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做人当为君子,君子亦如竹!

郑板桥:做人当为君子,君子亦如竹!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还坚劲


立根原在乱岩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板桥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板桥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为国家效力,于是便矢志不渝坚定地走考学为官这条路。他19岁那年一举中了秀才,接着要考进士。但他从康熙在位的时候就开始考,一直考到乾隆都上位了,终于考中了进士。对此他还自嘲式地刻了一枚闲章,上面写着: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以金农、郑燮、黄慎、李鱓、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等八人为代表,因为这些画家大胆地突破当时所谓“正统派”崇尚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


扬州画派的绘画主要是写意花鸟,人物次之,山水较少。内容主要是梅兰竹菊,花鸟枯石,仙佛鬼趣等,画派的成员大都是失意的官吏和隐居文人。
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看到贪官悍吏只想如何攫取金钱,而无视百姓的悲惨生活。他们也曾有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他们的经历告诉他们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画家们把宦途失意的牢骚和对当时社会的抨击,都借助于书画发泄出来。          

         


郑板桥的君子之竹


   


郑板桥所画之竹气质超然,并以此自喻。

他认为竹子坚强,不论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郁郁青青;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一,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经得起磨难而不“变节”。



郑板桥作品


竹是何等高雅之物,自古被无数诗人吟颂高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板桥对竹子品质的高度赞美。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自幼就喜欢竹子,那满身的绿色,坚挺的身躯,仿佛在他的眼里、心里都定格成了一幅不可磨灭的画面。



郑板桥 兰竹图


喜欢它的挺拔、飘逸的身姿,恬淡、高雅的情怀,虚心、劲节的风范,清新、碧绿的玉叶,居贫瘠而自励,历四时而常茂,享盛誉而谨持。


它不浮燥、不张扬、不娇情、不卑琐,无私无欲,如君如圣;亦庄亦谐,可师可友。
­

郑板桥 兰竹图 局部


《兰竹图》的构图险中求稳,为了平衡画面,郑板桥在右侧题了一首诗。诗中意与画中景相互融合,强调君子高贵的品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