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星 | 全国36强陈卓:建筑设计是一个务实地解决矛盾的过程

中国设计星 | 全国36强陈卓:建筑设计是一个务实地解决矛盾的过程

年轻来战的号角,呼唤着他们的到来
中国设计星竞演舞台的大幕,已经为他们拉开
中国设计星的新生力量,已蓄势待发
他们,将成为更年轻一代的设计榜样
他们,将成为一面时代青年旗帜

中国设计星(2022-2023)特别发起全国36强专访,将话筒递给时代青年,讲述他们的设计与成长故事。本期对话嘉宾——陈卓,用可实的艺术表达让建筑更生动。

 陈卓 
申都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主创建筑师
中国设计星(2022-2023)全国36强
陈卓自2018年开始在CMAD建筑所担任主创建筑师,主要负责CMAD建筑所核心业务板块——文教建筑的设计工作,并有丰富的设计与项目管理经验,熟悉从项目经理到方案设计、扩初深化、施工图审核、景观、室内配合以及施工配合等全过程设计。作为项目主创与万科、天健、保利、中铁、深圳人才安居集团及深圳各区建筑工务署、教育局等合作打造了多个学校项目,是青年建筑师的代表之一。


   

陈卓作品-东部湾区实验学校

©白羽

 

“更可达,更友好的田园体系”是设计对自然的诠释。退台设计创造出流动感的屋面漫游田园以回应极限场地。校园在垂直维度的集约复合,通过“叠”与“园”的设计手段在局限的条件下为孩子们提供了充足的田园空间,使孩子能够自由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Q1:晋级中国设计星全国 36 强的感受如何?你觉得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能够有机会认识很多同年龄段的优秀设计师朋友,交流设计,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个学习和突破自己的机会;如果要找一个优势,可能是韧性吧,建筑设计周期往往以年为单位,一个从设计到落地四五年的项目往往会耗走很多设计师,幸运的是,我总能不断接受折腾,完整地跟下来参与的项目。
 陈卓作品 - 东部湾区实验学校
©白羽
Q2:为何决定参加中国设计星?在此之前与中国设计星有怎样的渊源呢? 
报名参加中国设计星是个偶然,在设计项目落地后,公司品牌部帮我报了一些奖,我也很幸运的得到了设计星评委的认可,然后才开始了解中国设计星,对接下来的比赛和集训也是充满好奇,觉得应该是一场不错的体验。

Q3:你是如何开始对艺术,建筑,设计等感兴趣的?

可能受父亲影响,父亲擅长书法绘画,我也从小学习美术,喜欢自己安静的画画,喜欢手工制作;当时老师在班上问大家,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同学们的回答有科学家,有警察,有医生等等,我不可思议的回答想成为建筑师。

那个时候建筑师的概念大众还不是很了解,不过有意思的是考大学报志愿我报的也不是建筑学,是因为考试发挥失常被调剂到当时还是冷门的建筑学专业;当然,在后来建筑学习之路上,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给了我很多帮助,他们都是促成我能坚持下去的动力。
 陈卓作品 - 东部湾区实验学校
©白羽
Q4:设计在你生活中是怎样的存在,有没有始终坚持的设计理念?你会如何总结自己的设计观? 

设计是我的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遇到令人感动或者惊喜的空间,会停下来仔细看看,遇到一个很有质感的墙面,会摸一摸,敲一敲,看看是怎么做的;我觉得好的设计是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让人去停留驻足,去触碰。

另外建筑设计也是需要认真务实地解决实际问题,你需要不断的去平衡各种问题,找出最重要的作为底线要坚持。

 陈卓作品 - 东部湾区实验学校
©白羽
Q5:聊聊让你最满意和最遗憾的一个设计项目?你会从哪些维度去看待一个设计作品的成与败?

每个项目都会有满意和遗憾,我希望最满意和遗憾最少的永远是下一个项目。

讲一个最近刚刚竣工的学校项目(长源小学),3.0的容积率,是一个在5000平方米三角形用地上建一所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18班小学,而且场地内有地下箱涵通过,控制退线后地面可建设用地只有2千多平方。

在这种极限用地条件下,我们创造了一个高度集约复核的校园,地下1层,地上2层,屋顶层都拿来设计活动空间,来弥补场地先天不足,而且学校该有的基本功能都有了,最后整体完成度也令我们和其他参建单位一致地满意,老师们对设计的评价也是比较高,而且觉得像一艘飞船飘在空中,我们也期待明年开学小朋友能够喜欢。
陈卓作品 - 长源小学
©方舟
一个建筑设计作品的成与败,不单单是设计师、设计单位能够决定的,也是由建设、代建单位的管理水平,相关的政府审批部门的敢于接受论证突破,监理、施工单位高质量组织协调施工,以及使用单位大胆创新等所有参建单位共同影响决定的。
 陈卓作品 - 长源小学
©方舟

Q6:你成功打造出了多个极具特色的中小学校园项目,你认为成年人需要切换怎样的视角来设计青少年成长空间?

