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2月 | 15个不可错过的新媒体艺术展·演

上海12月 | 15个不可错过的新媒体艺术展·演

九棵树都市森林、YOUNG剧场
浦东美术馆、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
光廷Temple of Light、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SoReal VR超体空间、遇见博物馆
UCCA Edge、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


解构·重现——文艺复兴光影艺术展
“步天歌” 星河角落 x 《中国国家天文》科学艺术展
沉浸式国风音乐剧场《梦了个梦》
多媒体影像戏剧《世界旦夕之间》
动感视界:
来自泰特美术馆的欧普与动态艺术馆藏
超影空间齐天大圣光影秀、郑明河:暗游
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上海站、集光片羽
徐冰:引力剧场、埃德·阿特金斯: 无用之物
缠绕:生物/媒介第四章:共生

……

01

九棵树都市森林

焕光森林·东方曦望

 

试运营阶段:2022年10月28日至2023年2月5日

开园时间:18:30-22:00(21:00停止入园)

每周二园内维护,停止营业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树桓路与金海公路交叉口往西100米中央林地内(园区入口位于树桓路)

动图来源:Digital FUN


 

LUMINA是由世界顶级多媒体艺术团队Moment Factory打造的,风靡全球的沉浸式户外夜行体验项目。团队集合了视频、灯光、建筑、动画、声音、特效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在全球已创造落地500多个独特项目。而LUMINA夜游系列则是MF团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世界每座LUMINA夜游公园都独一无二均以本土的自然风物和神话传说为创作元素。


 

 
 
 

 
而本次落地中国上海奉贤的LUMINA,取名「焕光森林·东方曦望」,以《山海经》为创作灵感把夜色里的森林公园变成「旭林秘境」。让游客在太阳守护使者“芒”的引领之下,开启一场惊心动魄的寻光奇旅。在近1小时的游览过程中,游客将穿梭于黑夜中的森林小径和多媒体构建的虚拟世界之间,经历一场关于“光”的冒险,开启唤醒想象力的探索发现之旅。  

 
 
 
 

国际顶尖的光影科技与高水准的审美和表达,让观众能“忘我”地沉浸于林间的神话世界,获得独一无二的游览体验。同时项目以林地本身的自然风貌为依托,实现了林间经济的绿色发展路径,探索了以林养林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夜游奉贤”的王牌项目,焕光森林·东方曦望夜游将与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上海之鱼等交相辉映,开创奉贤文化旅游的新篇章。


02

光廷Temple of Light

解构·重现——文艺复兴光影艺术展


展期:2022.11.26-2023.05.31
 
地点: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598号 国际客运中心码头  

 
「解构·重现」——文艺复兴光影艺术展是由世界级光影艺术团队光廷Temple of Light携手国际艺术家团体Danny Rose打造的一场全新沉浸式光影体验。展览涉及的学术领域、世界级作品、人文科学成就、时间维度之广泛,使用的技术创新之多元,史无前例。这是一次空前的沉浸式光影艺术探索,本展览以上海作为全球巡展的首站已于11月26日开启。  

 
 

 
展览涵盖了上百幅史诗级文艺复兴艺术瑰宝的超高清画面,其中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提切利、利皮、基兰达奥等30+ 文艺复兴巨匠的杰作,来源涉及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英国国家美术馆等全球40多家顶级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家团队对这些经典巨作进行了数字化的艺术再创,打造全新动态场景,通过5个主题单元带领观众徜徉在15至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的杰作中,沉醉于艺术、人文、科学的繁荣思潮,“解构·重现”经典名作。  

 
 
 
 
 

03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步天歌” 星河角落 x 《中国国家天文》科学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2月11日  
展览地点: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2月11日,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将呈现星河角落X《中国国家天文》联合策划的科学艺术展览“步天歌”(Cosmological Elements),展览由天文艺术实践者安久、科学艺术领域策展人龙星如和克劳迪娅·史努格(Claudia Schnugg)联合策划,策划与收集作品历时3年,共呈现近10个国家、近30位跨媒介艺术家的作品。  

 
   

