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2022|破坏力、萎缩、世代交替与新生,艺术机构的生态变化

分解2022|破坏力、萎缩、世代交替与新生,艺术机构的生态变化

 



# 美凯龙艺术中心开馆

UCCA “马蒂斯的马蒂斯”延期至2023年

余德耀逝世,余至柔接任馆长,余德耀美术馆开启第二篇章

丁泽华出任松美术馆馆长

德基美术馆升级改造后举办首个当代艺术展

# 广东时代美术馆宣布暂停展厅项目

# 没顶美术馆开馆

頌艺术中心开馆

星美术馆开馆

# ASE基金会开幕

当下青年艺术奖

the soil collection收藏计划成立





编辑 / Ying

图片致谢相关艺术机构以及艺术家




回顾2022年的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生态,新冠疫情与战争产生的破坏力量,令人始料未及。


农历新年结束不久,俄乌冲突爆发,人们还在战争本身带来的震惊中尚未平息,未曾想到这场发生在欧洲的局部战争如此迅速地波及了2022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图景:法国北方省宣布暂停马蒂斯作品的借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2年重磅展览 “马蒂斯的马蒂斯”被迫延期。虽然作为一个偶发事件,它对整个艺术生态的影响有限,但在更大、更长远的视野中,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在当下国际艺术交流过程中重新审视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动态关系的重要机会。这两种趋势间的此消彼长,势必会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进入3月,新冠确诊人数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防控力度加大,让艺术机构,尤其将售票作为重要收入来源的大型美术馆面临着2020年疫情爆发来最严峻的挑战。上海的大部分美术馆从3月上旬日至7月初经历了近四个月的闭馆,全国其他城市也因为防控需要经历了间歇性的闭馆。12月初防疫政策快速放开,在大量城市人口感染继而康复后,仅仅过去一个月有余,三年来由新冠疫情以及防控造成的,笼罩在艺术机构上方的阴霾几乎已经烟消云散,同整个社会生活在过去一个月中的急速转变一样,令人唏嘘。


疫情与战争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可以很快消失,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艺术机构的改变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8月,广东时代美术馆宣布暂停展厅项目,消息一出令无数人扼腕,也再次将非盈利美术馆的生存命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主要经济来源单一的美术馆,在该经济支持因各种原因无法持续的情况下就会立刻变得十分脆弱。但从经营性收入、捐款、董事会、基金会、政府拨款等多渠道获得支持的西方美术馆模式又面临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重重困难。经济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其他艺术机构也很有可能会面临广东时代美术馆所面临的资金来源萎缩的问题。


2022年艺术机构也不只有令人遗憾的消息,多个新的美术馆、艺术机构、藏家加入中国当代艺术的版图。1月初,美凯龙艺术中心在798开馆;3月,南京德基美术馆升级改造后首个当代艺术展开幕;邻近年末,没顶美术馆、頌艺术中心、星美术馆先后对公众开放。2022年我们也经历了告别与承接,余德耀先生三月因病去世,他的女儿余至柔在八月接任了余德耀美术馆的馆长,并启动了美术馆第二阶段的战略计划;同样在三月,年仅24岁的丁泽华正式接手松美术馆,成为国内最年轻的美术馆馆长。我们看到更多藏家以多样的形态投入实践:ASE基金会、“当下青年艺术奖”、the soil collection收藏计划带着各自的关注议题为当代艺术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看2022,比印象中好一点,痛苦更远,问题更近。







美凯龙艺术中心开馆



 

美凯龙艺术中心





2022年1月14日,由红星美凯龙控股支持,艺术赞助人车宣桥创立的非营利艺术机构美凯龙艺术中心开馆。美凯龙艺术中心以北京798园区内一栋总面积900平方米的两层建筑为基地,联合全球艺术家、策展人和泛文化艺术工作者,以多形式的持续共同工作构建一个专注于视觉发明的实践场域,成为当代艺术版图上的新形态文化坐标。


