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DAC主创
《道生一》
这件历时八个月由DAC数字艺术中国和董亚楠等十余位数字艺术家共创的数字艺术画卷,以中国画散点透视方法和数字动画跨时空表现了北京经开区30年的发展和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展览中同时以15米巨屏呈现出数字交互绘画和纸本画卷两种形制,二者交相辉映,构建成科技与艺术融合共生的场景,被誉为“亦庄版的新《清明上河图》”,走入展厅的观众惊叹:“仿佛进入了亦庄的元宇宙”。
当人近距离观看时,画幅超出了视野范围,所以必须移动才能完成观看行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互动,同时也是观者跟画中时间概念同步,边移动变感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具象信息顺序涌来,与时间和空间对话。
作品中还生动反映记录了北京经开区的特色:无人机、无人车自动驾驶等:如无人机在城市上空飞旋,无人车为主要的车流,人们乘坐无人车去往各个商场。城际开过泡桐大道的树叶飞扬飘落,一步一景,生动表现每一处亦庄之美,亦庄之强。
很多观众看后都非常好奇这幅作品是如何进行技术处理的。技术上,在动态长卷部分,用动态图行的循环法则日线开发区日复一日的生产日常。这样体量的动态图行作品是非常少见的,技术上制作上对设备和制作都是挑战。观众在行走观看的过程中会看到开发区稳步奔跑在它的轨迹上,人们也许会思考自己人生轨道。这幅画的主角其实是这条马路,象征性的提炼了主干道荣华路的形态及其对开发区意义,透过它将时间具象化,透过奔走迭代对车流感受开发区的发展和探索精神。
作品利用数据进行可视化渲染,让观众深度体会到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技术美学魅力。此作品以经开区总产值为核心数据,以企业分布为次级数据,展示经开区高精尖丰富的企业数量和创造的骄人成绩。
《公元3012》
创作者:卜桦
《未来城市记忆》
创作者:田渊
《植物人脑电波计划》
创作者:陈琦
北京经开区是全球500强企业聚集地,中芯、小米、京东、拜耳、GE、京东方等高科技企业遍布城区,整个城区已经真正实现了无人驾驶等未来城市的场景。而现在艺术家在今天的创作中也越来越接受科技力量的介入,甚至可以说是主动拥抱科技。很多艺术家积极地将各种高新科技应用于作品的创作中。策展人王泊乔在策划展览时更多的思考的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底层基建已经突破了传统城市概念的地方体现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状态。艺术家在今天的创作,越来越接受科技力量的介入,甚至可以说是主动拥抱科技。很多艺术家们积极地将各种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作品的创作中,本次展览选择的很多互动作品已经模糊了观众和艺术家的身份概念,观众化身艺术家,使用数字工具、脑电波装置和传感器在艺术家构建的平台上进行自由创作,而他们的一举一动也被实时捕捉转化为不断更新迭代的数字艺术作品这可能是我们当前看到的最令人振奋的艺术与科技共生的场景。
关于策展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媒体艺术站”(ID:media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