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春节档第一部电影献给了《深海》
现在深夜凌晨在码这篇文章
《深海》视效的精彩程度,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
让我第一时间冒出“经费在燃烧”这个词
电影主题聚焦在一位孤独小女孩身上
剧情反转的很现实,到最后带着不平静的心离场...
美、日动画均已形成风格
而田晓鹏试图“破”出新的道路
2年研发,7年制作,1478人,1.5亿元成本
开创粒子水墨动画,全球首部
让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动起来”
《深海》终于正式上映!首日票房破亿
截至发稿,猫眼评分9.1,淘票票评分9.0
微博高达9.2分,已经入围第73届柏林电影节
“心之所往,比海更深。”
《深海》团队为「创新」而专注
“粒子水墨”技术探索、动画表演难关、
颠覆传统的原创主角……
前所未见的视觉,极具野心的叙事
1000+特效镜头,占全片近70%
中国水墨的写意和三维动画的写实,两者天然矛盾
技术上的突破创新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鱼群跃入天际,粒子倾泻而下
这里引用一位观众的评价:
“我觉得《深海》非常适合去大银幕观看,
当你戴上3D眼镜时,
才能完全感受到绚丽画面带来的震撼。”
当初在宣布定档大年初一时
等待已久的影迷终于能放下心
#01
田晓鹏《大圣归来》后的突破
这是一部需要沉静下来的电影,故事里有绚烂的风景,也有现实的灰暗。《深海》片长105分钟,构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海底世界,讲述了少女 “参宿”误入深海中追寻探索,邂逅一段独特生命旅程的故事。
#02
粒子水墨 | 做中国人的动画
——《深海》制片人易巧
《深海》历时7年打造,主创团队耗时两年研发了“粒子水墨动画”,让中国水墨画风与3D技术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当写意的中式水墨,遇上写实的三维动画,如何突破“从0到1”的最佳结合?这是一次被称为“不自量力”的冒险,也是导演田晓鹏确定的创新道路,所有的「创新」,皆为造就一个「梦」。
“水墨是传统文化的灵魂,把水墨三维化,值得去成为向全世界推广的风格。”
——《深海》制片人易巧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紧接着田晓鹏和团队就立刻投入《深海》的创作中。因为无从参考,《深海》的第一张概念图“动起来”用了两年时间。这是首次将中国传统文化灵魂「水墨」和世界主流动画技术「三维」创新结合。
《深海》涉及的所有效果和技术都是国内没有的,所以才会让这件事变得如此难。
如何实现中国水墨色彩流动的丰富性?深海团队通过大量实验,将洗洁精、牛奶等流体与各色丙烯想混,为水墨“晕染上色”。
如何实现写意水墨和写实三维的结合?三维物体的边缘太过写实,生硬呆板,少了水墨画的洒脱之美,为此深海团队又将目光重新回到水墨画本身,发现线条边缘充满颗粒感。
为实现中国水墨画流动飘逸的意境,深海团队用两年时间,用无数粒子堆积成水墨形态,单帧画面的粒子量就达数亿。
为了体现画面的厚重感,有些镜头特效的制作层数会达到上百多层,加起来就是几十亿粒子。从成片可以看到,粒子水墨在色彩晕染、边缘柔化、颗粒感的处理等方面都继承了水墨的精髓。这一技术不仅《深海》能用,也能被其他影片广泛应用。
不仅要攻克技术难题,《深海》的难题还有动画表演。
就连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参考,都要所有制作人员爬一遍,才能找到导演最满意的效果。
#03
配色美学 | 炫技or视觉突破?
在用色方面,《深海》相当罕见的采用了大红、橙黄、青蓝等高饱和度的颜色,水墨质感与三维技术进行融合,足够的风格化。
#04
剧情 | 孤独的人,我们一同前行
剧中参宿的性格是讨好型人格,她内向敏感又善良懂事,她会放大被人对她的否定,表面看起来很开心,但自己承受了非常重的东西,会谨慎会小心翼翼,这种孩子其实会让人很心疼的。
秘密,藏在绚烂的海天尽头。
故事,在深海秘境徐徐展开......
深海里会遇见美景,光也会落在你身上。
你这一生或许见过许多海,
但,可曾到过这样的深海世界:
斑斓的洋流、成群的五彩鲸鱼、绚烂的水母、骤升的珊瑚潜艇,以及,藏在这里的很多秘密...
你一直都有简单快乐的超能力!”
声明 文中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业用途,侵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七点GAME”(ID:SEVEN-7GAM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