天体乐章 (上帝之眼),安久,李昊哲,钱正昊,2022,数字影像互动装置(预览图)


 
展览的中文名“步天歌”意在暗示这种由地球所携带的无意识航行,亦可成为观星者的有意识行动——当黑夜遮蔽了一个世界,也揭示了一整个宇宙。中国古代观天谱诀“步天歌”采用三垣、二十八宿将全天星空分为三十一大区,以此观测星空运行规律、测定岁时季节等。被《通志·天文略》称誉为“句中有图,言下见象,或丰或约,无馀无失”。“步天”是一种人身坐标和宇宙坐标之间的动态关系,也是展览重要的概念起点——不论我们对宇宙的认知经历过多少观测与探测技术的革命,我们自身仍然是极为重要的媒介。肉眼尺度上的天河,观天设备尺度上的星体和科学实验设备所追踪的亚原子粒子、暗物质或暗能量,它们并不仅仅是对“客观真实”的描述,也在提示我们与宇宙之间深切而隐秘的关联。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凯伦·巴拉德(Karen Barad)谈论了当前的研究如何“与宇宙半路相遇”,社会科学家本特利·B·艾伦(Bentley B. Allan)则试图了解在主流叙事中的宇宙学元素如何转化为社会生活中的目标、愿景和讨论。  

 
   

天体乐章 (玫瑰星云),安久,李昊哲,钱正昊,2022,数字影像互动装置(预览图)


 
   

轨道,Quadrature,2016/2022,投影

从步天歌的隐喻出发,展览进而从“隐藏的维度”、“宇宙生态”和“漂流的文明”三个角度,展开对宇宙空间和个体生命之间关系的思辨。 我们试图探索人类对太空的欣赏和敬畏从何而来,是什么推动了关于深空的视觉想象和科学研究,科学发现如何在带来新的宇宙图景的同时,将我们带回人类与构成宇宙的那些最微小元素之间——我们不断地扑向这片头顶的熠熠星空,就像是镌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本能,在星河之下探索宇宙和反观自身命运,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  


   
[异星]星尘:从信号到噪声,维多利亚·韦斯那,2020,投影/动画,3D打印,增强现实,显微镜,陨石    


   

孤独研究所,露西.麦克雷,2016,彩色数字影像,有声,9分38秒,微重力训练器 (涂漆钢,聚碳酸酯)


   

04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沉浸式国风音乐剧场《梦了个梦》


 
日期: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14:00/16:30/19:30;    
12月11日 星期日 14:00;    
12月17日 星期六 14:00/16:30/19:30;    
12月18日 星期日 14:00/16:30/19:30    
地点: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4F 乐∞新空间 7号门入场    
演出时长:60分钟    

   


   
2022年12月10日,由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全新原创制作的沉浸式国风音乐剧场《梦了个梦》,将于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4楼“乐∞新空间”艺术空间正式开启,带来全新沉浸式剧场体验。首期推出10场演出,连续两个周末上演,至2022年12月18日结束,意欲打破舞台的“第四堵墙”,以多维度的艺术创作手法,为观众带来融合戏剧、舞蹈、音乐的沉浸式国风新体验。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变身为现实和梦境的交界之所,为观众呈现一场全新沉浸式国乐体验。在“梦了个梦”里,一辆开往「上海音乐厅站」的地铁偶然穿越回古代,观众随之入梦。这场融合戏剧、舞蹈、音乐的沉浸剧场,打破传统端坐的聆听和观赏的习惯,观众跟随演员和舞者的身影,穿梭不同的梦境,开启一场难忘的旅程。    

   
音乐现场由新艺民族室内乐团全程演奏,乐器涵盖箫、古琴、古筝、阮、竹笛、中胡、琵琶、鼓、小打等。结合剧情在不同国风场景配有不同的曲目,观众可以聆听超过9种民族乐器,并现场聆听《孤勇者》《十面埋伏》《无羁》等超过10首不同风格的国风音乐。    

   

05

OCAT上海馆

王郁洋:

液体的月亮,

长在墙上的汽车,

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一切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11日——2023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负一层            
展览主办: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AT)上海馆            
策展人:张尕            
技术支持:羿柯莱生物科技            

           

           

           
王郁洋的新展是他在OCAT上海馆的首个尝试。展览空间由奇特的阻隔和空地,以一种吹毛求疵的精确呈现,其间亦散落着怪诞的物什。这种略带神秘意味的布局并非超现实主义梦魇的后果,也非某种浪漫主义者的狂想所致,它一部分源于细菌粘液和微生物的黏性所培育出来的机器的欣喜,更准确地说,它源于艺术家身体的细胞。它使肉眼和知觉不可见的东西得以显现。此外,湿度、干燥度、空气中漂浮的微粒,以及OCAT里来去的来访者等构成日常生活的林林总总,也促成了这里诡异的景观。            

           
           
           

           

OCAT于是成为一种“情境”(situation),可以说是机器中发生的情境,因为它是机器筹划的场景。不过,它不似让·丁格利(Jean Tinguely)所营造的那种由吱嘎作响和冒烟的装置构成的场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在大概 60 年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雕塑花园中发生过的壮观的爆炸。OCAT的场景是由机器构思出来的。因此,它并不遵循情节线索展开,而是如粉笔和奶酪一样格格不入,融合、纠缠、泄漏、聚合、空白,展现出某种挑衅的特点:液体的月亮、卡在墙上的汽车、真菌和蔓延的藻类。它使得观者在身体和情绪上都不知所措。在丁格利的情境中,机器执行了人类的梦想;而在王郁洋的情境中,机器则规定了人类的场景。


           

06

YOUNG剧场
多媒体影像戏剧《世界旦夕之间》                      

演出时间:2022年12月9日(周五)19:30、12月10日(周六)19:30、12月11日(周日)14:00              
演出地点:YOUNG剧场·主剧场(上海市控江路1155号)            
演出票价 :¥100/180/280/380/480            
演出时长:110分钟(无中场休息)            

多媒体影像戏剧《世界旦夕之间》改编自德国著名导演法斯宾德的1973年同名电影,讲述了主人公施蒂勒制造了一个和自己的世界一模一样的“虚拟世界”,而在他的世界之上还有一重“真正”人类视角的世界,在这“三重空间”里,主人公不时陷入虚无眩晕之中的存在主义故事。
           


             
             

《世界旦夕之间》剧照 ©塔苏


剧中的故事弥散着 60 年代人们对于现实与未来的恐惧和希望,这些恐惧和希望在当时称为“未来世界”的当下正在成真。用科幻的元素,虚幻的空间,探讨“存在”命题。            


             
             

《世界旦夕之间》剧照 ©塔苏


李建军将电子游戏引入到剧场创作,借助XR虚拟拍摄技术,实践当代剧场的前沿思考,在数字技术构建的“虚幻”空间中,探讨人类存在的本真命题。演员戴着数码图像风格的面具表演,象征一种数码风格的符号,和数字游戏的场景共同组成风格统一的数字图像。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旦夕之间》也是去年第八届乌镇戏剧节的口碑作品之一。            

           

07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策展人:凯伦·史密斯、杨振中
           
特别顾问:张培力            
展期:2022年11月10日至2023年2月12日            
地点:一楼大厅、五楼展厅            
主办机构: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票价:免费            

           
             
             
             

2022年11月10日至2023年2月12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他是谁?”,这是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耿建翌的个人回顾展。展览由凯伦·史密斯与杨振中策展。本次展览旨在考察耿建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16年之职业生涯的广度与深度,囊括了其最具有意义的代表作。展览中部分作品为首次面向公众展示,如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大堂呈现的特别项目《自来水厂》(1987/2022);以及艺术家在2016年赴日本,以纸浆为材料创作的从未公开的作品实验。            

           
             
             

