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社区背景
2022年是中韩两国建交30周年,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年”。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设计是时代的艺术。中韩在文化领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中韩两国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在文化上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文化增友谊,同行创未来。TopS+中韩国际设计周始终将积极促进和推动中韩设计与文化交流作为目标,立足设计产业转化工作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为了更好地促进中韩两国青年的交流热情,构建设计交流平台,我们在韩国国会举办TopS+2022第三届中韩国际设计周,意义深远。
中韩国际设计周全球融合设计学习社区聚集来自全球范围内众多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术人才。本学习社区将致力于构建完善的设计学习生态体系,促进社区成员的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成果转化。全球融合设计学习社区将携手更多平台共同打造社区的精品内容,形成完善的设计学习生态体系,汇聚众多设计思想的星光,以形成更大的设计共同体。
学习内容
1.讨论国内外设计师必读设计类书籍。
2.研究SSCI、KCI等高质量学术论文。
3.提供韩国博士毕业论文的选题及研究方法等指导(限教师组)。
4.分析交通工具设计、工业设计、服务设计、智能设计、信息设计等优秀设计案例。
5.讲授设计统计学、统计分析、数据分析等相关知识并掌握SPSS、AMOS、RStudio统计软件。
6.学习相关设计软件。
7.了解设计领域前沿的研究课题与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8. 突破学习设计的思维禁锢,跨文化、多维度了解设计方法,拓展设计视野。
学习方式/申请方式
微信+腾讯会议(周末学习)
申请方式:提交至邮箱topsuperdesign@yeah.net
1.学生组:提交个人简历、作品集等发送到邮箱
2.教师组:提交个人简历、科研情况等发送到邮箱
学习费用:免费
申请截止时间:2023.01.06
社区福利
1.训练归纳总结与反思能力。
2.与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与互动。
3.学习成果优先参加中韩国际设计周、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韩国)及其系列活动并在全球进行展出。
4.优秀社员有机会获得推荐到中韩企业实习的机会。
5.跟随社区导师探访世界设计名校的校园生活并解读学校的设计教学理念。
申请对象(学生组)
1.本科生(在读)、硕士研究生(在读)及以上。
2.希望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热衷于设计专业的研究,学习与讨论。
3.具有洞察能力与解读能力,并与小组社员进行互动和讨论。
4.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5.掌握基本英语或韩语能力。
6.掌握常用设计软件或者统计软件。
7.掌握基本手绘能力。
8.参加中韩国际设计周的志愿者优先考虑。
9.限制15人。
10.缺席两次课程视为自动放弃学习机会。
申请对象(教师组)
1.韩国艺术设计类在读博士的高校教师。
2.能够按时完成进度并进行科研经验分享与互助指导。
3.希望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热衷于设计专业的研究,学习与讨论。
社区导师
(以首字母为序)
陈玮文:清华大学信息艺术与设计专业博士
陈扬: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人机交互设计专业博士
高慧乐:首尔大学(韩国)工业设计专业博士
李振戬:弘益大学(韩国)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博士
李梓俊:兰卡斯特大学(英国)设计专业博士
闵歆乐:弘益大学(韩国)空间设计专业博士
谭林宣:武藏野美术大学(日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博士
熊雪:同济大学设计专业博士
谢渊:南京大学文化哲学专业博士
杨叶秋:米兰理工大学(意大利)环境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
周逸煊:釜山大学(韩国)设计专业博士
行业导师
(以首字母为序)
胡宏伟:韩国世翰大学外籍教授、韩国朝鲜大学设计学博士、中韩工业设计产学研融合研究院院长。
蒋建华: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华东区副总经理、苏州洛客运营中心总经理。
简国全:吉利中国设计中心CMF设计经理。
梁哲:中欧国际设计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欧盟艺术文化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
王笑天:考思未工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邹佰晶:韩中设计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任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韩国东明大学设计学博士。
组织机构
支持机构:中韩国际设计周、韩国弘益大学中国校友联合会
主办机构:韩国弘益大学陕西省校友会、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南京校友会
优秀作品展示(第二期)
设计作者:徐世博、赵薪、赵文慧、吴明甜
设计作者:李蕾、李海铭、张子洋
优秀作品展示(第一期)
设计作者:丁毅,陈蔚,李蕾
设计作者:王欣,徐世博,高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圭設計學社”(ID:qingguishej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