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辑 | 2022你不该忽视的10个场景关键词(上)

年终特辑 | 2022你不该忽视的10个场景关键词(上)

 

 

转眼之间,2022即将揭去最后一页日历。对于商业而言,这是极度艰难的一年。反复的疫情对实体商业带来的已不是简单的流量难题。但抛开错综复杂的因素,我们依然可以从一些维度窥视疫情下商业的微观变化。


对于「Hi设计」来说,我们依然选择了场景视角,通过对场景的观察和梳理,进而看到过去一年线下实体商业在消费空间营造方面的特征。这些关键词不一定是最准确,最新鲜的,但它们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限于篇幅,我们将会分三篇推文来呈现这些年度场景关键词。


也希望可以透过这份观察,给未来商业带来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
 
 


 
 

新冠疫情带来的阴霾笼罩加强了人们对亲近自然的渴望。设计师们开始关注能够促进人与自然之间平和互动的场景,丰富人们感受与土地之间更加紧密的连接,理解个人健康和地球健康的相互联系。沉浸式的户外体验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促进了朋友及陌生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机会,缓解了疫情导致的社交隔离与焦虑。


自然一直是创意人士的灵感来源。结合不同季节和一天之中不同的时段,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设计户外场景,包容多元的消费体验维度,拓展疫情之下新的商业可能。



 

 

——

置身郊野


跨境、跨省的旅游暂停,立足城市的微度假、周边游开始盛行。城市周边的天然营地和新兴商业成为周末主要的消遣方式。结合帐篷、桌椅和其它道具,不同品牌、业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露营风场景。乡村原野、溪边草坪赋予商业新的魅力,远离了城市水泥森林和高科技产品的包围,重拾田园诗意的浪漫。


 
 

响应“乡村振兴”的战略,有点建筑为夏阳村改造了一处车库和仓库结合的露营基地。建筑群以烟囱为意向,结合周边的乡村景色,沿坡地设计了多层次的座位区和草坪露营区,唤起人们对原始田园牧歌生活的联想。


位于福州鼓岭的樂山民宿,其前身是一座房龄30余年的居民房。平衡空间设计以“时间和自然如何装点鼓岭,我们便如何装点樂山”的理念,营造人们外出旅行、露营的记忆。当夏天远走,寒冬来临,温暖的篝火能让大家安心的围坐在一起,享受一年四季的美景。


——

城市“露营感” 


露营并不意味着一定去很远的地方旅行,消费者们也希望在家附近寻找创意的城市露营方式。品牌使用生态友好型的露营展示道具,从帐篷、睡袋、吊床,到躺椅、火炉、灯具等,结合自营产品,打造短途露营的度假感。打破室内与室外的功能界限,引导消费者走向户外,体验传统商业中无法复制的感受。



EQUATOR PEAK COFFEE位于义乌市中心,紧邻万达广场和高档住宅区。万境设计通过由内到外的露营桌椅的视觉延伸,呈现建筑空间与城市的关联。让喝咖啡与露营一样,成为一种激发人们对话和交往的新模式。



TGS蒂歌斯是长沙一家轻食餐厅品牌。设计师尝试用空间中的骨架作为空间内在结构与外在装饰来展开设计。这样的设想就是源于时下户外运动、城市露营等新生活方式对当下年轻人的影响。人们更愿意到陌生的自然中,从零开始搭建独属于自己的空间。支起帐篷的骨架,附着庇护的篷布,一钉一锤的将逃离城市的庇护所搭建完成。
 



 
所以设计师希望能在一个极度热闹的长沙市中心,搭建一个属于这群城市青年喘息休整的场所。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到当下最新鲜的审美和生活情趣的设计空间中去。天气好的时候,坐在外摆区露营椅上观望着路人的形形色色或许也是一种对都市的逃离。
 


 

设计师洞察到消费者因居家隔离而错失的体验,并在空间设计中迎合这方面的需求。疫情后消费者倾向于那些释放压抑的空间场景,既满足安全的需求,又有足够的吸引力去创造出行时的人际互联。传统封闭的实体商业开始消融室内与室外的边界,开放底商,连通社区与商业街,外摆经济即地摊经济后迎来了又一轮的商业场景复兴。

——

打破户外与室内界限


将户外空间场景挪移至室内,打破传统室内与室外的界限。玻璃幕墙、天窗最大化的纳入自然采光和景观。户外元素的融入能为消费者提供逃避现实的感觉,弱化商业气氛的单一。让店铺本身营造的氛围也成为品牌价值的一部分。



观点蔬房是位于南京的茶饮品牌POINT开设的素食餐厅。TRIOSTUDIO 三厘社在设计时延续了观点茶室的灵活开放氛围,着重打造空间的“社交感”。在环境中依地而生,松麟与桦木的原始铺地材质增强了户外体验感,景观与室内交融呈现,犹如都市中的“自然社区”。


WALDEN COFFEE选址于深圳核心商务区的一处街角。WALDEN出自《瓦尔登湖》,点红制造以“瓦尔登木屋”的概念处理户外的自然景观与室内空间,摒弃工业化材料,再现天然材质的肌理。模糊的边界、通透的空间结构让人仿佛置身森林,最大化的放大社区的自然景观和公共属性。


