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敏·莱希 - 纽约荣幸呈现危地马拉艺术家达里奥·埃斯科瓦尔(Dario Escobar)于画廊的首次个展「加密信息」,同时也是他自2018年以来于纽约举办的首次展览。展览已于2023年3月9日开幕,并将展至4月22日。
达里奥·埃斯科瓦尔
「加密信息」
@ 阿尔敏·莱希 - 纽约
展期:2023年3月9日至4月22日
39 East 78th Street 2nd Floor
New York, 10075
周二至周六:中午12点至晚5点
「加密信息」
自1990年代末以来,埃斯科瓦尔的作品经常于世界各地重要国际双年展和美术馆机构展出。其作品的创作脉络根植于他对于“何为危地马拉艺术家”的深入思考,危地马拉在全球艺术史的早期章节中几乎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存在。通过埃斯科瓦尔自己讲述,危地马拉艺术最后一次被承认是在西班牙殖民的巴洛克时期,而在进入到后现代的时代中,则充斥了文化、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等现象,这些痕迹总是能在埃斯科瓦尔的作品中被探寻到。为了呈现探讨这些不平等,埃斯科瓦尔早期作品采用了巴洛克风格技法,如金箔和银箔浮雕,并将当时开始大量出现于危地马拉城市市场中的中国进口商品,转变为独一无二的文物。
而《加密信息》系列作品,则是始于埃斯科瓦尔多年来在危地马拉东部和墨西哥南部的乡村进行的无数次公路旅行中。在每趟公路旅行期间,艺术家会定期停下来收集,因不明原因被人们用作射击打靶练习的废弃金属标牌。这些标牌印有饮料或当地企业的广告,或仅只是作为方向路标,然而一旦布满弹孔,标牌的含义便产生了深刻变化。因见识到它们叙事的潜力,埃斯科瓦尔最终选择花时间去理解其中含义的转变,并解释道:“这些标牌代表了我所不理解的事物。”
不久前,埃斯科瓦尔参观了于德国出生的墨西哥艺术家马蒂亚斯·戈里茨(Mathias Goeritz,1915-1990)位于墨西哥城的工作室。这位前辈艺术家在穿孔的金属表面上运用金箔的创作手法大大的启发了埃斯科瓦尔,戈里茨替作品注入有规律的编码信息,这些编码乍看起来来像是充满细小光环的星座排列。回到自己所收集到被弹孔改造的路标,以及运用金箔来凸显关于价值议题的探讨,埃斯科瓦尔认为穿孔路标中信息的不可辨识,正是他认为最引人入胜的方面,并决定于创作中去强调。
在其近期的重点作品《Mensajes Cifrados N°21[加密信息 N°21]》中,埃斯科瓦尔垂直堆叠了四个标牌,其边缘直接从墙上突出,以便观众可以看到标牌的两侧。三个面积较大的标牌外侧则是以金箔上色,描绘了包含弹孔的区域。同样地在整个系列中,埃斯科瓦尔也运用金色为标牌中被打穿的部分打造出特定区域,将其视为某种宗教符号与标志。在《Mensajes Cifrados N°24[加密消息 N°24]》中,两个不同尺寸和颜色的Boots产品广告标牌则垂直排列,顶部的标牌被倒置,视觉上用以强调子弹穿透金属标牌的垂直金色条纹。
这系列作品也邀请观众考虑到另一层历史关联,与20世纪早期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t)和至上主义(Suprematist )艺术家在几何抽象艺术所进行的开创性实验的艺术史脉络。这一点于《Mensajes Cifrados N°30 [加密信息 N°30]》中尤为显著,其中四个相同大小的软饮料广告标牌,大约一半的表面被涂成黑色,并以螺旋形排列,标牌上的产品标识从中心朝外。埃斯科瓦尔随后沿着标牌的边缘绘上了金色条带,并将其安排在构图配置的中心——这是艺术家带些狡黠、且让人难以错过,指向了1920年代俄国至上主义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ch)或荷兰艺术家特奥·凡·杜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等人经典作品中所汲取的艺术灵感。
「加密信息」
如同许多在90年代扬名国际的拉丁美洲艺术家一样,埃斯科瓦尔长期以来一直人物自己有责任于作品中呈现探讨危地马拉所面临,希冀建立稳定民主政体以及遭遇政治动荡的周期性问题。但《加密信息》没有直接于作品中提及特定事件或伤亡,而是通过回到与该国殖民历史密切相关的技术和材料来探讨这个高度敏感的议题,并从中追溯危地马拉政治动荡的历史根源。在明白了这些灵感来源后,埃斯科瓦尔更是邀请观众不仅仅只是通过人文视角观看其作品,而是将其视为一道门户,数百年前的艺术也通过这道门户得以被呈现。
—— Dan Cameron,作家
达里奥·埃斯科瓦尔于1971年出生于危地马拉城,现工作和生活在危地马拉城与墨西哥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尔敏莱希 AlmineRech”(ID:gh_fb3f42edc87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