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个拍卖季”即将举槌!前几天,我们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现当代艺术的重磅拍品:内地拍场将迎来第一波复苏!现当代艺术都有哪些大热名单?今天我们继续来说说瓷器版块。
去年国内拍场仍受疫情影响,拍卖征集存在极大难度,藏家的释出也信心不足,所以出现的重量级瓷器不是很多,在整个2022年度瓷器专场中,成交过亿元的拍品仅有一件清乾隆御制洋彩紫红锦地乾坤交泰转旋瓶,以1.77亿港币荣登瓷器榜榜首。
瓷器板块一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核心之一,历来是各大拍卖行必争之地。今年情况是否有所好转?小编翻阅了数十本本季拍卖的瓷器专场图录,从中筛选出一份高端瓷器购藏清单,拿走不谢!
北京保利
预展时间:2月18日起,至各专场拍卖前一日
拍卖时间:2月21日—2月26日
地 点:北京国贸大酒店
以洋彩搭配茶叶末釉的本器正是工艺繁复的创新之作。颈部以宫粉色为地,精心绘制的锦地细致且华美;其上衬独具西洋韵味的缠枝花卉并蝶纹,器腹上下各饰如意云纹一周,用色及纹饰精美。主体所施单色釉为厂官釉,俗称茶叶末釉,釉色深沉静穆;颈部两侧各贴塑一象耳,寓意太平有象。
据清宫档案载,光绪年间,“霁红、厂官……等釉均系父传子受,秘示外人”,可见清朝历代虽均见茶叶末器,但仅有个别家族掌握其釉料配方,父承子继,配方秘不示人,烧造也并非易事。本器之茶叶末釉釉色较为深沉,更显古雅肃穆,其衬托之下,器身上下之洋彩绘制愈发鲜丽明艳。
整器纹饰多以青花为之,间以釉里红填绘,色泽明而不媚,妍而不娇,画面气格淡逸、穆穆生韵。此式灯笼尊之造型形制端雅,腹身平直,尤宜展示长卷画面,瓶颈与足壁分别以青花釉里红绘如意头、卷枝莲花、框栏、对称夔龙、如意头等五层边饰,红蓝拼逗,相映成趣。
良器当出巧匠之手,本品并非孤例,有同类可鉴,分别为香港望星楼之藏品和英人L.van der Heyden a Hauzeur之旧藏,后为伦敦佳士得1985年秋拍第124号拍品。三者造型、尺寸、装饰题材皆相同,后二者写款皆为“大清乾隆年制”,与本品的款字与之一致。此式款字颇为独特,“乾”字篆法别具一格,将左边的部首“曰”写为“由”。检视当今存世实物,同类写法的乾隆朝器物见有十余件,其中包括上海博物馆收藏“粉彩米芾赐砚图唐英题诗笔筒”、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青花釉里红临孙过庭书谱笔筒”,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清宫旧藏“青花釉里红牡丹纹瓶”。此三者分别署写“沈阳唐英”“陶成堂”“陶成之宝”等款识和篆章,充分证明此类写款器物属于唐英榷陶之佳作,唐英在此尤为钟情釉里红的使用,并且发色上乘,均鲜妍夺目。因此,举凡所见此式写款器物已经被学术界和鉴藏界公认为唐窑作品无疑。
明永乐 青花留白锥刻海涛龙纹大盘(塞伦森龙盘)
直径:40.2cm,高:6.9cm
备注:丹麦著名建筑家所罗门·塞伦森(Salomon Sörensen,1856—1937)旧藏
估价待询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
本件欧洲秘藏近百年的永乐御窑神品——“明永乐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为丹麦著名建筑家所罗门·塞伦森(1856—1937)旧藏,这也是这一重器重回故国的首次亮相。本件大盘形制规整,大口微敛,弧腹广底,浅圈足,为明初大体量盘式的经典造型。盘心留白而成的白龙纹样于明初青花器中十分罕见,并多为袭宋元遗风的三爪龙形。采用此种技法者,所见均为御窑重器,以天球瓶最为知名。
本件永乐青花白龙盘,除伊朗国家博物馆藏两例,上海博物馆藏一例宣德年款者外,完整器仅此一例。1993年景德镇御窑珠山出土尺寸较小一例(直径28厘米),青花发色较为晦暗,未拣选供御,即行销毁。可见其烧制之难,存世之罕。
明成化 斗彩夔龙瓜瓞纹天字罐
