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钟贤
《联合21-18》2021
麻布面油画
150 x 75 cm
阿尔敏·莱希 - 巴黎|马蒂尼翁荣幸呈现韩国当代艺术家河钟贤(Ha Chong-Hyun)的第四次画廊个展,展览已于2023年2月23日开幕,并将展至4月1日。
河钟贤
@ 阿尔敏·莱希 - 巴黎|马蒂尼翁
展期:2023年2月23日至4月1日
18 Avenue Matignon
Paris, 75008
周二至周六:早11点至晚7点
正在展出|阿尔敏·莱希 - 巴黎|马蒂尼翁
「河钟贤」
2023年2月23日 — 4月1日
河钟贤的英文拼音,可说象征着他在当代韩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其姓氏“河” (하) 相伴代辅音“ㅈ”(j),在发音上其实更接近英语字母“j”的发音而不是声母“ch”的发音。如果根据2000年生效的新韩语罗马拼音,他的名字则应该拼写为“Ha Jong-Hyun”。对于那些不会说韩语的人,我想知道是否能在一篇文章的篇幅中,让各位更深刻了解河钟贤如果是在自己的国家,将会以什么样的声音、语调和质地被叫唤称呼着,他的母亲、父亲和朋友都会叫他:하종현。
河钟贤
《联合17-98》2017
麻布面油画
180 x 120 cm
我特意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我与这位艺术家的相遇以来,名字便有着深远影响。虽然他是艺术史上的著名人物,是值得尊敬的当代艺术家,但对我来说,他首先是一位长辈。所以,要写任何关于河钟贤的文章,我的直觉是从他的名字开始。在韩国,名字被视为神圣的存在,以至于直接说出长辈的名字,无论是师长、父母、祖父母还是其他祖辈,都会被视为极其没有礼貌。因此当有必要提到长辈全名时,我们便会在念出其名字之后加上后缀“자”(ja),这便是出于礼节将人名转化为一种语言学概念,而不只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运用。河钟贤作为一名艺术家,对名字和语言也有着高度敏感的认知,尤其是关于他和他同时代的艺术家如何被谈论。在谈到韩国单色画流派以及其英译的“Dansaekhwa”这一术语时,他便表示,“我认为我们不能让西方为一个韩国艺术流派命名。对我们来说,尽管这名词有些陌生,但我们的艺术创作和“Dansaekhwa”(单色画)这一名词有着一定相同的基调和特性。”
正在展出|阿尔敏·莱希 - 巴黎|马蒂尼翁
「河钟贤」
2023年2月23日 — 4月1日
河钟贤出生于日本占领时期的韩国庆南道三清市。虽然他早年在日本南部的门司度过,但在朝鲜获得独立后,他在10岁时回到了韩国,在那里度过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分裂半岛的朝鲜战争结束六年后,河钟贤毕业于首尔著名艺术学府弘益大学。就在他毕业一年后,发生了 4 .19运动,这场学生运动推波助澜韩国首任总统李承晚下台并流亡国外。然而新的民主政府成立后存在的时间短暂,朴正熙于1961年发动军事政变上台,一直到1979年被暗杀之前他便是韩国的独裁统治者。正是在这种动荡的社会政治氛围之下,河钟贤参了加第二届巴黎青年双年展(1961年)、第四届巴黎双年展(1965)和第九届圣保罗双年展(1967),同时积极在韩国举办展览。他于1969年创立韩国前卫协会(Avant-Garde Association)并非偶然,那一年恰逢首尔国立现代美术馆(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开馆。对此,河钟贤表示是一种“迟来的幸运”,并且他一直批评韩国缺乏对艺术家的机构支持,以及保守的国家展览制度阻碍了年轻艺术家的实验。作为解决当时体制缺陷的一剂良药,前卫协会举办了艺术展览和相关活动,并出版一本由河钟贤本人参与编撰的期刊。
「河钟贤」
2023年2月23日 — 4月1日
必须强调的是,朝鲜战争后的生活充满了饥饿和贫困。韩国人才刚摆脱了日本政权的压迫,不用在自己的土地上过着二等公民的生活,但日本投降后的动荡再次使这个国家遭受重创。当时正值大饥荒,韩国人民只能靠美军用麻袋运来的粮食为生。河钟贤会小心翼翼地去除麻袋上剩余的谷物,并用麻布进行艺术实验。这是后续《联合》系列的起点。最大的麻袋大约有100乘80厘米,这便是他当时画作的尺寸。
河钟贤
《联合22-19》2022
麻布面油画
162 x 130 cm
《联合》(Conjunction)系列作品是河钟贤将油画颜料从麻布画布后挤压而出,接着使用各种工具(如调色刀或画笔)处理这些油彩痕迹创作而成的。在《联合22-19》(2022)一画中,白色油彩条纹沿着浅奶油色的亚麻表面垂直降下。这幅画中的颜料笔触给人一种视觉错觉,就像颜料在慢慢向下流动一样,但当你看到厚厚的颜料堆积在笔触上方时,它就像翻转重力;即使是从这大片油彩中拖下来的颜料也被精确控制,这意外地违背了观众对画家使用画笔手势所带来的表现力的期望和预设。油彩颜料之间的留白空间代表了颜料与面料之间的碰撞和相遇。该系列的韩语名称“접합”(jeop hap)是以汉字“接合”为基础演变而来的字词 ,“接”的意思是 “联接”(to connect),“合”含义是 “结合”(to combine)。对于河钟贤来说 ,这种结合不是关于它的效果 ,而是其中包含的行为 ,这是两种元素 (在这里指颜料和面料 )精确联接并结合的刹那,目的不是创造 一种新组合 ,而是促进它们交互现象所产出的体验 。
河钟贤
《联合22-19》2022 (细节)
麻布面油画
162 x 130 cm
由于河钟贤早期作品的简练用色,经常以白色油彩与大地色调的亚麻面料呈现出对比,因此西方艺评家便将河钟贤的作品归类为源自书法、禅宗哲学,甚至可能是韩国新儒家社会的极简主义美学流派。河钟贤及其同时代的艺术家拒绝这种解读方式,而现在的艺评家、策展人和艺术史学家也努力地为解读他的画作构建一个更完整的环境和背景,拒绝这种过于简化的理解方式。然而,这些论点可能会让读者进退两难:将河钟贤定位为韩国抽象艺术的关键人物,并强调他更可能被某些材料的形式所吸引而创作;还是将河钟贤视为对当时国家现实的热切回应,并作为一个激进的反动派,作品中充满了政治批判色彩。
河钟贤于其工作室,2016 / © 河钟贤 - 致谢艺术家与Kukje画廊 - 摄影:Kim Sang-Tae
韩国评论家李毅(Lee Yil)是河钟贤作品早期的推广者,同时也是其密友。他指出,韩国前卫艺术家创作的并不是反抗或抗议的艺术,而是参与的艺术。在此我想补充的是,要理解到河钟贤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政治条件下,光想要反抗是远远不够的,西方世界对“反抗”的理解方式在这里也并不适用。河钟贤这一代的所有韩国人都经常谈到他们挥之不去的饥饿和贫困,这在当时是完全无法逃避的现实。因此,正是积极的参与激发了河钟贤和同期艺术家们互相支持,能有饭吃、有创作的材料,并打造一个可以自由思考的群体。正是这种参与的过程,让河钟贤在严谨地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理解其运用的媒体所指向的社会性意义。也因为河钟贤投入了这样的混合性之中,方能打造出他称之为根植于韩国形式的抽象艺术语言。
—— Diana Seo Hyung Lee,,作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尔敏莱希 AlmineRech”(ID:gh_fb3f42edc87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