——

创造与街区、社区的链接   


为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创收并弥补其它人货场的损失,不少临街店铺把户外、街区、社区当作商业场景的一部分,原本闲置的屋顶、露台、庭院、门廊等都被拓展利用,作为店铺的休闲区、娱乐区。耐候性的桌椅营造了户外过渡的会客空间、花园空间。充分适应不同时段的用途,灵活多变的场景组合面向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是吸引他们逗留的第二场所。

话梅坊位于一个上海的本土社区中,这里有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居民,也有年轻游客和商户的融入。AIM恺慕建筑用一个全新的零售建筑类型,将“以社区为中心”的设计带回街道。建筑一层被完全打开,希望给社区、公众带来一个全新的公共空间:欢迎所有人来这里聚集交流,从而激活社区并创造连接。



phew是一家位于杭州的服装店,主理人自小在弄堂打篮球,这种深刻的记忆启发了say architects以“弄堂走步”的概念展开设计。人行道砖铺设至场地内部,让内部自然地形成了街道的一部分,成为了街区里的一个弄堂。弄堂入口是老式轨道式门栏,与真正入口之间形成一个进深1.2米的开放灰空间,也是过去人们摆凳子出来聊天的区域。
   

——

模糊空间功能边界


品牌商注重维护自身社群的粘性,在店铺设计时有意模糊空间功能的边界,为可移动、灵活的展示方式留有余地。弹性区域让消费者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聚在一起,轻松的社交、随意的购物。周末也可以举办各种工作坊回馈用户。



   

   

   
   

Studio 9 是以设计社群为核心的全新家具零售概念店,坐落于上海静安区的一个旧纺织厂底层。通过以人为中心的丰富活动为空间注入活力,可供聚会、合作与共同成长。展厅空间向公共区域延伸,可移动的玻璃隔断、柔软的蓝色窗帘以及不锈钢折板隔断系统,充分满足了空间不断变化的需求。随时围合出新的空间并创造辅助活动区。

焦虑时代的人们需要慰藉,深度滋养且舒适的零售空间通过空间设计来治愈消费者。疗愈设计的理念正在不断演变,并呈现出更深层次的含义。平静、舒缓、自然、降噪的购物环境有益于购物者减压和放松。商店的环境和产品的展示应该是柔和和低调的,让消费者自愿参与其中。



——

喘息空间


设计师试图营造出类似冥想的店铺空间,让人们的感官得以舒缓。这些空间给予消费者和产品喘息的空间,避免了不必要的干扰,鼓励放慢购物的节奏。无色设计消除了视觉噪声,将焦点完全集中在产品上。展示的产品之间保留着足够的空间,漫射的灯光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气氛。“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致敬简约,拥抱空旷感,创造无压力且慢节奏的购物体验。



观夏上海旗舰店选址于一座百年前的“西班牙式”老洋楼。施工过程中有意保留了原建筑材料的切面,为使新建部分不过分突兀,场地内所有新建部分的石料均来自同一块原石。透过多重的门洞、框景,镜子、嵌入展示柜,实现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产品与空间色调融为一体,但缝隙处早已留下足够多的空间线索,让观者体验这里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空间故事。


——

当代洞穴


从原始穴居的方式获得灵感,柔和圆润的造型营造出子宫般的拥抱感、安全感。圆形预示着饱满、圆满和满足的幸福感。弧形隔墙和墙壁在空间中提供了直观自然的路线导引,也可以延伸至弧形、曲线的展陈道具、家具等,充分显示了有机主义的美学特征。


MARS在深圳福田中央商务创造了一座洞穴般的“沙丘”餐厅。由于建筑原有结构和设备的不合理的规划,室内的净高参差不齐。设计师巧妙设计了一系列沙丘状的拱形吊顶,并使之成为联系不同高度空间的纽带。随着沙丘的连绵起伏,空间属性从开放到半围合再到私密,划分出不同层次的艺术空间。


——

多感观体验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刺激平时被忽略的感受,激发情感的多重体验。这些感官维度会丰富品牌的形象,吸引那些追求新鲜、精致优雅的目标消费者。


色彩和气味可用于激发或酝酿一种基调,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让工作时更有活力。多感官设计被用于疗愈,从维护身心健康的机构到医疗空间,它们促进更快的愈合,被品牌广泛采用。



在各大城市中,多感官瑜伽将光疗法与声音和芳香疗法结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全面的感官体验。伦敦的ChromaYoga采用色光疗法,运用Carlos Cruz-Diez等装置艺术家的作品,营造空间的独特氛围。同时与完整的音响系统相结合,彩色的灯光与声音的振动频率相匹配,发散光线、声波和能量,以净化、平衡、聚合能量。


Your Studio为Pandora创造了一种新的品牌体验,金色的蜂巢空间内部设置了散发香气的金属花朵,人们被芳香吸引,这种关系就像蜂蜜与花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设计”(ID:Hishej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