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ART SG总监杨淑茵:财富涌入下的新加坡,打造一场枢纽型艺博会

专访ART SG总监杨淑茵:财富涌入下的新加坡,打造一场枢纽型艺博会

 








Industry


首届新加坡艺博会

ART SG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



我们始终试图打造一个枢纽型艺博会,一个能让画廊与东南亚和整个亚洲藏家见面的交易场所。




采访、编辑 / Ying

翻译 / 黎扬扬

图片致谢新加坡艺博会以及参展画廊




由瑞银集团呈现,The Art Assembly主办的首届新加坡艺博会 (ART SG) 于2023年1月11日至15日在新加坡金融区的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与观众见面。ART SG最初计划于2019年11月举办,因参展画廊与其他参与方表示需要更多筹备时间而暂缓,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ART SG又被迫多次延后。从2019到2013,虽然几经波折,但ART SG似乎等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有竞争力的舞台。





 

ART SG举办地: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





多方数据表明,疫情爆发后的三年来,大量的高净值人群流入了新加坡。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数据指出,新加坡为家族管理财富的私人机构——家族办公室 (Family Office) 由2020年底的大约400个增长到2021年底的700个。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利于商业的激励措施、税收政策、优良的基础设施、亲商环境、强大的法律体系、较高的生活标准和先进的医疗保健系统都是吸引财富流入的有利诱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之充分的筹备期,首届ART SG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60家画廊加入。在参展画廊中,有卓纳画廊、高古轩、佩斯、白立方、格莱斯顿画廊、立木画廊、贝浩登、Thaddaeus Ropac画廊等西方蓝筹画廊,还有16家来自中国内地的参展画廊。香格纳画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墨斋画廊、SPURS Gallery以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BANK、东画廊、Gallery Vacancy、德玉堂画廊于GALLERIES (画廊)  主展区亮相;HdM画廊、麦勒画廊、没顶画廊参加了供画廊呈献个展、双人展或专题展览的FOCUS (焦点) 展区;胶囊上海、Linseed Projects以及Tabula Rasa画廊参加了支持年轻画廊或的艺术空间的FUTURES (未来) 展区;Vanguard Gallery参加了呈献参与、运用及展示数字科技实践艺术的REFRAME (重构) 展区。





 

 

 

首届ART SG现场





作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艺术博览会,ART SG如何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怎样与当地社区建立联系?新加坡有着怎样的当代艺术环境?这里为何可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家?艺博会品牌不断增加是否意味着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关于这些问题,Art-Ba-Ba邀请到长期生活工作于东南亚,有着丰富艺术从业经验的ART SG总监杨淑茵一一解答。





     


杨淑茵

Shuyin Yang


杨淑茵长期生活工作于东南亚,曾于拍卖、画廊和艺博会工作,并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以及广泛的人脉网络。2017年,杨淑茵被任命为香港Art Central艺博会展会总监。


摄影:Joyce Yung






机会

Timing






Art-Ba-Ba:ART SG最初计划于2019年举办,当时The Art Assembly看到了怎样的机会决定在新加坡举办艺博会?




杨淑茵:


The Art Assembly是由三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博览会组织者Sandy Angus、Tim Etchells以及任天晋(Magnus Renfrew)发起的联合计划,重点关注亚太地区,旗下包括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Taipei Dangdai)、印度艺术博览会(India Art Fair)、悉尼当代艺术博览会(Sydney Contemporary)、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新加坡艺术博览会以及即将于2023年7月举办的东京现代(Tokyo Gendai)。团队一直以来对于东南亚都十分感兴趣。东南亚的人口接近于欧洲,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艺术收藏市场,还有新加坡这一拥有非凡基础设施的重要枢纽城市。

新加坡虽然是个小国家,但是人们十分热情,有世界一流的的酒店、餐厅、会议中心,周围被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环绕,所有的这些国家都有很长的艺术创作和收藏的历史。选择新加坡来举办一个针对东南亚市场的大型艺博会是十分自然的。


许多东南亚的藏家都习惯了为了一个个艺博会到处旅行。他们的足迹遍布全球,包括香港、伦敦和纽约等等,他们也曾多次去上海的艺博会。但我们得到的反馈表明,藏家们非常希望在他们附近举办艺博会。同样,新加坡的画廊也对于参加新加坡本地艺博会的机会表示十分欢迎。


