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公布深圳前海Prisma大厦的获奖设计:由两座倾斜体量构成

BIG公布深圳前海Prisma大厦的获奖设计:由两座倾斜体量构成

两座塔楼将位于深圳前海湾地区附近的深圳香港广场的两侧,这是一个被称为“绿带”的公共文化项目,由日本建筑事务所藤本壮介设计,靠近深圳前海湾地区。

 

倾斜的体量之间创造出开口可在底层容纳公共空间。阳台和窗台上的绿植与塔楼的玻璃幕墙形成鲜明对比。
BIG 的创始人兼创意总监 Bjarke Ingels 解释说:“这两座塔楼都是由简单的棱柱形建筑围护而成的结构,它们被打开,以便在地面上为公共空间腾出空间。”
他补充说:“开放的接缝和角落让绿色空间从地面延续到天空,为户外花园和露台留下楔形,供人们生活和工作。”

从地面层到屋顶的建筑围护结构的开口之间引入了绿色梯田,俯瞰着前海湾。
一座绿树成荫的人行天桥在倾斜的体量之间穿过办公大楼的下层,连接深港广场和附近购物中心的“绿带”,并为下面的公共空间提供遮荫,其中包括圆形剧场、绿树成荫的社交空间和门廊下的酒吧。

地下零售走廊将两座塔楼直接连接到地盘东侧的广深城际铁路,以及住宅塔楼西侧拟建的港深西部高速铁路。此外,还将引入额外的 966 个自行车停车位,方便住客通行至交通中转站。
负责这个项目的 BIG 合伙人 Martin Voelkle 表示:“随着塔楼向地面开放,它们旨在与交通基础设施、零售和邻近建筑物相连。”
“人行道连接多个楼层,提供塔楼与周边公共项目之间的无缝过渡,形成通往前海湾海滨公园的人行网络。”

住宅楼由三个不同高度的矩形体量组成,带有“空中花园”露台,顶部有屋顶景观。
三个倾斜的体积在建筑物的每一层都为阳台创造了开口。

两座塔楼的底层地面布满了一系列波纹图案,与塔楼所在的前海湾相呼应。
光伏电池集成在略微倾斜的办公大楼的西立面和东立面上。 双层封闭空心立面 (CCF) 也用于塔楼最暴露的方向,以改善建筑物的热性能。

通风口将建在住宅楼的窗框内,以实现自然通风。此外,雨水将通过两座塔楼的倾斜幕墙收集,以支持灌溉系统和公共空间的维护。

前海 Prisma 大厦将于 2025 年开工。这将是 BIG 继 2017 年竣工的深圳能源大厦之后在深圳的第二个项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zeen”(ID:Dezeen_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