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裏山河錄——成軍山西圖跡
策展人:花十三
2023.1.9-2023.2.21 13:00-20:00
杭州市上城區笤帚灣45號鳳山拾遺創意園1幢101
展覽現場
兒子達達念念叨叨了幾年山西,終於,在中考結束後的第二天,我陪他踏上了這塊嚮往已久的三晉大地。
因此前疫情延續,學生們尚未放暑假,我倆完美地避開了暑期旅行的高峰,途中遊客寥寥,讓耳邊少了些許喧囂,多了一份寧靜。
此行目的,與其說是我陪達達遊玩,倒不如說孩子陪著我去圓那縈繞在我心底、腦海中神遊已久的探尋「中國古建築寶庫」心願。這次為期十日的短暫朝聖之旅,途中所見所聞令我倆記憶深刻,留下了太多的感動與美好。
從杭州直飛太原,繼而租車,沿著梁思成、林徽因二位先生當年的足跡按圖索驥去尋訪名剎古跡,探究中國古代建築營建樣式之美,直面中國歷代彩塑給我帶來的直擊靈魂的視覺體驗。游太原古城,訪「晉祠三絕」,登五臺拜五方文殊菩薩道場,仰應縣那奇逾千年而巋然不動的木塔;抵大同游善化寺,感受華嚴上下兩寺——中國現存面積最大的遼金佛殿所帶來的視覺震撼;朝聖雲岡,這座由北魏皇室開鑿的石窟群儼然是一座中國古代雕塑博物館,四壁佛龕中佛造像法相莊嚴俯瞰眾生,色彩斑駁的佛國勝境如夢似幻,令人生歡喜心;尋唐代遺構佛光、南禪二寺,佛光寺為當世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氣勢恢宏,南禪寺體量雖小但卻是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因其處於偏僻鄉村且低調不顯,故而躲過了唐武宗「會昌滅佛」運動。兩座唐寺彩塑體態豐盈,神態優雅,線條流暢,盡顯大唐雍容華貴氣象;夜闖平遙古城,穿行於古街巷,發古人幽思,遙想百年前晉商名動華夏隨後便迅速地隱入塵煙,留下這曾經的輝煌印跡,不禁感慨這世間的美好事物短暫,也如同那幸存的古代遺跡和美感一樣脆弱易碎。所涉之處,皆令我倆為之感動且為之悵然……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合掌菩薩
22cm×35cm
紙本設色
金殿
17cm×17cm
紙本設色
時值盛夏,每日午後皆有雨至,最憶車行五臺山道中驕陽高懸,汗流浹體,頃刻間又雷電交加大雨如瓢,雨水和著暑氣緊貼著地面蠕動,如波濤般迎面襲來,車行其中如入太虛幻境,平生所未見。一切的聞見,重新構築了我對中國美術史的認識,那山那水,發我幽思、理我思緒,飄渺悠遠的記憶,古與今,夢幻與現實,再度激起我的創作的欲望——該用什麼來表現我的那一份情感?濃淡、渾厚輕盈、朦朧明晰……
五臺印象
22.5cm×50.5cm
綜合材料
憩翠
17cm×34cm
紙本設色
白兔牧牛
34cm×35cm
紙本設色
歸杭後,與履道堂堂主桂先生,策展人花十三老師小聚。聊起山西之行所見所感,花爺根據我所述,整理並疊加奇幻想象寫就一篇美文,並有意促成一場關於山西畫跡的專題展,我欣然應允。接下來的創作讓我喜憂參半,過程緩慢。其因有二:一,此行純屬走馬觀花,是一場沒有目的的邂逅,僅憑多年碎片化閱讀關於山西古建築的文本以及圖像的記憶,途中也少有圖像和文字的記錄,故素材缺乏;二,歷代古建築樣式繁多,營建法式各不相同,學問很深,豈敢編造?故此次展出的作品少有建築具體畫面出現。倒是山西多古代雕塑和壁畫,唐、五代、宋、遼金、元、明雕塑精品層出不窮,皆可為學習之粉本。自七月份始斷斷續續畫了近四個半月,挑出六十多件作品和二十餘件手稿成此「表裏山河錄——成軍山西圖跡」展覽。這些作品是我對陌生題材的一次嘗試,是畫境里的三晉,是心之所在。至於未盡如人意之處,只待來日增補提升。感謝展覽主辦方履道堂多年來的支持,感謝音樂人易軍老師為此小展專門譜曲,感謝著名設計師張彌迪老師為展覽奉出的精美設計。
最後要特別感謝策展人花十三老師給我出的這道「難題」,我也不知道給出的「答案」如何,還請諸位看官批評指教。
成軍
壬寅大雪寫於杭州煮石齋
關於藝術家
成軍
Cheng Jun
成軍,字林桐,號煮石齋主人,1971年生,江蘇淮安人。擅山水、人物、花鳥,兼工書法。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碩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國際美術家協會理事、杭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學院訪問學者、麗水學院中國青瓷研究院客座教授、河北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作品曾獲:紀念葉淺予誕辰110周年“瀟灑桐廬”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中國美協)、“悲鴻精神”全國中國畫大展優秀獎(中國美協)、“寫意·蘇州”中國畫雙年展入會資格(中國美協)等獎項。
多次在南京、杭州、上海等地舉辦個展。有《唯美新視界——成軍水墨人物畫精品集》(福建美術出版社),《藝術家工作室·成軍卷》(古吳軒出版社),《當代中國畫庫》山水卷、花鳥卷、人物卷(河南美術出版社),《名家教你畫蘭花》等個人專輯出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履道堂”(ID:yiziru666)。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