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东”说开去,提升当代艺术的温度

从“南京东”说开去,提升当代艺术的温度

 
从“南京东”说开去,提升当代艺术的温度
 


 


 

 

江南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而是充满文学意象和人文情怀的渊薮所在。本次展览是建立在南京现当代艺术若干年的发展历程后对区域艺术生态的一次切片式的展现。


 

2022年9月16日至11月15日,“南京东——城市艺术生态的江南样本 :江南再造·南京站”在南京可一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集结38位艺术家,在江南文化的视野下,以“南京东”艺术聚集区为概念,呈现当下南京的创作生态,展现新时代“江南叙事”中的一隅。展览由李小山担任艺术总监,总策展郑闻,策展人陈瑞。11月12日,于可一书店·仙林艺术中心举行了两场展览相关活动,一个是延伸讨论与谈话,另一个是参展艺术家赵慧儿音乐分享会。部分参展艺术家和观众以及媒体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

展览现场


 

“南京东”与“在地性”

“南京东”在本次展览前,只是一个代表方位的地理名词,与艺术并无相关。“江南再造·南京站”将“南京东“单独提炼出来,以一个全新的概念诠释这种特殊的“在地性”。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都居住或者工作在南京东部或者南京以东,他们年龄不同,“出身”各异,仔细划分,分属不同的代际。身处南京而又背靠江南深厚的文化积淀,令这些艺术家呈现可居可游的状态,他们的创作也由此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在地性”。

展览现场
对于艺术创作的“在地性”,我们惯常指针对场地的特性,从生态环境、人口规模、文化氛围、发展方向等进行创作。即基于创作场域,结合场地特有材料与周围文化元素影响等,将原有作品进行改动呈现或者重新演绎。而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更多是根植于南京东,或出生、或工作与生活于此,他们服务、甚至回归当地的作品更有挑战性也更有趣味。因此观看本次展览,仿佛置身于江南“烟雨中”,绘画、装置、雕塑作品,在细长的展厅中相得益彰,38位艺术家共同演绎了属于江南的磁力场。这也刚好与今天外面淅淅沥沥下起的微雨相契合,在初冬的季节里,给来到现场的观众一次心灵的交流。

展览现场

而隶属于江南的场域提供给了他们一定的地方特色,“在地性”涉及艺术家受到历史地理环境的作用,地域文化对于在地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美学取向具有内在的影响,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内容也会受到深刻影响;与此同时,艺术家创作的“在地性”也反映了当下发生的艺术思考,即其创作必须具有某种当下语境所集约的时代信息和文化肌理。

展览现场


 

