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CH(附作品集)

202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CH(附作品集)

今年的“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得主出炉: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CH。

他是一位多产的建筑师,设计风格微妙而有力,低调而优雅,以“惜墨如金”的笔触表达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对现存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尊重。通过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现代设计,无论是新建,还是翻新和修复的建筑,他对建筑的功能性和易用性进行了重新构想,并籍此应对气候危机、改善社会关系并振兴城市的发展。

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 照片由 Tom Welsh 提供

2023年度评审辞中提到:“在奇普菲尔德手中,博物馆从建筑学和博物馆学的“金丝雀”转变为能给市民生活带来改观的场所。宽阔的室外空间使它们不再是艺术品的堡垒,而是交流、聚会和观赏的场所,建筑本身也成为送给城市的一份礼物,一个共享之地,即便那些从不进博物馆的人也乐在其中。简言之,他的建筑在看似矛盾的理念之间实现了大局的平衡,既作为建筑设计自身必须是完整的,整体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同时创造出了与城市和社会的关联,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地区风貌。

莫兰综合体,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爱茉莉太平洋总部, 照片由 Noshe 提供

美洲杯帆船赛大楼 ‘Veles e Vents,’ 

照片由 Christian Richters 提供

“在不同的城市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座一眼就认出来的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 而是看到了针对每种不同情况而设计的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尽管他的每座建筑都彰显着自己的存在,同时又能与周边社区建立新的联系。他的建筑语言既遵从基本设计原则,又能灵活地适应本地文化,实现了真正的平衡……戴卫·奇普菲尔德的作品将欧洲古典主义、英国文化的复杂性,乃至日本的精致风格融为一体, 是文化多样性的结晶。”

旧行政官邸大楼, 照片由 Richard Davies 提供

海浦沃斯美术馆, 照片由 Iwan Baan 提供

在中国上海,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了西岸美术馆,位于徐汇滨江绿化带的最北端,是构建区域乃至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平台。

西岸美术馆照片由Simon Menges提供

洛克·外滩源6号位于上海外滩历史街区的交叉口,其原址是原美丰洋行,建筑师保留了东向与南向的两个墙面,并将沿街的三层历史建筑立面进行修缮和翻新,在上面新建了十一层体量,拔高至60米的新建筑,建筑内部将被用作办公用途。这座新的红砖塔楼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标志,将历史悠久的城市肌理与远处高楼林立的新城市融为一体。

洛克·外滩源图片由Fangfang Tian提供

西溪天堂·悦庄位于杭州城郊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这里兼具人工景观与自然风貌的独特风貌。而这一高端公寓的设计开发从意境和氛围上融于了其中,在设计规划上运用鱼塘,绿地以及周围的水系等景观元素, 具备城市化的风格的同时又与湿地的地貌特征息息相关。

西溪天堂·悦庄,照片由Simon Menges提供

下面就按时间顺序从近至远带大家领略一下戴卫·奇普菲尔德的其他作品。

旧行政官邸大楼
2022 

威尼斯,意大利

旧行政官邸大楼最初由Mauro Codussi、Bartolomeo Bon和Jacopo Sansovino于16世纪设计,此次修复和改造工程重新界定了它的市政功能,首次对公众开放。传统工匠复原了原始的壁画、水磨石和粉彩地面以及石膏装饰等,揭开了历史的层层面纱;同时,当地的工匠和施工技术也完成了垂直交通这样的现代化装置。

经过修复的建筑现在可以从上方和内部欣赏到景色,露台、展览活动空间、礼堂以及由一系列拱门串联而成的画廊空间都一览无余。

照片由 Richard Davies 提供

照片由 Alessandra Chemollo 提供

照片由 Alberto Parise 提供

照片由 Alessandra Chemollo 提供

照片由 Alessandra Chemollo 提供

照片由 Alessandra Chemollo 提供

莫兰综合体 

2022 

巴黎, 法国

与Calq建筑事务所合作的莫兰综合体翻新与扩建工程,涵盖了高档住宅和经济适用房、零售和餐厅场所、酒店和青年旅社、装置艺术空间和城市屋顶花园,为社区重新注入了活力。建筑师沿着原有建筑的底部设置一系列承重拱廊,将新建体量托起,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聚集空间,吸引人们进入或者穿越这段从莫兰大道通向塞纳河畔的全新视觉通道。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詹姆斯·西蒙美术馆 

2018 

柏林,德国

詹姆斯·西蒙美术馆坐落于Kupfergraben运河和新博物馆之间的狭长岛屿上,作为柏林博物馆岛的新门户建筑,可经宫殿桥抵达,其在地上与佩加蒙博物馆相连,并通过地下的考古长廊连接新博物馆、阿尔特斯博物馆和博德博物馆。

受弗里德希·奥古斯特·施图勒启发而设计的柱廊威严而低调,以宏伟的规模重新诠释, 围合而成的公共露台拥有从内到外的开阔视野,外部建筑和城市景观尽收眼底。

宽大的台阶和多种开放空间让充足的光线照进主入口,并一直延伸至主要展览空间和自助餐厅。博物馆商店和卫生间位于下部夹层,临时展馆和礼堂则位于最底层。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Ute Zscharnt 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Célia Uhalde 提供