“天”字款 H:13.5cm
备注:
1.日本重要私人旧藏;
2.埃斯肯纳齐,伦敦。
估价:RMB 12,000,000—22,000,000
成化斗彩天字罐堪称一代绝品,源出明成化帝朱见深极高的品位与对器物品质的极致要求。此类罐分不同尺寸,皆直口短颈,丰肩圆腹,广底内凹圈足。底心青花楷书“天”一字,此类罐存世极少,大多为御窑厂窑址出土,1987年重建龙珠阁的发掘中,位于编号“88 珠成 H3”的地点出土少量成化官窑遗存,以青花和斗彩瓷居多,器型多为各类实用器皿,除了罐类底款多用一个“天”字外,大多数落款为“大明成化年制”款,可知天字款罐,乃与成化官款同为御窑钦烧。
天字罐堪为一代名品,亦占一稀字。尽管瓷器烧造投入极大,天字罐的存世量却极少。景德镇御窑厂出土天字罐,见诸出版物者,饰纹样八种,且应该不止于此,或还有其他品种。然而遍查流传于世之天字罐,所有纹样加总,不过十余件。每种纹样最多不过四件。以本器所属斗彩瓜藤龙纹小罐为例,已知传世仅三例:其一原为Walter Sedgwick夫人旧藏,后赠予大英博物馆(馆藏编号1968,0422.41);另一曾由横河民辅雅蓄,现珍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编号TG-1002);本器原为日本私人收藏,后由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纳齐珍藏。三者的高度皆在12~13.5cm 之间,纹样排布如出一辙,当以同一画稿为蓝本所绘,同批所制。本器则为此三件中唯一流通于市者。
瓶呈葫芦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似蒜头形,颈至肩部两侧各饰一对绶带耳,下部为扁圆形,腹部略鼓,似椭圆形方圈足,形制仿照西亚阿拉伯铜器烧造而成。整体以青花所绘纹饰带有浓郁的西亚色彩,色泽青翠明快,所用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在青花纹饰中呈现钴铁的结晶斑,浓重处凝聚成黑青色,有下凹深入胎骨之感。
清雍正 仿官釉六方垂肩花大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H:67cm
备注:北京保利,2014年6月4日,编号6256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清雍正 仿官釉紫泥铁骨模印兽面纹贯耳大方壶
“大清雍正年制”款 H:46.8cm
备注:北京户出(传)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清代帝王心仪宋瓷的古雅气息,专命景德镇御窑厂以宋瓷为范本,制作了各种仿官、仿汝、仿哥等品种。本品造型沉稳大气,线条流转细腻而富有韵律,视之予人以沉静素雅之美。配以发色纯美的釉质,达到造型与色彩最佳结合之唯美境界,其器始见于雍正朝,为唐英榷陶御厂之际的佳作。
永樂拍卖
预展时间:2月19日—2月21日
拍卖时间:2月22日—2月24日
地 点:北京四季酒店
本季永乐古董珍玩部推出四大版块,宫廷御器“映宸”专场领衔,亮点拍品多为供御而制之上品重器。传统的“中国古董珍玩专场”,欣集历代官窑、工艺品,另有“文可清心”文房清赏专题,聚宝萃珍,藏家不容错过。
明正德 黄地暗刻绿彩云龙赶珠纹大碗
款识:“正德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D: 21.5cm
纪录:伦敦佳士得,1986年12月8日,编号322
估价:RMB 1,400,000—2,000,000
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已有试烧黄地绿龙纹,却仅于正德一朝,方见盛行。明官窑遗址永乐地层,曾出土同图纹之小壶,见《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官窑瓷器》;此器工艺特殊,需先于施釉之胎体上剔釉,显现龙纹涩胎,再于其上锥刻龙纹细节,高温复烧后于涩胎之上填绿彩,再以低温烘烧而成,工艺繁复。加之正德时期江西多有兵乱,《江西省大志·陶书》载:“正德初,置御器厂,专管御器。先是兵兴,议寝陶息民。至是复置。”故此类御瓷存世数量较少。