自开馆以来,美凯龙艺术中心先后举办了由富源策划,呈现方迪、李明、彭祖强、沈莘、陶辉五位年轻中国艺术家委任影像作品的展览“大象出走”、 美国华裔艺术家张怡 (Patty Chang) 的个展“我们都是母亲”和中国艺术家童文敏个展“从南到北”,以及于近期开幕的,由美凯龙艺术中心总监杨北辰策划的“谁拥有自然?”研究性系列展览的第一章“多物种之云”,同时上海特别项目空间“花厅计划”也在持续进行,从这些展览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凯龙艺术中心维持着自身的特质:对本土以及年轻艺术家的高度关注,对新媒介的侧重,以及偏向研究性的、面向专业艺术群体的议题。





 

 

上图:“大象出走”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


下图:“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








UCCA“马蒂斯的马蒂斯”延期至2023年



 

亨利·马蒂斯,《自画像》,1918年

布面油画,65.5 × 54.3 cm

玛丽·马蒂斯向法国捐赠,保存于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 - 康布雷齐,1978年,奥塞美馆,巴黎

图片由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 - 康布雷齐/DR提供

© Succession H. Matisse 2021





2022年2月25日,俄乌冲突爆发后的次日,法国北方省省长克里斯蒂安·波烈 (Christian Poiret) 宣布因无法确保展品的安全以及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暂停向中国出借画家亨利·马蒂斯作品,也同时暂停该省与中国文化机构的一切合作。这一声明直接影响到亨利·马蒂斯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原定于2022年3月26日在北京UCCA开幕的“马蒂斯的马蒂斯”。

2022年3月3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发表声明称,虽然尚未接到来自法国方面的官方通知,但展览筹备工作已暂停,“马蒂斯的马蒂斯”将延期举办。2022年是UCCA成立15周年,年度大展在开幕前一个月突然宣布延期无疑为美术馆带来了挑战。值得庆幸的是,波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是表达了合作的可能:“希望在一切平静下来之前,不排除在一两年内再将这些作品借出。”在波烈接受采访的十个月后,在UCCA日前发表的2023年展览计划中,我们看到了“马蒂斯的马蒂斯”的回归,该展览将于2023年7月15日至10月15日在北京UCCA举办,并在11月4日巡展至上海UCCA Edge


尽管面临意外带来的挑战,2022年UCCA依然举办了11场展览、158场公共项目、接待参观343086人次。




 

 

上图:“刘小东:你的朋友”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下图:“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2,摄影:孙诗








余德耀去世,余至柔接任馆长,余德耀美术馆开启第二篇章



 

余德耀





2022年3月18日,印尼爱国华侨、企业家、艺术慈善家和收藏家余德耀因胰腺癌晚期医治无效在香港病逝,享年65岁。余德耀自2004年起以企业家身份正式踏入当代艺术领域,于2007年创立余德耀基金会、2014年创办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秉承“收而不藏”、“百年树人”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将亚洲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舞台。余德耀的离世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悼念。同时,余德耀基金会、美术馆的后续发展也令人关注。

2022年8月,余德耀美术馆宣布由余德耀的女儿Justine Alexandria Tek (余至柔) 接任美术馆馆长。余至柔于2015年10月加入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任执行CEO,并于2017年出任余德耀基金会总监,任职期间带领余德耀美术馆成功落地一系列国际大展,包括“雨屋”、“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回顾展”、“安迪·沃霍尔:影子”等,促成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与卡塔尔博物馆群的合作。2022年11月初,余德耀美术馆宣布启动第二阶段的战略规划——“流动的美术馆 (YUZ FLOW) ”。作为其首个重点项目,位于由上海瑞安新天地打造的上海蟠龙天地的余德耀美术馆新馆计划于2023年春建成开幕,以“一个主展区+多个触发器”的全新模式开启美术馆的第二篇章,逐步将其整体布局从“白盒子”模式转为“卫星网络”。


 

 

上图:余德耀美术馆新任馆长Justine Alexandria Tek (余至柔)


下图:余德耀美术馆新馆设计效果图,© HBAarchitecture








丁泽华出任松美术馆馆长



 