霍克斯顿公馆 

2018 

伦敦, 英国

霍克斯顿公馆是与Karakusevic Carson建筑事务所的合作项目,作为Colville Estate再开发计划的一部分。 

该计划由哈克尼区议会委托进行,旨在重新设计社区,培育租户和业主的多元化邻里关系,因为这些住宅的销售将为场地内的保障性住房提供资金。

两座住宅塔楼六边形的平面轮廓,为198套公寓提供了充足的面宽,使每个户型都可以拥有宽敞的转角阳台,作为其居住空间的延伸。而呈多面体的建筑体量使其比例更显纤细。

建筑外饰面采用手工制作的比利时面砖,相同的粘土经不同的烧制工艺呈现出不同颜色,16层的塔楼为红色,20层的塔楼则为灰色。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皇家美术学院 总体规划 

2018 

伦敦, 英国

古老的皇家美术学院创立于1768年,新的总体规划将皮卡迪利大街上的伯灵顿府(自1868年以来一直使用的老建筑)和伯灵顿花园6号楼(于1998年收购的前参议院大楼)联合起来。

经与Julian Harrap建筑事务所合作进行修复,保留了建筑物的历史完整性,但奇普菲尔德对其进行了现代化的干预,用桥梁连接了两栋建筑,从象征意义和实际意义上实现了统一。

这座混凝土桥建立了一种新的城市形象,可俯瞰新的雕塑花园,并将原本独立的两个入口串联起来,为皮卡迪利大街和伯灵顿花园街之间提供了新的公共路线。

主楼仅略微进行了翻新,而伯灵顿花园6号楼则被赋予一系列新功能,以适应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比如新增了一个建筑空间以扩大教学规模;剧院经重新修复,内部改为弧形下沉地面;原本的议事厅现在用作自助餐厅;实验室则转化为画廊。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皇家美术学院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爱茉莉太平洋 总部 

2017 

首尔, 韩国

爱茉莉太平洋总部实现了个体与集体、私人与公共、工作与休憩的和谐统一。

玻璃幕墙上的垂直铝板提供遮阳功能,帮助调节温度和自然通风,并呈现一种半透明感,促进了建筑的使用者、周边和观察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公共中庭、博物馆、图书馆、礼堂和餐厅等公共设施使得办公空间得到平衡。中央庭院可让视野延伸至附近的建筑,而多个空中花园则进一步促使了社区内部与外部元素的互动。

照片由 Noshe 提供

照片由 Noshe 提供

照片由 Noshe 提供

照片由 Noshe 提供

照片由 Noshe 提供


猪名川陵园礼堂和访客中心 

2017

兵库县, 日本

与Key Operation公司合作建造的猪名川陵园礼堂和访客中心,位于北摄山脉中,在这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相互融合,兼具独处和聚会的场所,既可觅得平静,也可参访探寻。

这些相互联系的元素,在拥有红色泥土般质感的整体建筑中得到了体现,室内外的楼梯和小径顺应地势,营造出连绵不断的空间体验。

园区中心为一座神社,坐落于宏伟的中轴大台阶上,周围的花园灵感来自于日式的草地和林地。隐蔽的无教派礼堂和游客中心彼此呈对角线排列,内部空间简约朴素,仅需最基本的采暖设施。

照片由 Keiko Sasaoka 提供

照片由 Keiko Sasaoka 提供

照片由 Keiko Sasaoka 提供


胡美兹博物馆 

2013 

墨西哥城, 墨西哥

胡美兹博物馆,是与TAAU/Oscar Rodríguez建筑事务所的合作设计项目,建筑师充分利用三角形的场地,最大化建筑的形式与功能,将公共和私人活动充分融合,创建了一个生机焕发的街区市民空间。

建筑物由14 根柱子支撑,架空于抬高的基座上,将市民活动从地面引入上层露台,创造出一个动态的社区广场。

上层展厅为非固定的多功能空间,用于展示永久和临时藏品、作为演出、讲座和工作坊的场所。

独特的锯齿状屋顶营造出9米多高的极富表现力的空间,窗户采用通高的玻璃,使每个楼层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地理环境也进一步影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比如墙面取材于当地的洞石,以及耐受自然灾害的钢筋混凝土和钢材。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Moritz Bernoully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 

2013 

密苏里州, 美国

奇普菲尔德与HOK合作,在原博物馆建筑(由卡斯·吉尔伯特于1904年为圣路易世界博览会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

新的建筑镶嵌在一片树林之中,十分谨慎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建筑外墙选用本地材料打造,呈现出深沉的混凝土色调,进一步增强了其低调的气质。 

