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 | 深圳青年美术大展呈现“新生代”艺术家群像

2023年3月 | 深圳青年美术大展呈现“新生代”艺术家群像

深圳是一个包容且热情的城市,年轻且具有爆发性。经过多年的培养,深圳当代艺术的气候也逐渐变得宜人,吸引着五湖四海的青年艺术家汇聚此地。近期,“青年视界——2022深圳青年美术大展”正在展出。这群青年艺术家选择了丰富多样的创作形式以表达对自身与社会环境的观察探讨与思考,作品表达呈现的差异化反映了当代深圳青年群体在艺术实践和观念上的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



 

展览现场



01
 
 
   
   

深圳青年艺术的鲜活生态

“深圳青年美术大展”是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支持,深圳美术馆、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办,面向社会公开征稿的系列青年美术展览。本次展览共收到投稿作品1703件(组),通过评审委员会依据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评选,最终遴选出120件(组)作品入围展览,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 雕塑、装置、影像、新媒体等形式和媒介。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全面立体地呈现当下青年艺术的鲜活生态。

一个事件刚好能被观察到的那个时空界面称为“视界”,简单来说就是眼睛所看到的范围。“青年视界”就是希望可以透过青年的眼睛,看到他们眼中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感受、体会他们的体会、走进他们的世界,观察他们对于生活、生存、生命的认识。如果说,老一辈艺术家开拓了深圳的美术事业,随后一批艺术家则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了深圳的本土风格。那么到了新生代,我们就很难将青年一代艺术家的作品风格进行共性总结。


 
展览现场
 


 

伴随互联网和5G共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碎片化的当代图像传播也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他们的作品当中。 如肖靓的雕塑作品《城市夹缝》运用了城市中建筑的原生肌肤,模拟出毛坯的外墙,展示出作为个体与外部空间的夹缝,并在夹缝的逐渐实体化的感知转译中重获与日常的切近;胡明曦的《浮光掠影系列》是对当下在深圳生活的回应和记录,艺术家运用数字处理的方式将城市自然景观溶解再重叠,以网络景观的视觉方式去呈现均质化的城市景观;从小生活在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周丽微,在她的作品《Tree》系列中,试图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态转化成对于自身精神世界的表达;刘炯程的作品《烟花》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事物,艺术家运用身边常见的一景或一人来表达自身对于外界“物”的领会,这种主观的“异化”让普通的场景转化为一种引人思考的场域。



 

肖靓 雕塑《城市夹缝》


胡明曦 《浮光掠影系列—11》 综合材料  尺⼨可变  2021


 

周丽微《No.3( Tree )》30×30cm 油画 2022



 

刘炯程 《烟·火》系列 25×25cm×4 水性综合材料 2022


纵观此次展览作品,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视角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观念更大胆;在主题的选择上更加 丰富、多元,在创作面貌上更倾向于个性化、生活化、全球化。



 

赵儒楠《冰山一角》70×40cm 宣纸水墨 2022



 

谢静文《奇幻伊甸园》100×230cm 综合材料 2022

02
 
 
   
   

发掘和培育深圳本土艺术

 

立足于深圳本土的“深圳青年美术大展”是发掘深圳本土新兴美术家的重要途径,也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可持续的创作交流平台。连续三年的展览,可以看出深圳青年艺术力量在不断壮大,作品水平逐年提高。


 
崔晶《双眸》50×70cm 综合材料
 


 

戴秋敏《漾》120×790cm 综合材料  2022
 


 

 

金俊杰《热力图》90×120cm 木板丙烯 2019



 

本届展览不仅得到了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其他省市的一些青年艺术家的关注,还有来自中国台湾和韩国的青年艺术家投稿。尤为令人欣喜的是,每届展览都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展览学术主持陈俊宇认为,青年美术大展的存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希望通过系列策划激发并唤起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与灵感,在尊重艺术家个性与艺术选择的前提下,鼓励大家创造出既尊重艺术规律又能彰显自己艺术语言符号的佳作,推动深圳青年美术不断涌现出新的优秀作品与艺术家,进而为深圳美术界注入新鲜血液,壮大创作队伍。


金善喜《Present》 140×90cm 布面丙烯 2012
 


 

 

金玉 《安静的一天》100×150cm 布面油画 2018


李高梁《随影石空.2》69×46cm 纸本水墨 2020
 


 

 

万克胜《失乐园—1》 120×150cm  布面油画 2022

 

据悉,深圳美术馆与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秉持 “开放、包容、展示、交流”的宗旨,欲将“深圳青年美术大展”打造成为以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为目标的综合性青年美术大展,将深圳青年艺术与国内艺术相连,与国际舞台接轨

 

编辑|余一 

校对 | 嘉琪

图片|主办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收藏拍卖杂志”(ID:scpm200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