我们当时认为2019年是为东南亚举办艺博会的好时机。然而后来疫情来临,这是我们不曾预料的。我们认为让藏家们能够真正接触作品、与画廊主和艺术家见面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不止一次推迟了计划,等到了2023年才举办这次艺博会。




展位:BE04 

  

白立方

White Cube


   

   

野口勇,Octetra (three-element stack),1965 (2021)

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 and paint

224 x 233 x 135.8 cm

©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Photo © White Cube (Theo Christelis)





展位:BE05

  

卓纳画廊

David Zwirner


   

   

凯瑟琳·伯恩哈特,《南非醉茄》,2022

布面丙烯及喷漆,244.5 x 305.1 cm





展位:BG02

  

香格纳画廊

ShanghArt Gallery


   

   

张恩利,《雪茄客》,2021

布上油画,150 x 150 cm





Art-Ba-Ba:这几年来新加坡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RT SG做了哪些调整和准备?




杨淑茵:


首先,我认为新加坡从疫情中恢复得很好。国界的重新开放十分顺利平稳,确诊人数一直保持稳定。画廊更加一致地认为新加坡举办艺博会的基础设施和支持条件很有保障。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财富涌入新加坡,来自亚洲各地的人开始移居新加坡,大量的家族办公室在新加坡成立,从2019年的400个增长现在的超过700个。新加坡保持了它作为东南亚中心的地位,不仅仅是金融方面,医疗、商业方面也是如此。


原本艺博会计划的规模是在80-100间画廊,你能从我们现在超过160家的参展画廊名单看出画廊对新加坡的认可。他们证实,许多藏家在新加坡十分自在,除了英文之外,中文在新加坡也十分普遍,可以用来谈生意和交流。另外,新加坡的法规设置使得运输、税收、自由港方面非常便捷,政府对于艺博会的举办也很支持。


新加坡有十分清晰的税收结构,尽管对于留在新加坡的艺术收藏会征收商品及服务税(GST),但新加坡对于出口艺术品没有税收。所以去往印尼、中国大陆、香港的艺术品是没有税的,办理手续的过程也十分清晰快捷。同时,我们有很好的自由贸易港和仓库等基础设施。许多藏家选择在购买地储存艺术品,储存在这里自由港的仓库。


我们的展望不变,但总体来说,新加坡作为艺博会举办地更有竞争力了。我们看到一些全球顶尖的画廊在新加坡任命了新的总监,还有一些画廊正筹备在新加坡开设空间。我们想要这个艺博会变成整个东南亚地区藏家的聚集处。近几年来我们用许多时间来搭建艺博会平台,真正意义上地巩固我们的价值主张,让我们的参展画廊名单更加有力,并保证我们充分地联系了VIP藏家。我们邀请了许多中国大陆的藏家,现代传播的的邵忠先生也是我们的顾问之一。对于已经在新加坡居住的中国裔藏家我们也充满兴趣,有一些在这里购买了房产或者设置了家族企业的办事处,我们也邀请他们来参观博览会。我们还邀请了来自香港、台湾、韩国、东京的VIP藏家。


我们一直以来都把新加坡看成一个枢纽,ART SG从开始就不是一个仅针对新加坡藏家的博览会,我们始终试图打造一个枢纽型艺博会,一个能让画廊与东南亚和整个亚洲藏家见面的交易场所。




展位: BC03

  

阿尔敏·莱希

 Almine Rech


   

   

亚力山卓·卡德纳斯,《奥德修斯》,2022

青铜、木材底座,189.9 x 48 x 13 cm

@亚力山卓·卡德纳斯





展位:BH02 

  

贝浩登

PERROTIN


   

 

凯莉·比曼. 《Party Gloves》, 2022

亚麻布面油画. 152.4 x 213.4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展位:BF03 

  

Thadaeus Ropac


   

   

玛莎·琼沃斯,《无题》, 2022

油彩、纸本(绘画背面),62 x 47.2 cm







新加坡与东南亚

Southeast Asia






Art-Ba-Ba:你对新加坡很熟悉,能否请你介绍一下新加坡的当代艺术环境?