室内的方格状天花板,通过多层光线扩散器和玻璃,在画廊中营造出理想的光线条件。同时也方便室内隔墙在方格模数内灵活重置,给予展馆布置一定的灵活性。

不同展馆空间之间未设门廊阻隔,提升了观展视线的广度和自由度。 

景观设计包括了一个新的入口和雕塑花园,新的路径提高了现有景点和重要工作场所的可达性。除了基础设施和交通的改善,地下停车场也满足了博物馆日益增长的观众需求。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Wesley Law 提供

海浦沃斯美术馆 

2011 

西约克镇, 英国

海浦沃斯美术馆位于历史悠久的韦克菲尔德滨水保护区的卡尔德河拐弯处,建筑四面环水,由十个相互连接的梯形体量组成,每个体量的尺寸和角度都是独一无二的。

建筑看似从河中升起一般,仅能通过步行桥进入,河水成为被动空气系统的来源,有助于提高加热和冷却效率。

建筑外观的斜屋顶在视觉上与邻近的工厂、仓库和工业建筑相呼应,而内部大小不一的展览空间,能够满足展示已故艺术家芭芭拉·海浦沃斯的多样化作品的需求。

天花板的倾斜设计使得上层展厅可以适合需要特殊光线条件的作品,如纸上作品、大型石膏雕塑等。

一楼则是公共区域,包括表演空间、学习工作室和咖啡厅等。

照片由 Iwan Baan 提供

照片由 Iwan Baan 提供

照片由 Iwan Baan 提供

照片由 Iwan Baan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特纳当代美术馆 

2011 

马尔盖特, 英国

位于肯特郡北海岸的特纳当代美术馆,以已故艺术家 J.M.W. 特纳为灵感,是当地的一大亮点。

建筑坚持了设计上的通达性和社会性原则。六个相同的晶体体量塑造了它透明的外观,与特纳画作相似,同时也让人们可以欣赏到广阔的海景。

整个公共画廊的历史和当代作品展示计划都是免费的。

美术馆所采用的设计元素旨在减轻海洋恶劣条件的影响,例如偶发的洪水和漫溢。

建筑由混凝土框架和酸蚀玻璃表皮构成,建在加高的基座上,并采用单坡屋顶以有效排水。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柏林新博物馆 

2009 

德国柏林

柏林新博物馆始建于十九世纪中期,在二战期间被摧毁并荒废,奇普菲尔德在修复过程中展现出他对保存和重建增建两者之间的审慎辨析。

这是一场新与旧的对话,过去的建筑被放到显著的位置,从而营造出充满现代性的场景,例如,一个全新的、非常醒目的主楼梯,两侧的墙壁上显现出原有壁画和旧材新用的手法,甚至还带有被战争破坏的痕迹。

宽阔的室外空间成为所有人的交流场所——包括那些从未进入过画廊的人。

照片由 Ute Zscharnt 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照片由 Ute Zscharnt 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照片由 Ute Zscharnt 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照片由 SMB/Ute Zscharnt 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照片由 SMB/Ute Zscharnt 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英国广播公司 苏格兰总部 

2007 

格拉斯哥, 英国

照片由 Christian Richters 提供

照片由 Ute Zscharnt 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美洲杯 帆船赛大楼 ‘Veles e Vents’ 

2006 

瓦伦西亚, 西班牙

美洲杯帆船赛大楼坐落在重新规划的瓦伦西亚工业港口沿岸,是与 Fermín Vázquez -b720 Arquitectos 建筑事务所的合作设计项目,用来服务150年来首次在欧洲举办的美洲杯赛事,仅用短短11个月即建成。

这座建筑横向的四层混凝土体量极具特色,互相重叠且大小不一,从每一层都可毫无遮挡地俯瞰新挖掘的运河。 

建筑室外空间比室内空间更大,悬挑的观景台十分宽敞,有些进深可达15米,均采用金属板吊顶和实木地板。 

建筑初衷是作为临时接待场所,提供给参赛队伍和赞助商使用。除此之外,奇普菲尔德还为公众设置了活动场所。底层和顶层设有餐厅、休息室、健身俱乐部、运动员和赞助商的设施,

而二层则专门为社会公众开放, 提供零售空间和观景台,与场地北侧的公园相连。

照片由 Christian Richters 提供

照片由 Christian Richters 提供

照片由 Richard Walch 提供

河流与赛艇博物馆 

1997 

泰晤士河畔 

亨利镇, 英国

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河流与赛艇博物馆,是奇普菲尔德在故乡英格兰的第一座建筑作品,其中展示着各式赛艇,以及赛艇运动、泰晤士河和亨利镇的相关历史。

这座建筑是在英国现代建筑的前景并不明朗的时期设计的,既融合了传统英式社区的元素,又做出了差异化的创新。

该建筑体现了地域特色,天窗和坡屋顶的设计灵感源自河畔船屋和牛津郡传统的木制谷仓,并使用未经处理的英国绿橡木作为外墙材料。

两个玻璃体量基座由混凝土柱托起以抵御洪水,微妙而有力地呈现出现代性和传承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照片由 Richard Bryant / Arcaid 提供

照片由 Richard Bryant / Arcaid 提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e周”(ID:iedayc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