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王传英的子女在网上看到了志愿者为烈士画像的消息,便主动和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联系,希望志愿者能够为王其昌烈士画像。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得知家属的心愿后,第一时间对烈士的直系亲属进行了拍照,进行整体采像,并将这些照片传给有关绘画专家,由专家义务为烈士画像。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高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双拥志愿者协会,已经让一百多位烈士以画像的形式与家人跨时空团聚。
为烈士画像的善举不是个例。近年,全国多地都有开展为烈士画像的志愿行动,用画笔重现英烈的音容笑貌,为烈士家属留存一份特别的纪念。志愿者中有美院教授,有专职画家,还有公安局的模拟画像师,也有在读的高校学生等。
知名模拟画像师林宇辉,退休前担任山东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视听室高级工程师、山东省公安厅首席模拟画像专家,2017年退休后,他决定继续发挥余热,在4年内,为100多位革命烈士画像。
林宇辉与手绘烈士肖像图
淄博周村李学新老人今年109岁了,她的儿子韩其昌在1948年9月解放济南的战役中牺牲,未留下照片。每逢佳节,老人更是思念孩子。2022年2月,老人收到了儿子的画像,这是一幅全彩的军人遗像,眉目清秀的样子仿若新生。这幅画出自林宇辉之手,他以韩其昌父亲的照片为依据,成功复原了韩其昌烈士的相貌。
韩其昌烈士的109岁母亲和他的兄弟在看到画像时,激动不已。
“画像与写真不一样。人体存在密码,各个器官都有对称关系,有较为固定的尺寸。我不是复制,不是临摹,而是合理地分析。不仅要画皮,更要刻骨,通过骨骼结构寻到不得而知的面部比例,进而再现整个脸部形象。”林宇辉说。
模拟烈士画像需要画十几稿甚至几十稿,每一次修改都是为了更贴近烈士真容。
林宇辉在为烈士模拟画像
2021年起,青岛开启“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行动,随后又启动了“绘忆英烈”公益活动,一年中寻亲成功烈士105名,绘制英烈画像100幅,彰显了拥军之城的血脉传承。
王兆亮烈士的侄子、王东亮老人在得知这项活动后,向青岛市退役军人局提出了自己的心愿,想给三叔画张画像。青岛市公安局的模拟画像师崔娟警官,凭借一张70多年前的老照片,再加上王东亮老人的讲述,就用短短一周时间完成了创作,将王兆亮烈士的画像交到他的亲人手中。“烈士亲属的一句感谢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我每次最想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真像’。”崔娟说。
青岛市公安局模拟画像师崔娟(左)将自己创作的烈士画像交给王东亮。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画家赵鹏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水彩专业研究生张大蔚在这次活动中共同绘制了门官德烈士的画像。“我们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深度还原当年历史事件、战争场景,包括当年的衣装都进行了刻画,为的就是让家属看着满意。”赵鹏说,由于门官德烈士没有留下照片,他们几经周折,通过烈士亲属的照片,完成了烈士的画像。
青岛市“绘忆英烈”画像展
2021年底,在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孟祥斌遗孀叶庆华女士的牵线下,浙江省启动了“迎接建党百年,为百位烈士画像”大型公益活动。安徽师范大学6名学生志愿者在本次活动中,通过烈士外孙、孙子的照片或者亲人的描述,对脸型进行分析创作,反复打磨,直至最大程度来还原烈士的形象,完成了4幅烈士画像。
安徽师范大学志愿者绘制烈士画像
2021年,浙江师范大学团委联合美术学院开展了“为百位烈士画像”公益活动,来自美术本科生党支部的几名同学带着滚烫的爱心积极参与其中,让在战争年代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得以还原生前样貌,让先烈们与家人实现跨越时空的“见面”,以慰烈士家属们的思亲之情。
梁滢潇作 杨俊荣烈士画像
刘怡馨作 曹国启烈士画像
王小涵作 孟现俭烈士画像
今天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4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在一幅幅烈士画像中,我们看到先辈英烈的伟大奉献,也看到志愿者们敬仰烈士、传承红色血脉的诚挚之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术报”(ID:meishu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