青少年成长是不断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过程,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的学校都很艰苦,北方冬天的教室甚至还要自己生炉火,下课大家围着炉火烤手取暖,而用的柴还是秋天自己去田地里收集的豆秸秆,班里每个小朋友都要有这样的生存技能。


 陈卓作品 - 坪山区日新小学
©张超&罗灿辉
而现在的小朋友都很幸福,很多优秀的设计师把学校设计得很漂亮,学校提供的设备设施条件也很齐全,不过有一种被过度保护的感觉,家长和老师生怕小朋友在学校会有磕碰、滑倒、坠落这样的危险,以至于建筑设计不得不配合提高安全设防,即便已经满足安全设防的要求,比如栏杆加高再加高,墙角导圆弧,限制可能带来攀爬危险的设计等等。

但青少年成长需要有释放自己的天性的空间,接触外物,亲近自然;而不应该过多的被限制,让学校成为一个类似圈养的空间。
 陈卓作品 - 坪山区日新小学
©张超&罗灿辉
Q7:你这样总结自己的设计理念:“关注建筑材料与构造对建筑空间表达、功能性及可实施落地的影响,关注城市、景观、自然与人的 生活之间的关联与互惠设计。”你认为建筑师该如何平衡艺术表达与建筑的功能性? 

建筑设计是一个务实地解决矛盾的过程。

首先是解决场地矛盾,关乎城市,交通,景观,以及建筑自身体量,空间,容积率等等的处理;然后是解决人的矛盾,或者说使用的功能性,流线组织,空间界面的处理和营造,是关乎细部的设计要求;最后是解决建造的矛盾,你怎么把它建起来的,用什么材料构造,结构形式,怎么控制造价等等。

艺术表达应该是建立在这些解决矛盾基础上的,并且也是一种可以实施的艺术表达,让建筑更加生动,富有感情色彩,而不至于把建筑想像成造出来的机器,而是一个家,一个庇护所,或者一个具有精神意义的场所。


 陈卓作品 - 坪山区日新小学
©张超&罗灿辉

Q8:对于目前的你的来说,你希望自己在哪些方面更进一步?最终,你想成为怎样的建筑师? 
相比大师本人,他们的作品更令人推崇,如果要说一个人,安藤忠雄。他的韧性和对设计的热情深深让我敬佩,尤其还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当时学校毕业后也“追随”他的脚步去欧洲旅行。

他曾说过旅行的中不安定感,不确定的紧张感会激发创造和想象力,人们在脱离惯常的环境下,开始真正同自己对话,获得成长;因此我也希望自己的经历和眼界能够不断突破自己认知的限制。

大师们都很高寿,乐观,所以成为一个长寿的建筑师,健康地活到100岁,如果还能持续地做设计,应该是个不错的目标。


 陈卓作品 - 坪山区日新小学
©张超&罗灿辉
Q9:你如何理解功能和形式的关系? 
功能和形式是一个设计并存的两个重要因素,哪个因素被放大取决于设计的内容或者人的需求是什么,不过最终应该是相互促进或相互妥协的一致。


Q10:你认为就设计方式而言,是否需要保持一致性?为什么?
如果是指设计手法、语言,我觉得一个独立的设计是要保持一致性,这样的设计才耐看,有逻辑,看得懂,所谓“少就是多”;如果就设计策略、灵感而言,我觉得对设计有帮助的好点子,好意见都是可以吸收学习的拿来运用的。

 陈卓作品 - 坪山区日新小学
©张超&罗灿辉
Q11:就处理人与空间关系而言,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首先要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想要通过空间的这个媒介给使用者传递怎样的感受。

如果从空间服务于人的角度来看,一个让人心情愉悦,使用舒适,并且具有一定弹性的空间就是一个好的设计,我相信大部分的空间都是如此为人而服务;而从空间可以影响人的角度,那么空间就有了一定的预设去引导人的行为和情绪,比如教堂、纪念碑的空间给人的感受和餐厅、住宅就完全不同。你要清楚空间要引导人放松,还是敬畏,治愈,还是忏悔。
- END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设计周”(ID:GZ_DesignWeek)。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