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气质 熔铸中西 | 与时代同行的浙江百年油画

诗性气质 熔铸中西 | 与时代同行的浙江百年油画

 
 

正在浙江美术馆展出的“浙江油画百年大展”汇集了百余年来油画家们在浙江这块大地上耕耘的足迹以及部分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现了油画这一西方画种在浙江落地并且生根开花的面貌。浙江具有厚实的艺术土壤,贯通东西的视野,诗性的烂漫气质,以及与历史同行的激情。浙江油画有哪些主要特质,还有多广阔的成长空间?让我们从专家的论述和记者的梳理中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聚焦这个大展。

相信下一个百年,未来可期。

 
 

   
   

用艺术绘写历史的步履


施涵予

   
   

2022年12月,浙江美术馆开启了一场横贯百年的重磅展览。“艺者风华——浙江油画百年大展”以280余件作品以及文献资料,回顾油画自百年前从西方传入后“中国化”的历史与成就,也呈现出近年来当代浙江油画创作中表现出的新观念。开展已近两个月,仍然持续吸引着大量观众,即使在工作日的上午,展厅里也有不少观众驻足欣赏,轻声讨论。

汪诚一《信》 布面油画 143×228cm  1957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近日,记者采访了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及策展人周蕴智。应金飞认为,本次展览不仅细数了浙江油画在重大历史题材方面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观赏浙江油画名家佳作的机会,更希望通过浙江本土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经典作品,映现浙江油画人深扎生活、守正创新的精神风貌,突显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浙江省的油画队伍有中国主旋律绘画、重大题材绘画“国家队”之称。穿过美术馆大厅的一列列百年纪事年表,观众首先来到的是“大气存雄”的展厅,该板块以浙江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与主题性绘画为主线,展现出浙江油画家强烈的使命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应金飞介绍道,这个板块反映了浙江油画从百年前至今在主题性绘画创作的丰硕成果。

许 江 孙景刚 崔小冬 邬大勇《1937·12·南京》布面油画 360×900cm 200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浙江油画自早期始就在历史与主题性绘画上有着辉煌成就。从民国时期,1929年林风眠所作《人类的痛苦》,以沉郁悲壮的画面揭露了反动派的行径,表达了人道主义关怀与社会责任感。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涌现出反映革命历史、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主题性创作。从英勇不屈的革命者,到家喻户晓的开国大典,再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一路上的探索奋斗,用艺术的语言再现历史的步履。

新世纪以来,浙江省油画家在历次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表现突出,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文化部、财政部、中国文联联合实施“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随后,浙江省在全国率先举行“浙江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09年8月,浙江美术馆在开馆大展“历史的凝眸”中展出这一工程的创作成果,其中油画作品27件。2009年9月,“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51件油画作品中,浙江有10件作品入选。

陈宜明《我们这代人》 布面油画 170×200cm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2016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浙江取得22幅入选的佳绩。2019年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中,来自中国美院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创新平台的油画作品就有17幅。2021年,“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中,有21件浙江油画作品入选,在新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

2014年,浙江启动“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为主要形式,聚焦1840年以来浙江近现代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为浙江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描绘时代画卷、塑造英雄群像,至2021年已完成四期,共创作了100件精品力作,形成浙江美术创作的高峰。

蔡亮《延安火炬》布面油画  282×164cm 1960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应金飞表示:“浙江油画依托自身创作题材之广博、现实刻绘之凝练、艺术手法之轻熟、精神意蕴之丰富,探索出一条内嵌有‘浙江特色’的中国油画发展体系。”

百年来,浙江油画家将自我艺术实践自觉融入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在一次次的创作与体验中感通人民之心。“国家队”现象,不仅与艺术家们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息息相关,更与广大油画家执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紧密相连。

  (本报见习记者 施涵予)

   
   

浙江油画在主题性美术创作

和历史绘画方面成就显著


殷双喜

   
   

新世纪以来,浙江油画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油画艺术的技术、语言、观念、创作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在主题性美术创作和历史绘画方面,依托浙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有力的组织,浙江油画成为全国瞩目的艺术高地。以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起点,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中心,浙江构建和培养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雄厚队伍,宋韧、张自薿、金一德、秦大虎、黄发榜、胡振宇、高友林、潘鸿海、徐芒耀、章仁缘、翁诞宪等老教授青春焕发,焦小健、章晓明、陆琦、井士剑、崔小冬、常青、商亚东、来源、邬大勇、封治国、孔凡博、李丹等中青年画家在持续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开阔了艺术的视野,积累了丰富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经验。