杨淑茵:


新加坡的艺术基础设施十分完善。这里有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特别是新加坡国立美术馆 (The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是新加坡的国家地标之一。它的场馆是两个历史建筑,有最大的东南亚现代艺术馆藏。当它在2015年开馆的时候,真正意义上把东南亚地区的艺术置于世界舞台,意味着这个地区有世界级的博物馆、一流的策展,丰富的馆藏和高质量的巡回展览。这里也有新加坡美术馆 (Singapore Art Museum),展现了机构方面的当代艺术。新加坡双年展正在这里举办,是新加坡最大的双年展之一。


此外,我们也有很好的画廊生态系统。新加坡有两个主要的画廊区域,一个是丹戎帕迦公园 (Tanjong Pagar Distripark),那里有多家画廊以及新加坡美术馆的丹戎帕迦分馆(主馆所在的历史建筑正在翻新中)。另一个是吉尔曼军营艺术区 (Gillman Barracks) 有许多的国际画廊,比如中国的香格纳画廊、日本的Ota Fine Arts、Mizuma Gallery、马来西亚的Richard Koh画廊等等。


所以这里已经有大型博物馆和许多独立画廊,我们需要一个艺术市场的平台来汇集画廊,作为一个艺术市场和藏家的催化剂,聚集藏家、整合人脉网络。





 

 

上图:新加坡国立美术馆


下图:新加坡吉尔曼军营艺术区





展位:BI03

  

马刺画廊

SPURS Gallery


   

 

安德烈·布特兹,《无题》,2022

布面丙烯,139 x 102 cm





展位:BC08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Tang Contemporary Art


   

   

王茜瑶,《秋天的愿望》,2022

布面丙烯,油画笔,250 x 300 cm





Art-Ba-Ba:根据你在东南亚丰富的艺术从业经验,这里有着怎样的藏家群体?




杨淑茵:


东南亚艺术市场十分有趣,因为这里有许多专注于东南亚艺术的资深藏家,其中有一些也会收藏西方蓝筹画廊代理的艺术家的作品以及现代大师之作。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同代际的藏家,年轻藏家与父母一起收藏,也开逐渐始继承父母的私人博物馆这些年轻人大多在海外留学,有国际化的品味。他们对于数码艺术、NFT感兴趣,但同时也对于东南亚艺术十分忠诚。所以可以看到资深藏家和年轻人的收藏共同存在,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混合和平衡。这里也有很多新的藏家,刚开始收藏,想要就近看到丰富的作品,开始他们的收藏旅程




展位:1C03 

  

BANK 画廊

 BANK MABSOCIETY


   

   

陆扬,《電磁腦神教火神》,2020

丝线刺绣,金属结构 ,170 x 155 x 30 cm





展位:1D07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季鑫,《坠落》,2022 

布面油画,150×120 cm








枢纽型艺博会

As a Hub






Art-Ba-Ba:近年来亚洲的艺术博览会不断增加,例如Frieze 首尔、ART SG以及同样由The Art Assembly举办的东京现代,这是否会意味着一个竞争更加激烈或者更加繁荣的艺术市场?




杨淑茵:


艺博会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帮助画廊更好地和藏家连结,以及参与教育新的艺术爱好者。The Art Assembly组织了一些艺博会,比如台北当代,ART SG和东京现代,这是为了创造近距离和藏家以及观众交流的平台。我们对东南亚很熟悉,我们想要帮助画廊与地区进行更好的连结。

我们也意识到,面对更多的艺博会,画廊需要确保选择合适的艺术家,制造合适的化学反应。在选择艺博会展出和分配作品时,他们需要有有力的战略性决定。对于画廊来说思考哪个场所适合展示哪些作品也很重要。热门艺术家的作品的确炙手可热,很快就会被售出,但当你进入一个新的地区时,需要思考其他哪些艺术家也可以进行推广,获得关注。我认为藏家也想要认识新的艺术家,并且了解他们的作品。这也是画廊在不同展会推出丰富多样展览的机会。




展位:FC20 

  

麦勒画廊

Galerie Urs Meile


   

 

鞠婷,《琥珀 062322》,2022

木板丙烯,110 x 110 cm





Art-Ba-Ba:大型艺术博览会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ART SG相较于其他艺博会品牌希望展现出哪些特点?ART SG如何与当地艺术社区深入合作?