             
展览标题“他是谁?”来自耿建翌创作于1994年的同名观念作品。源出艺术家听说自己外出时曾有陌生人到家拜访,就下意识地问道:“他是谁?”为了弄清这个“他”的身份,耿建翌向邻居询问了此人的体貌特征细节,并以邻居们提供的书面描述和画像为内容创作了这件作品。而策展人也希望就“耿建翌是谁?”这一问题开启展览,观众能从耿建翌独树一帜的艺术实践中找到答案。              

             
             
             

           

           

08

上海外滩美术馆

郑明河:暗游


             
展期:2022.11.12-2023.02.05
           
策展人:拉瑞斯·弗洛乔(Larys Frogier)            
主办:上海外滩美术馆(虎丘路20号)            
特别支持:洛克·外滩源            

           

           

上|郑明河,《夜途》,2004年,彩色有声单频道录像,98分。艺术家惠允

下|郑明河,《第四维度》,2001年,彩色有声单频道录像,87分。艺术家惠允

“郑明河:暗游”展览现场图,上海外滩美术馆,2022年

历经与艺术家郑明河长达三年的合作,上海外滩美术馆于2022年11月12日至2023年2月5日带来郑明河艺术项目“暗游”,届时,项目将呈现展览、一系列公共活动和一本出版物。其中,展览将在美术馆的4层空间内呈现艺术家的多部重要影像、音乐以及文本资料。郑明河1952年生于越南,是一名艺术家,也是作家、作曲家、电影制作者、文学理论家,目前作为特邀教授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性别与女性研究系和修辞学系研究生院。


           
           

“郑明河:暗游”展览现场图,上海外滩美术馆,2022年

“暗游”是一次视觉、声学、诗意和哲学并行的实践,邀请观众用不同于以既定“知识”为基础的方式来重新思考“现实”。可见与隐蔽的互动,或者说看见的、未见的与看不见的元素贯穿了郑明河的创作。在由共振、回忆、交流、反思、语词等构建的蒙太奇中,郑明河的艺术项目打破了固定身份、历史真相或规定领域的伪装,反思并追问由“暗”所打开的空间。“暗游”亦是自2019年起针对郑明河创作的长期合作研究项目中的重要一站,由上海外滩美术馆与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瓦蒂斯学院(旧金山)、符腾堡艺术协会(斯图加特)等机构共同参与研究和策划。


           

“郑明河:暗游”展览现场图,上海外滩美术馆,2022年


09

浦东美术馆

动感视界:

来自泰特美术馆的欧普与动态艺术馆藏

展期:2022.9.30 - 2023.5.21  
地址:浦东美术馆2楼  

   

摄于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9月30日,浦东美术馆携手泰特美术馆带来全新重磅展览“动感视界:来自泰特美术馆的欧普与动态艺术馆藏”,在二层空间呈现近120件展品,囊括绘画、浮雕、印刷、雕塑、装置、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从全球角度重新审视欧普与动态艺术。本次展览作品在二层11个展示空间以及公区集中展示,汇集一众与该艺术运动密切相关的艺术家、先驱人物及当代实践者们。与此同时涵盖了“视觉艺术研究小组”(GRAV)、“零”(Zero)、“信号”(Signals)、“新趋势”(New Tendencies)等共同推进这一艺术流派发展的重要艺术家团体,以及“运动”(Le mouvement,1955,巴黎) 和“响应之眼”(The Responsive Eye,1965,纽约)等奠定欧普与动态艺术发展的重要展览。  

 

胡利奥·勒·帕克《蓝色球体》

2001/2022年

勒·帕克工作室惠允

展览现场,姚建良 摄

吉姆· 兰比 《佐波普》

装置,1999年重新安装

2006年由泰特会员赠送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姚建良、解放日报孟雨涵


   

图中作品:奥托·皮内《光之房间(耶拿)》2005/2017

2019年由泰特会员赠送

摄于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10

SoReal VR超体空间

超影空间齐天大圣光影秀

展期:2022.09.10 - 2023.02.28    
地址:SoReal VR超体空间(迪士尼小镇店)    

   
   

