标、国家高质量城市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等多重背景下:
深圳未来需要怎样的保障性住房?
怎样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既定的建设目标?
深圳特殊的人口构成对保障房有怎样的需求?

我们希望借由保障房小户型设计,表达作为城市建设者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对城市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环境与生活等方面的思考。
 
【绿洲云上城】
设计提供了从城市选址、产品设计到实施路径的全过程方案,系统性地为深圳保障房建设提供可实施的路径。

▲ 保障房小户型竞赛一等奖效果图
01 解决城市问题
我们在设计之初,充分研究了供房体系政策和深圳公共住房的建设目标——“十四五”期间需完成保障房建设约50万套,经测算,相比于城市更新与旧建筑改造,新建高层的方式将最为高效地满足保障房年市场需求量大,建设周期快的要求。
▲ 建设方式与指标量分析
对深圳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及居住人群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在中心城区地铁站500m以内,充分挖掘小面积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潜力,进行复合开发,可快速解决城市选址难题,亦是解决深圳新增建设用地不足和年轻人生活需求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之一。
▲ 保障房多场地选址概念图
以华强北公交场站为例,建筑单体以最集约的单元组合模式,在其公交场站上进行复合开发,打造由城市交通、共享服务、生态花园、空中居住复合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多维云上聚落。
▲ 竖向复合开发概念图
02 探索建造模式
从“人本需求”出发,结合部品尺寸、空间尺度、建筑模数和实施建造的要求,设计一种高效又舒适的户型模块,重新定义标准单元。在结构选择上,我们希望利用钢结构高品质性、高适应性、高绿色性、高经济性等特点,使保障房建设更符合当下低碳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户型单元以2.6m*4.8m的基础户型模块进行叠加组合,形成7.8m*6.3m*9m的钢结构单元。基于此,可达到12㎡、18㎡、27㎡全面积覆盖。精准、灵活,形成理性化、标准化、模数化立面,利于装配式实施。标准单元模块可自由拼接,灵活组合,更好地适应用地条件,打造多样性的城市空间。
▲ 户型模块概念
03 创造生活场景
当前深圳的发展速度和人口构成决定了保障房空间的集约化和客群的年轻化与精英化。因此,如何提高空间效率,并在有限的空间内,为保障房的使用人群创造最多元的生活场景,是我们设计的重点。
▲ 18㎡户型设计
户型室内设计以“中心型”空间布局、最大化活动区域为特色,结合智慧化家具,提供多种空间创变可能,满足年轻人个性多样的需求,实现极简空间、无限生活。

公共空间设计结合租赁人群社交需求,在空中错落布置共享舱体,如公共洗衣、共享厨房、休闲花园等,创造更多交流的可能,共筑社区健康生活。
▲公共空间设计

【植入式微宅】

植入式微宅试图开辟保障房供应体系的“第三条路——现“有”后“优”,是面向95后、市中心务工等人群的超短期至短期住房,是对保障房供应体系的实践性补充。

▲植入式微宅实体样板
01 集约模块化
植入式微宅单模块1.45*2.15m,组装后3.57*3.25m,总占地面积仅9.84㎡,却可容纳全套生活的基本空间,实现最高的空间集约化。
▲植入式微宅模块概念图
02 管线超集成
将水电集成在设备模块中,室内管线与装配墙体结合,实现免接上下水等功能,保证生活,卫浴功能的实现,使户型产品不受布点场景的条件限制。
03 细胞化模块随推随用
模块功能分为厨卫、起居、采光和设备模块,包括折叠床、微厨房、伸缩马桶等功能,满足生活需求,同时可以根据需求不断地进行拓展。
▲植入式微宅实体样板
微宅可直接植入在居住建筑的改造、闲置公共建筑的置换和户外闲置空间、新建建筑等场景中。模块可复制、可重复使用,且随用随置的模式建造快、恢复快;标准化的生产降低了成本,适配程度更高。

结 语
在本届“双年展”中,深总院保障房小户型以1:1实体样板房的展示,实现了保障房小户型产品的可实施性和可推广性。深总院保障房小户型设计,以城市维度切入思考,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不断研究前沿技术与设计策略,在方寸之间发挥创造力,打造符合新市民、青年人消费水平及新生活理念的高效集约型高品质居住空间,充分体现“城市生息”的主题,为深圳在“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做出新的探索。
项目名片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项目主持人:孟建民
【绿洲云上城】建筑创作院
主创建筑师:杨旭、冯志勇、吴南华
主要设计人:宋诗雨、梁嘉文、肖家琪、赖红、叶美帆、张俊坚、史晨翔、秦铭谦
结构顾问:侯学凡
BIM顾问:数字化研究所
装配式顾问:金鑫绿建
【植入式微宅】微空间
主创建筑师:张文清、曾国昆、王键、高学洪
主要设计人:黄强、宾菲、欧阳丽、周素君、庄嘉琪、徐同斌、周振坤、唐尚飞
设计文案:宋诗雨、王键
内容来源:深总院院士团队
深总院品牌部排版发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总院”(ID:SZ_SAD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