杨淑茵:


我们希望成为一个有国际水准又特点鲜明的展会,同时希望聚焦东南亚和新加坡的艺术创作,这里有十分出色的年轻艺术家,他们中的一些目前发展很好,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别的博览会不具备的展示机会。


我们一直把东南亚作为一个区域来谈论,但其实东南亚有11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和特点以及不同的艺术收藏。所以我们希望在展会画廊选择方面强调多样性,反映东南亚的多样性。与当地社区建立连接是我很喜欢的工作。我们在最初建立艺博会时就强烈地想要成为新加坡艺术生态的一部分,而不是做一个只是在泡沫里的展会。


首先,我们与当地艺术机构、关键人士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密切,共同给画廊产业注入活力。像我提到的,我们有很好的博物馆,所以我们设计了许多项目,鼓励我们的观众走进国立美术馆、艺术科技博物馆(ArtScience Museum)等机构,他们也会鼓励他们的观众与赞助人来到ART SG。其次,我们设计了十分全面的VIP项目,新加坡以及非本地的画廊都参与其中,包括艺术家导览、画廊参会、开放工作室、工作室参观等等。


最后,我们的艺博会还有“文化合作者 (Cultural Partners) ”单元,展示一些地区内重要的私人艺术空间,例如印尼雅加达现当代艺术博物馆 (Museum MACAN) 、曼谷的吉姆·汤普森艺术中心 (Jim Thompson Art Center) 、为大众尤其是学生和青年提供帮助的艺术慈善组织Art Outreach SG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 (NTU CCA) 。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目前在吉尔曼军营艺术区的临时场地中,没有完整的展览空间,所以我们邀请他们进行展览。给这些组织的展位是免费的,因为我们想要展现艺术生态中这些为大众提供艺术机会的组织。许多私人博物馆尽管是由藏家拥有,但他们十分注重对于公众开放。




展位:FC32 

  

HdM 画廊

HdM GALLERY


   

   

郑孟强,《空中花园》,2022

布面油画,150x110 cm





展位:FC38 

  

没顶画廊

MadeIn Gallery


   

   

徐震®,《新⼈01》,2021

玻璃钢、漆、钢,雕塑

230 (H) x 195 x 105 cm;

⽊质底座:40 (H) x 280 x 180 cm





Art-Ba-Ba:我们看到有多家中国画廊参与到本次艺博会的不同板块之中,请谈谈本次艺博会板块的设置。




杨淑茵:


我们设计了四个主单元,“画廊”单元将呈献由顶级国际和地区画廊带来的杰出展览。你会看到的画廊包括:佩斯画廊、阿拉里奥画廊、台北的诚品画廊、日本的灯塔·彼方 (A Lighthouse called Kanata)、德国的施博尔画廊 (Esther Schipper)……这些画廊都已经对于国际艺博会富有经验,为新加坡藏家选择了许多作品,会带来定制的作品展示。

其他的单元会让藏家对作品有更多的探索和互动。“焦点”单元是为了让藏家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这个单元中画廊会展示一位或者少量艺术家的作品。这个单元也有很多出色的画廊,比如在北京和瑞士有展览空间的麦勒画廊,洛杉矶的Various Small Fires画廊,纽约的albertz benda画廊,菲律宾的The Drawing Room,新加坡的Yeo Workshop、上海的没顶画廊会带来丁力和徐震®的双个展。

“未来”单元展现成立六年以下的年轻画廊,他们会带来为ART SG设计的年轻艺术家的展览。我们很幸运能有一些年轻但已有优秀声誉的画廊,比如首尔的P21,胶囊上海,刚刚在伦敦开幕新空间的北京Tabula Rasa 画廊,以及菲律宾的Tropical Futures Institute。我们也设计了“重构”单元展示数字艺术和NFT,这些作品用科技技术做成或有关科技,大多都在屏幕上显示。

除此之外,博览会还推出了呈现大型场域特定装置作品的PLATFROM (平台) ;特别策划的影像单元FILM (电影);旨在向年轻新晋收藏家介绍新兴艺术家的NEW/NOW (新兴/此时) 和Talks (座谈会) 等展览项目。




展位:FR11

  

胶囊上海

 Capsule Shanghai


   

   

陳麗同,《光曜結構(澄綠交匯)》,2022

拾得塑膠托盤、天河石、東陵玉、拉賈斯坦邦綠色大理石、不鏽鋼鏡面、鋼材、聚氨酯树脂、抗紫外線顏料,81 x 71 x 15.3 cm





展位:FR09 

  

Tabula Rasa画廊

Tabula Rasa Gallery


   

   

李涛,《咔哒2》,2022

铁、木、大理石、不锈钢 ,156 x 152 x 6 cm





展位:RE07 

  

Vanguard画廊

 Vanguard Gallery


   

   

啾小组,《白雪公主》,2022

数字绘画,模块化LED显示屏、或喷墨印刷,168 x 110 c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rt Ba Ba”(ID:Art-Ba-B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