松美术馆馆长丁泽华





由收藏家,华谊兄弟创始人、董事长王中军在2017年创立的松美术馆所有权的变动在2022年浮上台面。在经过近3个月的休馆后,2022年3月18日,松美术馆宣布北京松泽艺术中心总裁、收藏家丁泽华正式出任松美术馆馆长,全面负责未来松美术馆的运营与管理。24岁的丁泽华成为了国内最年轻的,首个“95后”美术馆馆长。丁泽华的父亲是钢铁集团的实业家,他从15岁开始收藏当代艺术,涉猎20世纪以来丰富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丁泽华担任馆长后的首个展览,由汪民安策划的“节奏与迭奏”中,跨越半个世纪,涵盖40余位中国当代重要艺术家的近50件作品中有近一半来自他的收藏。这一展览之后,松美术馆举办了由崔灿灿策划的“断裂的一代”90后群展,集中展现了14位(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上图:“节奏与迭奏”展览现场,松美术馆


下图:“断裂的一代”展览现场,松美术馆








德基美术馆升级改造后举办首个当代艺术展



 

德基美术馆





2022年7月21日,德基美术馆迎来升级改造后的首个当代艺术展览“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 德基美术馆是由德基集团在2017年创立的非营利艺术机构,坐落于南京新街口德基广场二期内,是南京长江路“博物馆大道”的一部分,处于城市商业中心与文化核心地带的交汇处。2019年德基美术馆开始进行升级改造,历时两年,于2021年10月重新开幕。改造后的德基美术馆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将陆续开启现当代特展厅、现当代艺术常设厅、中国古代艺术常设厅,同时持续扩展公共艺术项目。

德基美术馆还公布了在南京副城市中心仙林建立第二个展馆的计划,该展馆将由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建造。依托实力雄厚的德基集团,德基美术馆拥有长达二十余年的中国古代艺术的典藏和研究脉络,并于过去五年间逐步建立了现当代部分的典藏、研究与展览体系。



 

 

上图:“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展览现场,德基美术馆


下图:德基美术馆仙林馆设计俯视效果图,图片由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提供









广东时代美术馆宣布暂停展厅项目



 

广东时代美术馆





2022年8月17日,广东时代美术馆宣布暂停展厅项目:2022年10月8日展览《河流脉搏——穿越边界交叠的世界》结束后,美术馆19楼展厅项目将暂停。计划中的展览、收藏、出版及公共项目将延期至2023年年底之后。在此之前,成立于2018年的时代艺术中心(柏林)已于6月宣布暂时告别。

美术馆的出资方时代中国所处的民营地产行业近年来的困境是导致展览项目暂停的主要原因。2003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成立,2010年底,时广东代美术馆新馆正式开放,2023年美术馆走过了20年的历程,时代中国已无偿投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2017年初,广东时代美术馆试图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参照公司股份制结构,设立数十个董事以出借资金的方式来组成基础资本金,通过封闭信托的模式产生的收益来提供美术馆运营所需要的资金(2017年美术馆的提出的年度总费用为1270万元),但因只有杜杰以为参与而失败。自展厅项目暂停至今,美术馆还在持续展开线上和社区项目。


 

 

上图:林从欣,“猪仔叹和毒物赋”展览现场,广东时代美术馆2021


下图:“河流脉搏——穿越边界交叠的世界”展览现场,广东时代美术馆,2022









没顶美术馆开馆



 

没顶美术馆展厅内部





2022年10月27日,没顶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没顶美术馆位于上海市崇明岛西部的绿华镇,美术馆占地约40亩,前身为绿华养鸡场鸡舍,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 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

作为⼀个推动和展示当代艺术为主的多功能艺术机构,一个与自然生态紧密结合的当代美术馆,没顶美术馆致力于创造和实现新时代的艺术想象,除了提供丰富的与⾃然环境接触的机会,没顶美术馆将支持当代艺术的实践和探索,并期待形成⼀个更具有活⼒的当代⽂化前沿基地。开馆展览包含4个板块,包括主题展“我们从别人那里借梦想,像债一样”、驻地艺术家展场“金锋:软如棉,硬如针”、常设展“登陆”,以及品牌合作展“MOMO PLANET:梦境融合”。


