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里森画廊参展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

2023年2月里森画廊参展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

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
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3月12日

在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中,里森画廊代理艺术家夏纳·霍维兹 (Channa Horwitz)、哈龙·米尔扎 (Haroon Mirza)、娜塔莉·杜尔伯格&汉斯·博格 (Nathalie Djurberg & Hans Berg)、阿洛拉&卡尔萨迪亚 (Allora & Caldazilla) 和朱利安·奥培 (Julian Opie) 分别在展会的各个单元中呈现作品。本次双年展以“共生”为主题,旨在思考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如何共存,及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如何融合发展。

「无尽的交谈」

夏纳·霍维兹和哈龙·米尔扎的作品在「无尽的交谈」单元中展出。此单元的中心思想认为艺术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无数种形态的交谈,在艺术家、观众、艺术史、跨领域学科、自然、现实和未来之间展开。跨越年代的艺术作品能启发精神性的交谈,甚至为全新的相处模式带来启示。


Installation view of Channa Horwitz, Ovit Proposal, Language Series, Site Specific Mural, 2011, Mural, Dimension variable, ed. EXH of 3 + 2 APs © Channa Horwitz.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Yang Hao

夏纳·霍维兹的大型壁画《Mural Proposal for Ovitz》(2011) 占据了展览场域的整面墙壁。作为西岸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霍维兹的毕生实践追求对规则的考虑和运用,她自我创建的周密、严谨的系统,及具有连续和递进关系的作品系列共同表明,在有条不紊和逻辑化的创作模式下,束缚和限制之中也可以实现无拘无束的自由。她发展出以数字“8”为主要结构的体系,并通过大量复杂的绘图探索数列、线条和系统之间的关系。此壁画来自艺术家最早的作品系列《Language Series》,其特点为在8x8的网格图纸上呈现多个矩形和圆形不同排列或组合的各种可能。霍维兹于中国的首个美术馆个展将于2月25日至5月21日在和美术馆呈现。

Installation view of Haroon Mirza's works at Beijing Biennial 2022. 30 December 2022 - 12 March 2023 © Haroon Mirza.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Yang Hao

哈龙·米尔扎带来了三件出自《Light Work》系列的作品及一件 AR 作品《Solstice Star》(2022)。米尔扎以创作自主供电和自主运行的艺术作品而闻名,他利用电信号、声音、光伏板和复杂电路或系统的交互作用来产生动态的视听活动。雕塑、表演和沉浸式装置等作品为米尔扎赢得国际赞誉,于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呈现为他荣赢得佳新晋艺术家银狮奖。北京双年展中的四件作品令展览场域化身为一个小型“植物园”,多件盆栽错落在场地中,映衬着四周墙上的绿色 LED 灯管。用手机扫描中间墙身的大型二维码,在屏幕中的悬浮蘑菇象征着这种生物脱离了真菌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展览的一部分。艺术家由此探讨在势不可挡的人类进程中,任何推动我们前进的尝试,最终对自然界是有益还是有害。

「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

两对艺术家组合娜塔莉·杜尔伯格&汉斯·博格,及阿洛拉&卡尔萨迪亚参与了「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单元。该单元引用于起源于古代中国“洛书”数字方阵的意象,呼应着北京自古作为多元生态与文化交会之地的特性,也为思考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共生”带来丰饶的启示。

Installation view of Nathalie Djurberg & Hans Berg's A Stream Stood Still series at Beijing Biennial 2022. 30 December 2022 - 12 March 2023 © Nathalie Djurberg & Hans Ber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Yang Hao

娜塔莉·杜尔伯格&汉斯·博格擅长运用雕塑黏土、颜料、纤维和树脂等混合媒介创作,两件来自《A Stream Stood Still》(2022) 系列的花卉雕塑通过超俗别致的颜色和形态探索人类情感转瞬即逝的本质。花朵的主题在两人的实践中反复出现,包括在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呈现的超现实沉浸式“伊甸园”。在他们眼中,花朵象征着爱、喜悦、欲望、悲伤和脆弱等人类情绪。海蓝色的树枝和树干象征着生命起源的水流,将人类的内在情感具象化;花朵和新芽于此冒出,彼此纠缠在一起,以此视觉化地呈现欲望和困惑、爱慕和惋惜、完美和瑕疵。

Installation view of Allora & Calzadilla, The Great Silence, 2014, Three channel HD video installationed. ed. EXH of 3 + 2 APs © Allora & Calzadilla.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Yang Hao


阿洛拉&卡尔萨迪亚的艺术实践以学术研究为基础,重点聚焦文化、历史和地理政治三者的交汇共通之处。三频录像装置《The Great Silence》(2014) 聚焦世界上最大的电波望远镜,它位于波多黎各的埃斯佩兰萨——一种极度濒危的鹦鹉种群生存的唯一家园。影片以寓言的形式来思考生命、非生命、人类、动物、科技、以及宇宙中所有参与者之间不能复归的差距。阿洛拉&卡尔萨迪亚自1995年起开始合作,曾于2006年入围 Hugo Boss 艺术大奖及白南准艺术奖,并多次参与诸如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惠特尼双年展等国际重要展览。

公共项目

Julian Opie, London Walkers, 2022 © Julian Opie. Banners at the public programme of Beijing Biennial 2022.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Yang Hao


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呈现的特别公共项目则展出了以朱利安·奥培标志性的行人作品《London Walkers》(2022) 为图像的道旗。比起精确地记录过去的瞬间,奥培更感兴趣的是捕捉当下现实的全貌,以简洁的标识和图形符号精准捕捉行人的精神与特征;所有稍纵即逝的影像被捕捉下来,成为后现代都市的共同语言。朱利安·奥培的作品享誉全球,他的简洁风格唤起了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视觉与空间体验。目前,艺术家在里森画廊北京空间的首次个展呈现了一系列全新作品,彰显出艺术家对当代生活体验的持续探索,展览持续到3月26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sson里森画廊”(ID:Lisson_Gallery)。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