清乾隆 御制洋彩宫粉地胆瓶
H: 20.6cm
估价:RMB 1,800,000—2,200,000
传统装饰于陶瓷之红釉彩,仅有两类,其一为以铜发色的高温红釉,另一则是利用低温铁红彩绘饰的釉上彩瓷。然而至清康熙一朝,突破红釉藩篱,关注并引入西洋以金发红釉彩技术。经两代帝王勉励督促,炼制金红彩料技术于乾隆时期臻于成熟。《南窑笔记》中载:“今之洋色,则有胭脂红、羌水红、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价甚贵。”
此瓶外壁满施明润粉地,呈色鲜妍妙丽,娇俏如三春桃花,取胆瓶巧制妙造,虽看似简单,实需谨慎考究,于拉胚、烧制及施釉等各环节均需极高技艺与精准性,方能成器,同时亦为十八世纪瓷艺跃进之佐证,展示大清帝国“远胜西洋”之雄心。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D: 23.2cm
估价:RMB 2,400,000—2,600,000
此印色盒传世寥寥,除清宫旧藏外,暂得楼旧藏一例,售于纽约苏富比;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于1968年曾展一例,后售于纽约苏富比;香港佳士得于1987年1月13日售出一例;其五为Abigail Adams旧藏,售于2006年纽约佳士得拍卖。
盒面所绘金龙遒健凶猛,但并非常见五爪之姿,而是以锋锐的笔触绘三爪金龙,顺治九年规定“凡五爪三爪龙缎满翠缎团补……上赐者许用外,余俱禁止。不许存留在家,亦不许制被褥帐慢,若有越用及存留者。系官照品议罚,常人鞭责,衣物入官,妻子僭用者,罪坐家长。”至康熙时期,亦钦定凡大典礼祭坛庙,冠用大珍珠、东珠镶顶,礼服用黄色、秋香色、蓝色五爪、三爪龙缎。由是三爪龙自清初立国之始即为极尊贵纹样,不可僭越擅用。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D: 12.6cm
来源:
1.德国柏林收藏家贝斯·J·戈德施密特旧藏;
2.纽约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1929—2014)先生旧藏(据标签)
估价:RMB 900,000—1,100,000
红釉之烧造,始于明初,臻于永宣。但红釉之发色极为艰难,窑出多有瑕疵,色正佳器者寥寥,宣德以后,几平尽弃铜红,至康熙十九年朝廷派员至景德镇,重启御窑厂烧造,才告大规模复兴。豇豆红即为康熙朝诸类红釉中,最为娇妍细润者,采用多次吹釉之技成器,多为文房小品,此尊即为佳例。20世纪西方收藏界兴起豇豆红之热潮,自此,豇豆红釉成为中国陶瓷顶级收藏不可或缺的品种之一,全世界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蓄。
清康熙 釉里红绿彩月季花马蹄尊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D: 12.8cm
来源:香港私人藏家旧藏
估价:RMB 2,000,000—2,200,000
此尊即为康熙朝文房殊胜小品,因似马蹄,故有“马蹄尊”之称。此尊通体施白釉,仅于器底妙出纤枝,釉里红及釉上绿彩搭配绘折枝月季,巧用留白,素雅恬静,宛如册页绘画。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运笔遒劲,秀逸而不失锋芒,为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所出御瓷标准写法。此种釉里红与釉上绿彩相结合的彩瓷,为康熙御窑所独有,存世数量寥寥。
清乾隆 御制霁蓝釉天球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H: 56.5cm
纪录:中国嘉德,2006年6月3日,编号 1879