   
位于迪士尼小镇的超体空间SoReal VR是由当红齐天集团打造的、以齐天大圣为主题IP的大型5G+XR沉浸式体验馆,这个9月就将正式与大家见面。届时观众可以在各种前沿技术的加持下,化身寻圣者,体验身临其境的西游世界。超体空间的一楼,是九款刺激惊险的沉浸式体验项目。通过各式载具和VR头显,同大圣一起开启一场场挑战勇气与智慧的试炼。而二楼则是别有洞天的艺术空间,占地超1000平米的展厅,无论内容和技术均出自当红齐天创意团队,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团队曾经操刀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构建一朵雪花》节目并为冬奥会提供XR智能体验。通过光影打造成的4个风格迥异的空间,透过元素、赛博、世间、高维四种形态,带领观众踏入大圣从诞生到成佛的试炼之旅。    

 
 
 

11

遇见博物馆

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上海站

展期:2022.10.04-2023.01.02

地点: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

上海市静安区汶水路210号(静安新业坊3号楼)


 


 
“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上海站,正式在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开幕。此次展览将敦煌石窟壁画、彩塑以光雕投影形式呈现,为你创造光影、音乐、叙事为一体的沉浸式体验。  
“遇见敦煌 光影展”历经2年多,才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它承载着艺术家们的心血,重绘200余张敦煌壁画,从白纸手绘,到上亿像素点的数字光雕。一点一滴的创作过程令人感慨!这也是为什么“遇见敦煌 光影展”即使拥有上千平米的超大投影面积,但画质仍然细腻的原因。  

 
 


 
四大单元内容,超过1300平米的投影面积,22台4k超清投影,将敦煌石窟艺术以光影形式呈现在你面前,仿佛伸手可触。眼前千年历史缓缓展开,每一个场景都无比震撼。  
遇见敦煌光影内容联合全球顶尖数字艺术团队 NAKED, INC.(上海丽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3D光雕数字技术,将科技与真实融合为沉浸式体验,打破常规物理空间,将千年敦煌的浓厚幻化入多彩绮丽的三维境界,为观者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真切浸入敦煌文化的底蕴。  

 
 
 

12

UCCA Edge

集光片羽


展期:2022.9.30 – 2023.1.8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9:00(18:30最后入场)
地点:UCCA Edge(上海市静安区西藏北路88号盈凯文创广场2层)
参展艺术家:大卫·奥瑞利、帕斯卡尔·伯奇勒、泛生成器小组、郭城、拉斐尔·洛扎诺-亨默、林科、柳迪、刘佳玉、陆明龙、佩恩恩、强家栋、上下工作室、邵纯、申承帛 金容勋、施政、宋礼焕、孙一钿、唐潮、科娜莉·沃基拉、武子杨、辛云鹏、叶轩、殷漪、安·维罗妮卡·詹森斯、张文心、张英海重工业、郑曦然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UCCA与抖音艺术联合举办秋季大展“集光片羽”,邀请27位(组)国内外艺术家,聚焦多界面切换状态下的当代生活切片,由此展开对人类数字生存图景的全息读解。本次展览将于UCCA Edge线下及抖音线上同步呈现,为观众带来兼具科技感与互动性的全新观展体验。

由网站、社交媒体平台、模拟环境、智能设备及系统等组成的当代线上世界,提示着一种由彼此依赖、相互交缠的微系统所共筑的网状岛群,同时也代表着数字自我不断涌现的生机与潜能。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展览将收集弥散于流动现实之中的数字之物及由其编织而成的数码光谱,通过策展人及艺术家共同谱写的、如棱镜般的内容结构,调度多元主体的叙事方法,试图书写有关全新感知形式的思辨科幻三部曲。

“集光片羽”由UCCA Lab策展人韩馨逸、唐誉祯及特邀策展人龙星如共同策划,UCCA Lab项目团队组织呈现。



“集光片羽”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部分展览现场图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13

浦东美术馆

徐冰:引力剧场

展期:2022.8.12-2023.08.01

地址: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X


2022年8月12日,著名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为MAP中央展厅X特别打造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引力剧场》正式与观众们见面了。这件作品纵向贯穿美术馆五层空间,观者可从不同楼层的不同高度和角度欣赏。  
 
