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时代的苏州方法

设计时代的苏州方法








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江南



2023年3月17日,䒻园,首期「一回」沙龙正在进行。几位设计师同在苏州多年,彼此多有耳闻,却是第一次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前,认真而放松地谈设计,谈苏州。


不知不觉,一种叫作文化的东西氤氲在空间里,虽然每个人在发言时都避免使用“文化”之类的大词。语言是心境的标志,放下姿态,真实才会流淌出来。


此时的窗外,雨不停地下,用“烟雨江南”的实景演出,为房间里的谈话充当着最恰切的背景音。


张海华老师讲了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2006年左右跟Dosse先生做采访,记者问设计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说是文化。记者觉得很好。然后老先生回答说:设计最重要的是两个字“享受”。那一刻他感觉很汗颜,自己是多么的浅薄。从此他坚定做自己喜欢的项目,在工作中享受。






享受,是生命将文化消化吸收之后的一种圆融状态。所以,真正的文化一定是与生活没有距离的,像水一样无处不在却又不露痕迹。按照王国维先生的标准,好文化应该是“不隔”的,就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一个文化泛滥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大谈文化,但文化这位贵宾被架上主座之后,反而支支吾吾不会说话了。「一回」沙龙是一个小小的尝试,把文化还给生活。


䒻园是设计师孙元亮的工作室,位于苏州老城区西花桥巷。几年前买下它的时候,还有朋友很不解,当时大家的共识还是街巷狭窄的老城区不适合年轻人。




   

   

   

䒻园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苏州基本完好地保留下这座老城,是多么有先见之明。旅游资源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一种昔日生活的范式延续到了现代城市。有人说,总觉得这里才是真正的苏州。度过了快速发展的喧嚣阶段之后,古老的场域正在散发新的魅力。


回顾这几十年的城市化与现代化,我们对传统的认识发生了几次转型。最开始把传统当成一种拖累,恨不能全部舍弃,在一张白纸上画最美的图画。然后我们认识到传统是一种资源、一张名片,于是把它搬进博物馆,搬上讲台,搬进宣传片。我们对传统的态度变得恭敬起来,但距离依旧遥远。传统在那头,生活在这头,井水不犯河水。


直到最近这几年,我们才终于意识到,“原来在我们的过去,早就蕴藏着未来的美。”诧异,惊喜,最后恍然大悟。时间这条波光粼粼的河流,把每一代人的困惑与答案都连在了一起。卡尔维诺说,每座城市都从她面对的荒漠获得自己的形状。我们今天看到的传统形式,是一代代古人利用他们的才智与心血,面对他们的局限给出的最优解。他们也曾奋发,他们也曾愁闷,他们也曾沐浴这密密的雨声。




   

   

位于苏州相城区的阳澄湖游客集散中心,隈研吾创造的形似山丘的地貌形态结构

©Erieta Attali




所谓传统,就是已经过去的现代;

所谓现代,就是正在发生的传统。



只有当我们穿越标签与光环组成的迷障,抵达古人血肉之躯站立的那一小片地方,我们才真正理解了过去,也理解了现在。


要让传统文化的光照进现实,不能只靠机械搬运传统形式,而要在新的历史前提下进行创造性转化。具有当代性和国际性的地域文化,才是时代和市场真正需要的。这是本次「一回」沙龙取得的价值不菲的共识。


说起苏州,没人会想不起苏州园林、小桥流水。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近现代历史上,苏州经历了漫长的失落与回归,历史进程仍在继续。今天的苏州,是一座工业发达的城市,拥有大量新市民,摩天大楼不断拔地而起。


如何在这样一个与传统江南社会迥异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传承江南底蕴的新设计,是重大的挑战,也是历史性的机遇。




   

   

法国瑞士籍摄影师埃莱娜·比奈(Hélène Binet)以苏州园林为主题的摄影作品。



就现场的设计师而言,大家进入市场伊始,普遍并没有强烈的地域自觉和文化自觉。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客户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强,另一方面,设计师自己体内也涌出文化寻根的冲动。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市场的供求双方在传统文化这里相遇了。具体来说,江南传统文人园林所体现的居住理念,正急切地寻找一个通道进入现代居住空间。


人们渴望与传统建立精神深处的有机联系,而不是把传统压缩成几张干瘪的标签。


在讨论中,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频繁被提及,其“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被证明极富前瞻性。但显而易见,今天的苏州需要更多的鲜活范本。而苏州的探索,也将为其他城市带来启示。






我们认为,美好的故事才刚刚开头。设计时代的苏州方法还正在成型的过程中。一片厚重的土地,总会滋养愿意埋头劳作的人。正如莱特·莱纳尔所说,“每个人需要的……不只是一块地面,而是一个地方——在那里,人才可能充实自我,并成为他自己。”





   



 ©



本期「一回」赞助 OEZER欧哲门窗

撰文 | 西坡

图片来源丨DesignHLX、谷德设计网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申强

监制 | JAY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回响之外”(ID:heyHome_0102)。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