没顶美术馆馆长徐震如此回应成立没顶美术馆的目的:“我们其实就是想要去玩这种艺术集体主义生活的游戏……我更多时候一直处在随时与同伙们一起出发去做艺术项目的准备中……很多时候,团伙里的角色比艺术家身份对我来说更有存在感。”





 

 

上图:“我们从别人那里借梦想,像债一样”展览现场,没顶美术馆


下图:驻地艺术家展场-金锋“软如棉,硬如针”,没顶美术馆








頌艺术中心开馆



 

頌艺术中心





2022年10月29日,由苏芒创立的頌艺术中心正式开馆,开馆展“頌之回响:追溯穿越时空的精神与美学”同时开幕,展览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总顾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总策展人、苏芒担纲出品人及策展总监、段少锋担任策展人,汇聚了2000年后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与798有着深厚关系的22位重要艺术家,讲述20年来艺术与时代的共情。

頌艺术中心位于798艺术区,由建筑设计师Howard Jiho Kim操刀空间设计。頌艺术中心的愿景是成为最具创新性的艺术机构,成为艺术与时尚、与文化、与商业的连接器,汇聚重要的艺术家、收藏家、文化学者、演艺明星、时尚人士和企业品牌负责人。通过展览、演出、论坛、活动、艺术衍生品等形式向大众提供高品质、活跃的生活服务。2023年頌艺术中心与没顶画廊合作推出首展“幻觉乱码”。本次展览由艺术家徐震担任策展总监,孙啟栋担纲策展,苏芒担任出品人,汇集了没顶画廊力推的12位新锐艺术家,艺术中心2楼 “藏家厅”首展由苏芒策划的“加速景观”也同时开幕。





 

 

上图:“幻觉乱码”展览现场,頌艺术中心


下图:“加速景观”展览现场,頌艺术中心








星美术馆开馆



 

坐落于黄浦江边的星美术馆





2022年12月30日,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瑞宁路111号的星美术馆携开馆展“开启START”正式向公众开放。星美术馆由何炬星筹建创立于2015年,致力于对艺术、艺术家、艺术与政治、社会、自然形态等一切关系的研究,并持续推动先锋、独立和思辨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现场。

开馆展“开启START”第一季由创办人、艺术研究学者,馆长何炬星带领美术馆策展团队策划,呈现来自全球85名 (组) 艺术家的88件作品,这些作品均为何炬星的个人收藏。作为星美术馆开馆布局的第一篇,“开启START”似乎在重提中国艺术在新的时间历史中的精神价值和贡献,又像似开启了一个以中国视角参与再塑国际艺术史的宏大愿景,而在当下约定俗成的流行范式中他们又颇具超越地将经典弃之于“时间线索”和“主题性”之外,用何炬星的话说:他希望艺术家及其作品可以自成时间和丰碑,而不是被时间编排和主题定义。在星美术馆整体策划中,开馆展由四个连贯的展览组成,分别为“开启START”第一季至第四季,每季历时5个月,为期2年。每一季从不同视角来构建1960年代以后至今的当代艺术历史。





 

 

“开启START”展览现场,星美术馆








ASE基金会开幕



 

ASE基金会创始人:Joan张琼





2022年9月22日,ASE基金会在上海瑞金大厦开幕。ASE基金会由投资人、收藏家张琼(Joan Zhang)创立,是一家立足于中国,拥有全球视野的非营利性基金会,致力于支持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发展及学术层面的研究整理。基金会的四个功能为:永久性艺术收藏、ASE·空间、ASE艺术图书馆和艺术赞助项目。除此之外,基金会强调对青年艺术家及艺术策展人的扶持与赞助。