观众打卡B1层视角的《引力剧场》  

©️浦东美术馆



作品顶部框架上升至美术馆3层与4层之间的高度,而作品在形态上的拉伸则使其底部尖端恰好触碰到B1层底部的巨大镜面,并“穿透”到镜像空间之中。在众多可拍摄的角度中,最适合打卡的莫过于B1层的这张镜面地板。


 

《引力剧场》展出效果图

©徐冰工作室



表面上看,“引力”似乎对应了作品形态与其镜像共同形成的“虫洞模型”,而“剧场”则提示了展厅所提供的多重“观看”可能。同时,因镜面反射效果,《引力剧场》的视觉高度相较于其实际高度翻了一倍。站在B1层的地面上,面对着如此庞大的作品,观众可以间接体会被压缩在“虫洞”当中的奇妙感受。


观众打卡《引力剧场》  

©️MAP观众



不同角度拍摄的《引力剧场》

©️徐冰工作室

14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

缠绕:生物/媒介

第四章:共生


展期:2022.07.30-2023.02.06
展览地点: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策展人: 毕昕、曹佳敏、张尕
参观信息:周三-周日 11:00-18:00
艺术家:曹舒怡、马兹·贝林·克里斯蒂安森 & 乔纳斯·约根森、金允哲、顾广毅 & 罗伃君 & 田倧源、安妮·刘、曲晓宇、阿纳斯塔西娅·瑞娜 & 黄丹蕾 & 梅雷迪思·宾尼特 & 乔治娜·诺兰 & 胡一玫、唐子豪、王月悦、徐昊旻、奚雷和やくしまるえつこ



展览“缠绕:生物/媒介”通过重新思考生物媒介的概念来进一步探索这一情况。所有实体都处于不断把握和适应不可预测的熵宇宙的过程之中,自然的波动、演化和可编译的物质性也反映在信息、程序和代码的组织和执行中。而重要的是,我们要以独特的视角去探讨人工智能、电子学、算法和信息学中的亲生物特性,“缠绕:生物/媒介”既是对这种视角的思考和行动。

参展的作品在展览的四个章节中逐步揭开面纱。自2022年7月至10月,新的章节公布于每月末。“缠绕:生物/媒介”作为一个“活”体,自行成长在CAC空间中。

第四章“共生”对有机生命和人工生命的融合及其相互依存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从系统的视角发展出围绕着生物性媒介化所构建的多种关系的理解方式与讨论。


王月悦,《云凝为雨滴坠入海洋》,2022


奚雷,《为什么是桑园围?》,2022 


徐昊旻,《无本之木》,2022

图片由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惠允,摄影:朱磊。

15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埃德·阿特金斯: 无用之物


展览时间:2022年7月8日至2023年1月8日
展览地点: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TANK Shanghai 呈现艺术家埃德·阿特金斯(Ed Atkins)的中国首次个展「无用之物」,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3年1月8日。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和 Tank Shanghai 多年对话与筹备的结晶,代表了艺术家过往创作历程的独特表达。


展览的英文标题“Refuse”是一个同形异义词,在文本中无法完全确认其意义。它至少同时象征着一个动词(“拒绝”)和一个名词(“废弃物”),无论表达意图为何,都只能在言语间进行调解。这种不可调和性处于迫近经验外倾斜的意义与无意义之间,是展览中所有作品的共同点。





占据4号馆两层展厅的 Refuse.exe 是一件双通道实时3D模拟作品,通过一个自定义版本的“虚幻引擎”(用于制作视频游戏的软件开发环境)编写。随着软件程序运行,杂乱的物体坠落至台上、堆积如山。在此过程中,下落、碰撞、累积由于实时模拟出的物理现象而随机化,因此每一次排演,也就是程序的每一次运行,都是独一无二的。阿特金斯将作品描述为“一部关于无用之物回归的戏剧”,计算机生成的物体和现象组成了庞大的目录进行出演,向下是唯一的方向,重力是唯一的动机。阿特金斯表示展览的核心主题之一就是排列的事物清单。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媒体艺术站”(ID:media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