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参展第七届广州三年展|AR艺术家

李青参展第七届广州三年展|AR艺术家


阿尔敏·莱希代理艺术家李青(Li Qing)参展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化作通变(Symphony of All the Changes)。展览已于2023年1月10日开幕,并将展至410日




第七届广州三年展
「化作通变」

 
@ 广东美术馆(广州)

 
展期:2023年1月10日至4月10日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烟雨路38
 




   




第七届广州三年展以「化作通变」为主题,由吴洪亮(中国)、菲利普·多德(英国)、艾墨思(德国)、姜俊(中国)担任策展人,邀请来自更加广泛文化背景之下的超过50/组国内外艺术家及团体,试图拉开一个于变中求变的当代景观。在历史维度中思变,当代观察中应变,构想未来可能的转变,以四部片段化的叙事折射时代的光斑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化作通变」展览现场,广东美术馆,2023年1月10日 - 4月10日 / © 李青 - 致谢艺术家与广东美术馆

在中国的古典哲学中,“万物化作,萌区有状”(《庄子·天道》),万物化生,于隐匿中萌发成形。“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系辞上》)通变,有着灵动的双重含义,一是:对变化之理的认知、对处变情境的量度;二是:描述为变化本身的状态。进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通变”延展成为一种具有思辨精神的文艺审美,它既反映了会通、适变与继承、革新的辩证关系,于通中求变,变而不失其通,探本以知源;又成为了通融与变化的时代语境的表征,“变通以趋时”。



李青
《邻窗·荣发2016-2019

木、金属、油彩、有机玻璃、漆、铝塑板
148 x 148 x 8 cm


艺术家李青作品展出于内生板块,由策展人姜俊策划,将视角投入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性”的变化与发展的反思。它根植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本土视角向内反思,向外展望,形成了独特的、内生的文化气质。





李青
《一世纪2020

古董门、油彩、有机玻璃、铝塑板
225.5 x 58.5 x 6 cm








近期,艺术家李青还活跃于众多机构群展,包括第八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The Exhibition of Annual of Contemporary Art of China 2021) 及坪山美术馆办的展览「小城之春」(Hometown Spring)。


 

展览现场 |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 2021

2022年12月20日 — 2月5日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已于2022年12月20日开幕,并展至2023年2月5日,是以年度为期,对中国艺术的现状的检阅与展现。1986年以来,中国现代艺术档案记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探索性艺术的进程与发展,反映中国整体的艺术成就和创意思想此次展览是基于2021年2891个展览,通过广泛的调查、阅读和深入的研究,结合3850种文献,统计出111位(组)艺术家为代表,并以本年度14个专题来集中呈现中国当代艺术最新的整体发展。




 

 

李青
《邻窗·彩蛋2021

 
古董木窗、油彩、有机玻璃
 
157 x 92 x 10 cm
 


 



 
 
李青
《大家来找茬·后窗(两图有六处不同)2019-2020

 
布面油画
 
160 x 120 cm x 2 cm
 

 
 

由坪山美术馆和三联人文城市联合策展人崔灿灿举办的展览「小城之春」已于2023年1月7日开幕。亦如《小城之春》电影的名字和它所寄托的情感,小城中“城春草木深”和动人的爱情故事,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和希望。

 


展览现场 | 坪山美术馆

「小城之春」
 
2023年1月7日 — 31日
 

 

展览将目光聚焦于中国众多小城的变迁,邀请14位共创人进入自己或他人故乡的小城之中,从城中心的标志物、街边的广告牌、角落的公园、一事一物、一草一木入手,呈现对于小城的全新理解和叙述。


 

李青
《故乡的房子》
2022
 
老木窗、油彩、油画棒、漆、亚麻布、织锦、有机玻璃、宜家洞洞板上UV打印、画框、照片、藤编家具饰板 
 
81 × 121 x 6 cm
 


 


李青
《美的诞生》
2021
 
布面油画
 
110 × 150 x 6 cm
 


 
 

中国艺术家李青198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上海。艺术家于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得硕士学位,于2012年成为该系多维表现工作室导师。曾于2017年入选法国巴黎Jean-Francois Prat奖。其绘画作品往往在相似性和矛盾中寻找理性的裂隙,通过重叠的影像层次来挑动观者的感觉和认知。李青近年来的创作,聚焦追踪广泛发生在信息传播、集体记忆和知识经验中的历史碎片化和个人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其画作凸显了艺术家对日常空间和图像中的微观政治的捕捉,对美学传统当中的意识形态的分析,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历史意识。其作品被纳入众多人及公共收藏,包括Prada基金会、鲁贝尓美术馆、阿拉里奥美术馆、龙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ASE基金会与Longlati基金会等。

 
李青 @ A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尔敏莱希 AlmineRech”(ID:gh_fb3f42edc87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