估价:RMB 3,300,000—3,800,000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此器直口长颈,鼓腹圈足。拉坯规整,修足滚圆,造型端庄恢宏。瓶内及底罩施润白釉,外壁通施霁蓝釉,釉色苍妍素雅,宝光内蕴,其菁纯静穆之色显示乾隆时期窑火凝练纯熟。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端庄大气,为乾隆早期唐英督窑所制单鱼釉器之标准写法。
清乾隆 仿官釉折肩弦纹贯耳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H: 42cm
来源:日本私人藏家旧藏
估价:RMB 3,000,000—3,500,000
此壶造型优雅而端庄,所施釉色极佳,见沉稳温润之美,整器釉色及造型皆可见宋代遗韵,于官窑贯耳瓶基础之上多做变化,自成一格。见著《活计档》,曾于乾隆三年七月一日,太监胡世杰高玉交“大观釉放大腰元双管瓶一件”,或为本品之传烧记录。但此类传世者多饰青花及斗彩,仿官釉例极为罕见,未有相同见诸记录。
北京十竹斋
预展时间:2月19日—2月20日
拍卖时间:2月21日
地 点:北京国际饭店
清乾隆 仿汝釉鸠耳尊
H:20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记录:佳士得伦敦2013年5.14,Lot249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鸠耳尊器型创烧于雍正时期,为仿古铜器造型,与王黼编《宣和博古图》卷六所载“周高克尊”之气韵相近,或来源于此。自创制之始,此式便成为清代官窑之经典造型,以各种不同的装饰技法呈现,有青花、仿官、仿哥、窑变、茶叶末等多种,在体量上亦有大小之别。如此多变的技法与尺寸现于同一器型之上,可见此式备受内廷喜爱。此尊即是景德镇御窑厂仿制古代铜器的典型作品,是一件乾隆宫廷陈设重器,并且此件较同类器物体量偏小,更为少见。
清康熙 青花开光花卉大棒槌瓶 H:70cm
估价:RMB 500,000—800,000
棒槌瓶,因形似棒槌而得名,为康熙朝所创制,因其腹部开阔平缓,适于展示瓷画之美,故广为流行。据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中统计,此类作品大者高约70厘米,小者仅10厘米左右,本品即属前者,高达70厘米,如此硕大体量,制作难度极高,成品率极低,能保存至今者,颇为不易,为康熙时期制瓷手工业高超技艺之例证。本品整体装饰层次分明,画面布局清晰,人物描绘传神,青花发色艳丽有加,堪称熙朝青花上品。
清雍正 斗彩喜鹊蹬梅盖碗
D:19.5cm H:13cm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参阅:
1.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p48
2. 香港苏富比.2016.4.6/编号55。成交价:HKD 5,000,000
3.香港佳士得.2021.12.3/编号2944。成交价:HKD 4,375,000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斗彩,取其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争奇斗艳之意,萌发于明宣德时期,至成化时期发展为独立的彩瓷品种,并取得极高成就。此式斗笠形盖碗仅见雍正一朝有烧造,为雍正斗彩高品级品种。其器形化裁于宣德青花斗笠碗,除若本品绘花蝶者,另有绘海水龙纹者。基于雍正帝超脱的审美和对瓷器烧造的严格把控,本品斗彩设色恰如其分,雅致脱俗,既不会过度浓艳而流于媚俗,亦不会淡薄不足而失其本意,尽显雍正官窑之细腻繁华。
明弘治 白釉暗刻龙纹茶圆一对
D:11cm H:5.3cm
款识:大明弘治年制
估价:RMB 250,000—550,000
北京博乐德
预展时间:2月20日—2月21日
拍卖时间:2月22日
地 点:北京万达文华饭店
明宣德 御制青花缠枝莲纹碗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D:17.3cm
