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 | 三秦大地 古今同辉 | “福泽东方”闪耀古都西安

2022年11月 | 三秦大地 古今同辉 | “福泽东方”闪耀古都西安


 

11月15日,“福泽东方”第七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作品巡回展在陕西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开展。


此次巡展是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展继福建博物院首展、台北友生昌艺术空间巡展之后,首次在秦汉印故乡展出,意义非凡。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




 

展厅现场




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中华文化的演变发展同步,逐渐衍生出众多的艺术流派,其中,宗秦法汉乃是篆者躬行实践的百年定律。以三秦大地为本源的印学流派,就是中国印章史上的一座高峰——印宗秦汉。


同时西安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都曾在这里建都,帝都的兴亡遗存下来的古物金石十分丰富,正大气象的审美,深深地印在了西安这方土地中。





 

部分评委作品




“此次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展巡展,选择在西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陕西是秦汉印的故乡,西安又是篆刻艺术的重镇之一,选在藏有大量秦封泥的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有了游子归乡之感,同时这也是当代篆刻艺术与古代印章封泥的一次有机的碰撞,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七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评委、终南印社社长魏杰如是说。





 

展厅现场




 

评委作品




此次展览以“福泽东方”为主题,展出第七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优秀作品、评委老师佳作,共计60余件。


在大赛征稿期间,收到了众多来自陕西地区的投稿,魏杰对此次展览中陕西印人的优异表现予以高度评价。“陕西作者除金银铜等奖项各有斩获外,仍有十多位作者入展或入选,他们从明清流派印到秦汉战国风格,从工稳到写意,可以说尽显芳华,从获金奖的赵安到获创新探索奖的靳晓坤,都是本次展览的亮点。”





 

金奖作品  赵安  作




 

创新探索奖  靳晓坤  作




千年古都的文脉豪情于方寸金石间流转,端庄高古、遒健饱满、娟秀文雅……作品展现了多元化的流派风格、高度整饬的印刻水平、自觉繁荣的传承脉络。


第七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评委、陕西省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岐岖称陕西印人在作品的表达上有着良好表现,大赛的水平也在稳步提升,“陕西是全国的文化大省之一,最早成立的终南印社、骊山印社、石门印社以及陕西省书协篆刻委员会等,都致力于关注与培养年轻的篆刻爱好者。参赛的西安印人,风格继承了秦汉印风,也代表了当代西安中青年篆刻艺术的水平。希望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可以继续发挥品牌效应,让更多的中青年篆刻爱好者参与进来,发现篆刻人才,培养后备力量,为两岸篆刻爱好者永久提供一个发展平台。”





 

评委作品




 

展厅现场




西安选手赵安是本次大赛金奖的获得者,此次也是他第二次参加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他说:“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俨然成为印人们逐梦的舞台,把印人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在参赛的过程中,行囊中的书本、个人的思想都不断沉淀、更新,朝乾夕惕,永不停止。驻足三秦大地,眼观古都盛景,在西安的巡展延续了展览一向的高规格、高水平、高品质,给人以‘古’与‘新’的精神碰撞之感,使众多印人饮水思源,践行‘入古出新’这一理念,希望在今后的大赛中,能推出更多的青年印人,承前启后,薪火相传。”





 

金奖作品“致广大尽精微”“福泽东方”  赵安  作




 

展厅现场




韵承千古,展看未来,此次展览将从2022年11月15日持续到12月15日。


中国篆刻艺术连绵不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品格之一。


此次展览也将依托厚重饱满的陕西历史文化底蕴,凝聚古都璀璨的篆刻文明,更好地绽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倪仕旭  作





 

萧凯中  作





 

费胤斌  作





 

王吉鸿  作





 

姜轶  作





“福泽东方”第七届海峡两岸中青年

篆刻作品展西安巡展


主办单位

西泠印社

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福建省文物局

福州市委宣传部

福州市委统战部

福建博物院

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中国民协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

福州广播电视台


承办单位

文化生活报社

福州台江国投集团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

东方石艺城


协办单位

台湾印社

台湾中华印石艺术收藏协会

台湾友生昌艺术空间

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终南印社

浙派篆刻艺术研究院

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

福建省书法家协会

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

中国寿山石馆

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

福州市清卿薄意艺术研究院

福州市迹德大漆

北京尚古书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排名不分先后)



 



 

《文化生活报》版面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化生活报”(ID:wenhsh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