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 | 无界新展 | 雕塑瞬息的生命之象

2022年12月 | 无界新展 | 雕塑瞬息的生命之象


 




有一次有人问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您是如何创造出《大卫》这样的巨作的?他说:很简单,我去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大卫就诞生了。

 

“凿出自己心中的大卫”正是雕塑这一呈现内心之象的艺术形式的动人之处。12月24日,无界美术馆新展【瞬息——李超×程一峰 雕塑双人展】,通过呈现两位艺术家的系列雕塑作品,展示他们通过隐藏在自然之中的法则以及造型技艺,把对世界的体验和内心的幻象结合起来,最终完成一次直抵本质的心灵之旅。

 

行走、探索、与自我对话,而后用艺术创作进行表达,李超和程一峰则用雕塑回答了个体生命在时空流动中的思考和启发。

 








 

 



李超,一直以来擅长以当代雕塑媒材重新阐释中国传统山水的新意。正如他本次带来的《序山水》系列作品,以缅甸木莲、大理石、橡木等材料再现中国山水画中的山川河流、草木树石,国画中流畅、俊逸的笔触和线条,纷纷从看上去像是丝绸的雕塑中浮现,虚实相交,在雕塑和山水画中建立奇妙的连接,让人耳目一新。

 

《Where is your hero?》系列以同样的手法,将黑色花岗岩、檀木、大理石等坚硬的材料雕刻成柔软的丝绸,其下是肃穆的面孔、蜷缩的人体、英雄符号、头盔、婴儿等形象,似乎在等待被人揭开,一窥真相。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的李超,学生时期最主要的消遣是看动漫,而随着动漫书到动画片、银幕超级英雄电影,继而到游戏机和手游,他看到各种形象标签、价值观纷纷涌现,但却像是魔术师手中的把戏,让人晕头转向,似懂非懂。“像是透过一块布往外看,或者往里看。”于是李超将这种感觉用雕塑呈现,在大理石或实木打造的“薄纱”下掩盖着各种在消费过剩的时代里被忽略的流行文化的真相,而这正是我们的日常。

 



 

   

   



创作艺术作品亦即一场求真之旅,无论是《序山水》还是《Where is your hero?》,李超都呈现出山水或是当下流行文化的“中间形态”,引发人们揭开面纱、获取真实的冲动,带来一次对生命真实的心灵渴望。

 







 
 



程一峰的作品以年份记录他的创作历程,大概与他的“雕塑造型的基因存在于自然的每个角落,真正的雕塑家并不发明雕塑形态,只需要从自然中发现与选择。”的理念相契合。

 

此次展出的雕塑作品,以太湖石为灵感,是他藉自然形态的牵引去探索空间构造的趣味与可能性的实验。他说自己的目标是将自然碎片词汇“翻译”成现代雕塑语言,并完全依据自己的意志去把握材料、空间、形态、力、势等要素,用作品探索远离自然的都市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精神联系。


 


 



作为国内较少有的、一直专注于抽象雕塑创作的艺术家,程一峰追求对形态与空间进行自由表现,因此他将沙石、水滴、落木这些自然碎片聚合、碰撞、融合成为饱含情感的形体与符号,将自然景观缩影和简化为纯粹的精神和美学体验。

 

此外,程一峰以代表中国器物文明的铜为主要材料呼应天然、远古的石头,既表达人在时间中发展出的改变自然的力量,也表明当代人仍可以在合成时代中,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在体验,最终回到山石和自然之美中。

 



 

 



雕塑创作是程一峰发现自我和链接世界的工具,他认为我们正面对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的生存环境,当不断迭代的科技把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他希望能用雕塑单纯质朴的特质,解开外界的束缚,让人回归纯粹。

 



 


 




虽然李超与程一峰用不同的材料、风格传达各自的生命经验和思考,但都不约而同地以抽象的方式呈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阐释和探索,并期待一种更直抵内心的生命追求。

 





   



瞬息——李超×程一峰 雕塑双人展


   



   


李 超

加拿大中华文化艺术总会会员

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理事

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教师

 程一峰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理事、副秘书长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

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时    间

2022年12月24日-2023年1月8日

(逢周一闭馆)

10:00-17:30


地    点

珠海格力海岸COAST PARK滨海商业1栋2F

无界美术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oast无界文化”(ID:CoastParkWJ)。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