ASE基金会永久性艺术收藏除了专注于世界范围内展现当代文化和精神的艺术作品,更侧重于受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启发的当代艺术作品的线索梳理。同时基金会持续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中国70、80及90后艺术家的作品。ASE·空间的基金会开幕展“STAGE/TIME”从这一系列的收藏及其背后线索出发,呈现一场关于图像与空间、身体与声音、视觉与表演艺术的对话。策展人Ágnes Berecz关注艺术劳作中的表演性,展出作品多与音乐、舞蹈、戏剧以及姿态、节奏等元素相关。随着ASE·空间的开幕,第一间ASE艺术图书馆亦同时向公众开放。图书馆作为针对ASE艺术收藏的研究空间,也将成为与各领域艺术研究、创作者交流学习的场域。图书馆精选的2000本专业书籍,涉及艺术家画册、展览图录、艺术史、艺术理论、技法工具书及音乐、舞蹈、建筑、室内设计、时尚与设计及摄影等相关方向。


 

 

上图:“STAGE/TIME”展览现场,ASE基金会-ASE·空间


下图:ASE艺术图书馆









当下青年艺术奖



 

当下艺术空间





由三位青年收藏家,张畅,张恺镕,刘麟瑶以及博乐德文化集团董事长邓小红一同创办的当下艺术空间,在2022年发起并主办了公益艺术奖项“当下青年艺术奖”。该奖项旨在支持和激励青年艺术家在当下国内外语境中的创作和实践。从2022年开始,奖项每年邀请五位活跃在当代艺术前沿的专业人士担任提名人,从45岁以下的中国和华裔青年艺术家中举荐候选人。2022年度的五位提名人分别为陈立、陈玺安、陆寻、缪子衿和郗少男。

本年度获提名艺术家是(按姓氏拼音排序):郭城、顾幸子、林舒、麻剑锋、蒋子琪、韩笃一、韩子石、谭婧、唐潮、谭敏晴(香港)、王玉钰、王梓全、武子杨、熊佳翔、薛萤、杨乃昀(台湾)、杨威、于航、袁中天、张联、张文心、赵之亮、钟云舒、xindi、朱荧荧。奖项每年特邀策展人根据年度主题,邀请部分被提名艺术家参与同年于北京当下艺术空间举办的专项展览。展览结束后,由国内外三位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将从全部候选艺术家中最终评选出二位授予“当下青年艺术奖”,并予以奖金鼓励。2022年11月19日“转角见!当下青年艺术奖2022”年度特邀展于北京博乐徳艺术中心6层当下艺术空间开幕。展览特邀策展人为李佳,参展的八位艺术家均来自本年度当下青年艺术奖的入围名单。



 

 

“转角见!当下青年艺术奖2022”展览现场,当下艺术空间








the soil collection收藏计划成立



   

   

the soil collection联合创始人:郭佳鑫Vince(左)、杨佳霖Aria(右)





2022年11月,由两位90后藏家郭佳鑫和杨佳霖所创办的the soil collection收藏计划宣布成立,并于2022年11月12日在位于上海衡山路的策展实践与跨学科研究事务所totalab举办首次收藏项目展览“迅疾传播:僵尸多重生命与幸存者之爱”,呈现the soil collection在最近三年中所收获的部分当代艺术作品,分别来自艺术家Tarak、陈天灼、傅强 (Owen Fu) 、何翔宇、胡为一、李泳翔、刘任、沈心怡 (Sydney Shen) 、单慧乾 (Sin Wai Kin / fka Victoria Sin) 、王加加、于吉。展览由totalab的创始合伙人袁佳维策划。

the soil collection作为一个融合了两位年轻藏家的收藏以及对收藏的见解和艺术市场看法的收藏项目,希望通过展览、通过连接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激发持续的对于艺术基本问题的讨论。the soil collection在未来项目的规划上将为两大板块:针对已有藏品的游牧式策展;以及针对年轻艺术家的委任赞助型收藏计划的实现。the soil collection作为一个纯粹的收藏计划试图形成基于年轻一代对于收藏的可持续思考,因此除了收藏作品之外,也会不定期举办收藏项目展览,并且资助艺术家完成他们在其他机构,或者大型商业画廊无法实现的实验性项目。



 

 

“迅疾传播:僵尸、多重生命与幸存者之爱”展览现场

totalab x the soil collection,上海

摄影:Alessandro Wan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rt Ba Ba”(ID:Art-Ba-B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