肖峰《娃娜大婶》90x115cm 布面油画 1957年 自藏

与前辈画家相比,新世纪以来的浙江主题性美术创作,涉及的历史题材更为广泛,构图更为宏大,造型语言更为坚实,触及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完成了从历史到社会史的视觉表达的转变。在许江教授的领导下,在全山石、杨参军、何红舟、孙景刚教授的指导下,中国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心以浙江油画家为主体,吸收了其他地区的优秀中青年画家,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主题性美术作品,参加了中华文明五千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等重要全国性展览。他们的作品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浙江美术馆、浙江展览馆等重要美术机构,同时在团队合作的创作中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油画家,书写了新世纪浙江油画的光辉历史。

  节选自殷双喜《英雄如云唱大风》

(作者为中央美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陆琦《东海渔人——整理渔网》布面油画 230x190cm 2022年 自藏

   
   

以艺术的社会价值为使命担当

焕发油画的创造性活力


何红舟

   
   

在浙江油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尤其是从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来看,艺术家们历来重视“艺术社会化”“艺术大众化”的普世精神,自觉用手中的画笔担负起“以美育代宗教”的社会责任,充分体现了油画作为有为之学的价值。

吴大羽 《色草》布面油画 52x37cm 1984 中国美术馆藏

以林风眠、吴大羽、方干民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油画家,在时代变迁、国家命运生死存亡之际,以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情怀投身艺术创作,他们的作品《人类的痛苦》《岳飞班师》《总理授嘱图》充满了油画的表现力,在艺术运动中激发着国民向上的生活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莫朴、黎冰鸿创作的《入党宣誓》《南昌起义》,以及曾就学于杭州国立艺专的罗工柳、董希文创作的《延安整风》《开国大典》等作品,成为中国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油画历史画的高峰之作;其后,从苏联留学归来的肖峰、全山石创作的《战斗在罗霄山上》《英勇不屈》,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的王德威、王流秋、汪诚一、于长拱的毕业创作《英雄姐妹》《转移》《信》《冼星海在陕北》,以及后来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的蔡亮、张自薿创作的《延安火炬》《铜墙铁壁》,这一批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完成的作品,表现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成立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成功实践,堪称中国油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为浙江油画在新世纪开展重大题材创作工程起到了示范引领的巨大作用。

王流秋  露宿  油画  73cm×100cm 1957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到来,以中国美术学院为首的浙江主题性油画创作《祖国》《开拓幸福路》《为了祖国的安宁》《我们这代人》《七里铺》《星火》《伟大的使命》等作品在表现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中,以其油画语言多样性探索展现出的充沛情感,在80、90年代的全国重要展览中引人注目。从同一时期《我的梦》《世纪之弈》等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以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的手法打破了场景再现式的单一模式,拓展了历史与主题性绘画创作的表现空间,还可以从《世纪之弈》系列作品中看到在表现形式上展现出宏大叙事的新视角。

陈宜明《我们这代人》 布面油画 170×200cm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新世纪以来,浙江油画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一系列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时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以及年逾八旬的老艺术家全山石在创作一线亲力亲为,组织、带动和彰显了浙江美术创作的团队力量,涌现了许多表现重大题材的优秀油画作品,《喋血菜市口》《启航》《1937.12·南京》《义勇军进行曲》《时代领跑者》《明代雅集》《飞夺泸定桥》《红潮——五四运动》等一大批历史画卷成为新世纪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作品。在浙江省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中,特别是在“百年追梦”系列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中,不仅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一批青年美术创作者也崭露头角,具备了担纲大型绘画创作的实力,成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力量。

章晓明《七里铺》布面油画 177cm×170cm 1987 年 自藏

从浙江油画百年大展“大气存雄”这一版块中可以看到,浙江油画家始终牢记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普世胸怀与救赎意识,勇于担当艺术的社会使命,在创作中不断重返历史的现场以叩问真实的历史,不断重返艺术的现场以汲取表现的力量,为时代立碑、为历史立像,让社会和历史活在绘画中。

  节选自何红舟《百年长路·峥嵘艺履》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编丨YY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术报”(ID:meishu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