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的延续
在过往的合作中,CLOT 已经对中医、丝绸、兵马俑、玉器、茶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元素进行捕捉,而此次它们进一步发散思维,将另一传统元素 —— 中国功夫引入到鞋款之中。
显而易见,练功穿着的布鞋即是灵感的来源,黑白色的搭配,大开口等特征均被应用到设计当中,后跟出现的 "功夫" 二字也是呼应主题的直观体现。此概念的诞生其实也颇具说法,事情还要追溯到2018年 Nike 为庆祝当季的 Air Max Day 而举办的「Nike: On Air」设计大赛。
On Air
Nike Air Max Day
Nike 于2018年发起的「Nike: On Air」设计大赛,旨在向全世界的创意新锐发起挑战,以全球六大城市 —— 纽约、上海、东京、首尔、伦敦、巴黎的特点为主题,邀请参与者选择 Air Max 系列的任意鞋型来进行创作。在上海这一 Nike 大中华区的代表城市,各位设计师需要围绕「速度」与「Air」两个主题,以全新的方式诠释各自心中的上海。
其中来自中国香港的黄子鹏 (Harry Wong) 选择了 Air Max 270 ,并为其注入「Kung Fu Soul」的灵魂,他也凭借这一设计成为上海赛区的三名优胜者之一,作品也被送到 Nike 全球总部进行最终的评选。虽然最终没能突破重围进入最后的量产市售,但他的作品所传达的理念给当时大中华区的评委之一——陈冠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为后续的合作埋下伏笔。
「功能性」的突破
Cortez 自1972年正式问世以来,这一 Nike 旗下的经典常青树鞋款在 50 年间总是以多样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是究其根本,多数还是停留在配色和细节的外观变化,与 Air Force 1、Air Max 系列的发展历程不同, Cortez 似乎鲜有在实际穿着体验和功能性上有所进化的版本。在笔者的记忆中,以下两款算是在这两方面有所提升,形态发生改变的案例。
Kendrick Lamar x Nike Cortez "Basic Slip"
sacai x Nike Cortez 4.0 "OG"
而此次 CLOT 带来的这双功夫鞋首次为 Cortez 赋予了「一鞋三穿」或「三合一」的概念,从而在功能性上取得了突破,同时也颇具可玩性。 之所以选择 Cortez 首先是因为它在外形上十分适合做一双内外相嵌的「套鞋」,其次是它在美国的街头、嘻哈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代表性。如此一来,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巧妙碰撞。
至于「三合一」,一为内外部分结合在一起的常规穿法,二为薄底的家居鞋,三为大敞口的 "懒人鞋",搭配附送的鞋垫穿着,颇具可玩性。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以及个人喜好选择相应的穿法,自由度拉满。
在设计过程中,一大难点是如何将内外两部分在尺寸上做到严丝合缝,Swoosh 部分也要做到完美融合。Nike 一方曾建议干脆直接将两部分缝合起来,但陈冠希认为这样只会是一个空有外表的产品,它的内涵、故事以及功能性全都源于这部分巧思,因此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初衷。
「阴」与「阳」
除了中国武术这一元素,CLOT 还在鞋款中引入「阴阳」的概念。古人将宇宙称为太极,根据《老子》中提出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可理解为宇宙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可分为相互对立与相互依存的两部分,并且阴阳也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
这款鞋在外部体现上使用黑白两色的搭配与鞋垫、后跟的装饰来表达阴阳这一概念。再深一步来讲,制鞋理念上的传统与创新,中西方文化的内敛与奔放,甚至在产品合作中的 Nike 与 CLOT ,这些都可以延伸为阴阳理论的具体表现。
坚持
五年前,黄子鹏参加 Nike 举办的设计大赛时,还是一名设计学院的学生,并且还在陈冠希的店铺 JUICE 当过店员。或许在那一年的大赛中,人们的目光更多被大中华区的优胜者 —— 茹秋石 (Cash Ru) 设计的 Air Max 97 "Shanghai Kaleidoscope" 所吸引,而黄子鹏的「Kung Fu Soul」也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
五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黄子鹏能够在一双量产市售的 Nike 鞋款上重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而陈冠希的身份也从原来的评委到如今的设计伙伴。这其中有贵人相助,也有机缘巧合,但更重要的还是源于他本人对球鞋与设计有着不灭的热情,这份难能可贵的「坚持」也让陈冠希动容。通过黄子鹏的故事,这款鞋也向我们传达着一个道理:成功者永不放弃,而放弃者永不成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OLOSWOOSH”(ID:gh_4f690116182f)。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