來源:伦敦苏富比,1999年6月16日,Lot790
估价:暂未公布
本品为宣德御窑精品,等级颇高,胎釉俱佳,式样端庄大方,线条婉转优美,绘制工丽,通体以青花为饰,外壁绘以缠枝莲装饰,宛转勾连,浓淡有致。碗口内沿饰缠枝朵花,内壁周饰缠枝菊花、牡丹、石榴花、茶花纹,碗心双圈内饰缠枝莲纹。青花发色研丽,凝重雄浑,宣窑品格之美,为有明一代青花之冠。
清乾隆 松石绿地轧道洋彩开光山水人物纹如意耳扁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H:28.5cm
来源:
1. 美国外交官、古巴巴拿马部长、美国陆军第二中尉:Herbert G.Squiers(1859—1911) 旧藏;
2. 美国艺廊拍卖,1912年4月9日—12日,编号290,纽约;
3. 收藏家亚历山大 (Mrs.L.B.Alexan诶er) 女士旧藏;
4. 法国伊夫·奥诺上校 (Colonel Yves Onno) 旧藏,曾在20世纪30年代担任法国驻中国天津军事长官。
估价:暂未公布
此瓶葫芦式造型,颈部两侧对称置绶带形双耳,双耳底端呈如意头形,器形秀雅圆润。口沿及底足以矾红彩描金装饰,除腹部对称做杏圆式开光外,外壁通体罩施翠青釉,其上以洋彩绘饰缠枝花卉纹,花卉婉转舒展,颇见柔美华贵之态。腹部开光内描绘海屋添筹纹样,画面分绘海陆两界,景致有远近之别,前深后浅的设色手法,口沿及底足亦描金装饰,器底罩施松石绿釉,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器流传清晰亦是最大关注点。
清雍正 御制胭脂红地留白开光花卉纹杯 H:4.8cm
来源:
1.香港苏富比,1988年秋季拍卖会,Lot 398;
2.中国嘉德,2015年春季拍卖会,Lot 0515。
估价:暂未公布
珐琅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其制作程序是:先在景德镇烧造里白釉外无釉的瓷器,送进宫中,再由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在碗的外部涩胎上用进口珐琅料描绘纹饰,然后入窑焙烧而成。而雍正帝改变了从原来“珐琅料仅靠进口”的窘境,不再受其制约。不仅原进口色料能在本土制作完成,还在原基础上增加了18种新珐琅,不但如此,还改变了调和剂,使得珐琅彩的呈色效果大为改善,整体美感接近完美。为雍正珐琅彩瓷的产烧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此杯釉质细腻致密,胭脂红彩发色纯正沉稳,色若绛霞,美如宝石。纹饰采用了雍正、乾隆时盛行的组合形式,这些花草藤蔓纹饰洋溢着繁复和动感的巴洛克风格,十分特殊。
明崇祯 青花“西施范蠡”故事图花觚
H:43.3cm
来源:Kate Davson, nee kate Foster女士(1938—2020)英国资深瓷器经纪人,1959年就职苏富比,并建立慕尼黑办事处。
此花觚器身以弦纹分隔三层纹饰,上部绘人物故事纹为主题纹饰,画笔娴熟流畅,一气呵成,青花发色明快,釉面白中泛青,肥腴滋润,釉面洁净,堪称明末青花器的翘楚之作。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记载:“这一造型的花觚为崇祯时新创的器型,影响至清初,于顺治、康熙时最为流行。”崇祯青花瓷器的人物故事题材较前更为广泛,受晚明高度发达的版画业的影响,出现大量取材于版画和小说插图的有关历史、戏剧故事的题材。本品即为一例,其典故曰:西施范蠡。画面中举竿垂钓者为范蠡,而提篮之美人正是西施,着意表现文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隐逸思想。
编辑|余一
校对 | 嘉琪
资料、图片|北京保利、永樂拍卖、北京十竹斋、北京博乐德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收藏拍卖杂志”(ID:scpm200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