南京东:变化的生态,提升当代艺术温度

在研讨会上,本次展览策展人、研讨会主持人陈瑞首先开场,“我们在这个展览中提出了‘南京东’,基于这样的概念,从城市、艺术生态角度切入,结合在地性,南京东的艺术家做了这样一个展览。我们没有把它当做艺术区去看,而是把它当做切片与样本,因为‘南京东’不是仅有艺术区,还有艺术高校、以南大为代表的底色;还有今天我们聚集的此地——可一书店,它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还有很多艺术家主动前来并聚集在这里工作、生活与学习。这些元素共同营造了南京东的艺术生态。”
研讨会现场
作为“南京东”概念提出者、本次展览艺术总监李小山在发言中说,“ ‘艺术生态’四个字很奇怪,只有在当代艺术兴起后才被大家普遍认同。中国乃至亚洲是国际艺术领域中的一个艺术板块,南京华东地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板块,南京东这个地区因为可一书店钱晓征召集各位艺术家,并且提供展览场地,逐渐形成新的艺术生态环境。南京在全国整个当代艺术领域来说,是不温不火的,处于比较中庸的状态。但是事在人为,我们慢慢形成热度,就会持续升高,这次‘南京东’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要提升当代艺术的温度,有了温度,生命力才能具备。人类是活动体,所以生命力是最重要的,今天在这个地方有了很好的展示空间,希望这个空间可以给南京东持续提供艺术活力,这个也需要所有艺术从业者共同努力。”
陈建华 女儿一周岁生日 高30cm 透明树脂 2022
李素芳 褶皱-茧的记忆 120×180×5cm 树脂、陶瓷和纤维 2021 
秦修平 游戏-叠罗汉 -1 180×90cm 纸本水墨 2011年
南艺美术馆策展人林书传曾利用近十年时间走遍全中国的艺术区,前后做了四场关于艺术生态调查的展览,命名“复调”。他在论坛中侃侃而谈,“南艺美术馆作为南京的高校美术馆,它有着把外面发生的事情带到学生面前的使命,这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将真实的工业型样本带到学校。我曾经花费半年时间在全国各大艺术区居住下来,利用影像、文字、图片等记录生活,最后通过展览呈现来完成这个项目。但当我做到第二三年的时候,已经不敢使用艺术生态这个词了。因为它是巨大且变化的,我们以一种短暂介入或者驻留的方式,在地性观察,是无法改变观察这个大词概念的。我们面对生态的时候,不应该再以名词或者形容词去了解认知它。它其实是动词,我们需要用行动的方式来了解生态。”林书传继续聊起可一美术馆之前“江南叙事”系列展览,“这一系列偏向江南美学系统,到了‘南京东’这个方位已然不重要,在座的艺术家在南京东聚集,涉及到艺术工作室与群落的概念。如何将这个品牌持续下去,需要区别全球化艺术的表达、脱离个人脉络的描绘。目前,在年轻艺术家中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观看他们的作品,分不清他们是从哪个地方生活成长起来的。现在我们对面这个展览 是跟南京息息相关的,南京东不应该只是区域方位,它是变化的生态,是跟大家生存创作状态相关的命题。”
沈石京 CITIZEN 0302 艺术微喷 2019 
孙俊 隧道-1 90cm×120cm  布面油画  2021
王静 有风的夜 180×97cm 纸本水墨 2021
王琳 去时路 69×69cm 纸本设色 2019


 

心之所想,治愈人心

音乐人、艺术家赵慧儿在展览现场举行了小型的音乐沙龙,收到了一众粉丝的围观与喝彩。对于唱歌和创作,她一直很喜欢和享受。她的音乐同样是一种综合艺术,其通过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给予观众崭新的艺术体验,同时饱含治愈人心的温情。在这场展览中,赵慧儿的及其作品的出现,既完整地呈现了一种特别的艺术样式,又很好地彰显了属于年轻人的多元与活力。在“南京东”的场域中游刃有余且不可或缺。

赵慧儿

在本次展览中,赵慧儿携跨界视频动画作品《A&B》参展,本片用形式与内容上构成的矛盾体和结局开放式的轮回,留给不同年龄和生活背景的观众更多空间去对她的故事进行不同的解读。
赵慧儿 A&B  视频时长:4分50秒 1920x1080P  2018

在谈到音乐与艺术的关系,赵慧儿表示,“二者都是把你想说的话通过不同的形式传达或分享给观者或听众,在特定的时空和观众产生某种连结。我的创作也通常是将绘画、摄影、声音、视频、交互媒体等等结合起来,不同的是表达工具,共通的是对于自己心之所想的表达。”

吴思骏 倾听 装置 2022

吴湘云 真境花园之花园中凝思的礼物 70×50cm 纸本 2016

张以偌  蜂  综合材料  2022

张正民 弯曲的风景 装置,汽车发动机、塑料 2022


 

参展艺术家名单

(按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卞松、陈辉、陈建华、封加樑、顾小剑、郭召方、李素芳、刘冰、刘国夫、刘伟、刘养闻、陆霄虹、陆笑毅、毛进、毛可一、彭涛、秦艾、秦修平、沈勤、沈石京、孙俊、王静、王琳、王张莉、吴翦、吴思骏、吴湘云、武小平、吴扬、徐弘、闫栋、杨明、喻勤、张以偌、张正民、赵慧儿、赵勤、郑恺伽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地球art”作者:米米唐(ID:TheWorldFor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