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 | 元代青花瓷

中国水墨 | 元代青花瓷

中国瓷器的发展过程,最重要的里程碑和巅峰——唐三彩、宋五大名窑。今天聊聊令世人追捧的“元青花”。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起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青光泛蓝。

元青花瓷在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上加以突破和改进,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虽简似繁,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为中国瓷器奠定了里程碑的巅峰,也成了世人追捧的对象。


元青花的改变是在唐瓷宋瓷的基础上加以升华。首先从釉色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发明了独特的白釉、卵白釉、青白釉,使得釉面晶莹剔透。在釉色上采用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



并分为几大类:罐类包括高形、矮形、八棱形3种,连盖通常可高达60厘米以上。


此外,还有鼎、水盂、香炉、观音等,其中以高足杯、玉壶春瓶、罐、梅瓶和大盘五种造型为最多。总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既有恢弘雄伟的大器,又有秀美灵巧的小器,不论何种器型均形态优美,古朴端庄。


 
在主体纹饰上面变化多样,丰富多彩。植物类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动物类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鸳鸯卧莲纹、孔雀纹、鹿纹、海马纹等。其中元代龙纹极具特色,身躯细长如蛇,龙头呈扁长形,双角,张口露齿,细长颈,四腿细瘦,筋腱凹凸,爪生三指、四指或五指,分张有力,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状。


元青花中的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与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具极强的感染力,这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

所以元青花在器型、釉色、纹饰等方面进行改革和突破,既“包罗万象”,“物尽其用”,又遵循传统,使得青花瓷“大放光彩”,成为国之重宝。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创造了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高价。为什么它能拍出如此高价?首先,它是先辈文化的结晶,涵盖了人文、经济、历史、艺术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高不可攀的地位,进而才形成了一个高不可攀的价钱。这个价钱当时折合成黄金来计算,约合2吨黄金。尽管近些年来大量的中国艺术品都在不断刷新2.3亿元这个纪录,比如在英国创造了5.5亿元人民币纪录的清乾隆粉彩镂空套瓶,但它只能折合黄金1800公斤,还差200公斤。所以在我心目中,依然认为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是世界纪录。

西方油画中的元青花瓷

青花瓷作为世界第一种“全球化商品” 名扬天下的同时,也被西方画家带进了作品中:
曼坦尼亚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画家,他的作品《东方三博士的朝拜》描绘的是基督教《圣经》中三位来自东方的博学之士朝拜基督耶稣的诞生,并为其呈上黄金、乳香与没药,而用以盛放这些礼品的,就有珍贵的青花瓷器皿。

威尼斯画派画家乔万尼 · 贝利尼和提香通力合作的油画《诸神的盛宴》中,青花瓷和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一同出现,成为神话人物才可享受的器物。

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资深“宅男”画家扬 · 维米尔,维米尔《在敞开的窗边看信的少女》一画中,前景台布之上就摆放着一只青花瓷大汤盘,这是一种为欧洲专门定制的外销瓷。

还有他的不少作品如《睡着的少女》《老鸨》等也都会冷不丁地闪现青花瓷的踪影。
荷兰小画派油画里的元青花:


 
 

 
 

 

 

 
 

 
 

 
 

 
 

 
 

 
 

 
 

 
 

 
 

 
 

 
 

 
 

 
 
 
私人藏家的元青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ultureSower”(ID:culturesow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