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位于印度和中国之间,由两个半岛和无数岛屿组成,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容易接纳外来的文化。这些文化非常复杂,是由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密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组成的,即使是在一个国家或一处遗迹中,也含有多种文化。但最重要的,还是印度和中华的文化。
泰国的寺庙内外遍布壁画和雕饰
两千年前,佛教在印度产生之初,就有一支传入斯里兰卡和缅甸,形成了小乘宗的南传佛教,并在日后陆续传到柬埔寨、泰国、越南、老挝和印尼等地,在那里留下了许多佛教遗迹。汉传佛教则在越南和老挝的北部有遗存。随着佛教在印度本土的衰微,由婆罗门教演变成的印度教又随之南下,传播的面积更广,吴哥和印尼都成了印度教的天下。
泰国寺庙上贴金的高浮雕和浮雕
东南亚的建筑有石材、砖头和木头几种材料,无论哪种材料,装饰和雕刻的水平都很高。建筑上满是雕刻,面积很大,有的彩绘,有的髹漆,有的嵌金属或螺钿。东南亚的神殿或寺庙里数量众多的壁画,都传承了印度的“像教”,都具有“繁、密、满”的特点,形象多、故事多、画面多,墙壁几乎无有不绘、无有不雕。东南亚喜欢艳色,也喜欢用金,凡有寺庙必有金,和那些彩绘的造像结合在一起,在热带的阳光下熠熠发光,耀眼炫目。
泰国寺庙壁画中的药叉形象,是他们的保护神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婆罗浮屠,是一组大大小小的窣堵坡,是一处塔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密教曼荼罗坛场。它筑在一座山丘上,由72座大小不等的塔组成。这些塔外形如钟,内部中空,一塔一佛,是窣堵坡的变体,全部由石块砌成。在塔周的三层台基上,密密麻麻地饰着石刻的浮雕壁画,有佛本身故事、佛传故事和佛教故事等内容,还有若干装饰图案,它耗工十万,历时十年方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浮雕墙。
泰国寺庙里的民间壁画
柬埔寨的吴哥是由宫殿、寺庙和坟墓组成的建筑群,占地面积世界第一。里面的建筑全由火山砂岩构成,不用砂浆粘合,全是干砌。最初有木料,但年深日久已经腐朽不存,现存的全是石材,被密密的热带雨林所遮盖。
吴哥绝大部分是印度教的神庙,还有佛教的寺庙和世俗的宫殿,以及陵墓。这里有数量极多的庙、塔、殿、台、廊、广场等,有一处名为“驯象台”的遗址,其实是昔日国王宫殿的台基,墙上满饰着大象和人物,一只只扬鼻奔突,明暗凹凸,气势不凡。古代的高棉人虔诚地把每一块石头都雕出了图案和浮雕,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相间,精美无比,几无空白,印度文化的繁缛之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大小吴哥里的建筑上满饰浮雕,表现了印度教的繁褥之美
柬埔寨吴哥寺庙里墙上的浮雕,《神的女儿》
“吴哥”的意思是“大城”或“大都”,而不是“窟”,因为在英语里“寺庙”和“佛窟”是同一个单词WAT。吴哥分为大吴哥和小吴哥两部分,小吴哥建造在前,大吴哥建造在后。小吴哥是庙,大吴哥是城,里面有多座寺庙和塔,唯一的一座佛教的巴戎寺,54座塔上除了满饰浮雕之外,每一个面上都雕有一张巨大的人脸,这是根据国王闍耶跋摩七世的形象来雕的,是他建造了这座寺。印度寺庙的空间处理手法也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它们无论多高,都只有一层,装饰和浮雕大多集中在外部立面上,而内部则相对逼仄黝暗,基本没有装饰,只供着神像。
大吴哥“驯象台”墙上的两层高浮雕
大吴哥“驯象台”墙上的高浮雕大象
小吴哥寺是国王苏利跋摩二世的陵墓,有五座在三层高台上的锡哈拉形制的塔,代表着印度教的世界中心须弥山,中间有回廊相连。在内部的墙上,有着世界上最长的浮雕壁画,一共有800米长,2米高,上面密密麻麻地镌刻满了印度教的神话故事,内容有《罗摩衍那》和《摩诃波罗达》,其中最主要的是《搅拌乳海》,无数的阿修罗拔着一条巨蛇,在搅动乳海,从而产生了无数的生物。
小吴哥浮雕中的《士兵出征》
小吴哥浮雕中的《 国王乘象辇出行》
浮雕上还有高棉的帝王故事:有派兵征伐、抬辇出行、乘象检阅和人民生活等,场面极其宏大,人物众多,生动灵活。在构图的处理上主次分明,尊卑有别,主要人物刻得较深,其它的图案则刻得浅。国王认为自己就是神在人间的化身,这里既是神的居所,又是自己的住处,既表现了神权,又表现了王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术报”(ID:meishu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