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时代,人们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纯粹的视觉胜景、刺激的感官探险、独特的人文体验,山地凭借其景观美学形态、科考研究价值、康养生态环境及深厚人文沉淀,成为了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前言
近两年,登山、徒步、骑行、滑雪、滑翔、热气球、探险等多种户外运动,成为山地旅游的新亮点,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中国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2021)》指出,疫情以来,山地户外旅游数据上涨163%,人们的出行方式从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山地旅游也由小众转向大众普及发展。
山地旅游简介
山地旅游是以山地为载体,人类在山地的基础上进行度假、观光、户外运动、康养、文化探寻等目的的旅游活动与行为。
从国际研究现状来看山地旅游目的地大概分为下面几类:观光型山地旅游目的地、登山性山地旅游目的地、滑雪度假旅游目的地、综合性山地旅游目的地。
观光型山地目的地:多为具有一种或几种特色风景的山地,其中大部分是避暑胜地,少部分具有冬季观赏的效果。中国的黄山、庐山、峨眉山、天山等可算是典型代表;日本的富士山也因风景优美,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登山型山地旅游目的地:一般说来,适于进行专业和业余登山、徒步及其他山地活动的山大多挺拔险峻,高耸入云,山顶终年积雪。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提供关键的运输设备,以及登山基地的营地建设、物资供应、向导配备等。珠穆朗玛峰、美国、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山峰都是世界著名的登山旅游活动基地。
滑雪度假旅游目的地:主要作为冬季旅游活动的目的地,供游客进行冬季度假滑雪。滑雪山地通常都设有供游客使用的索道、电梯等现代化设施,便于人们参加活动。
综合型山地旅游目的地:所谓综合型山地旅游目的地,是指既具有观光型山地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又能作为登山、滑雪及其他山地户外活动的场所。综合型山地旅游目的地目前正向着一年四季都能充分合理、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
我国山地旅游发展现状
发展优势:
(1)山地旅游市场空间广阔,热度持续上升
2019年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已达到15亿人,而山地旅游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其潜力和前景十分可观。目前中国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已达1.3亿,户外用品市场规模已达180亿元,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生产能力、覆盖面、社会参与度以及市场认可度均得到较大的提升,中国的山地户外运动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山地旅游产品更能满足现代旅游产业关于休闲度假的刚性需求,中产阶层休闲娱乐消费升级显著,户外运动成为最热门的消费领域。作为户外运动最重要的载体,未来3-5年内山地旅游的产业总体规模将迅速提升,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持续扩大的市场规模对于培育山地旅游产业各种新兴业态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2020年3月发布的《疫情过后游客出游意愿调研报告》,经过对来自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游客的问卷调研,仅13%的受访者表示2020年不会考虑出游,可见总体而言,疫情过后旅游者的出行意愿还是很明显的。其中36%的旅游者对山地观光旅游感兴趣,此外,休闲度假、放松身心的旅游产品将是国内游的首选。
(2)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旅游价值极高
我国山地景观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景资源、动植物物种以及人文资源,奠定了山地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山地类型资源及旅游价值表
(3)游客群体呈年轻化趋势,利于山地旅游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进入到旅游市场中,他们大多精力充沛、热衷远游、 乐于探索新鲜事物,这对于旅游业的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山地旅游活动中,年轻游客群体同样成为了生力军,徒步、攀岩、滑翔、溜索等运动中常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通过拍摄短视频等时下流行的方式记录精彩瞬间,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营造了 诸多“网红”打卡地,为山地旅游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鼓舞着山地旅游从业者打造更多贴合年轻化市场的创新性产品形式。
山地旅游趋向年轻化
存在问题:
(1)“守摊子”
很多山地、山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往往是保护的思想居多,开发会比较少,转化的研究也比较少。对部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而言,一些不完全符合其实际情况的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会影响到这些地区的发展。例如,某些景区将原住居民迁出,可能会打破山地自身的供给体系和服务体系,进而对山地旅游发展的供给产生影响。
国家最高领导人曾在浙江省当省委书记的时候,视察莫干山的时候提到过,莫干山有很好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都要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建设,而不能一味的“守摊子”。
(2)开放空间不足
首先,在我国山地旅游发展中常出现这一现象:景区的范围很大,但景区当中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区域面积相对很小,面向游客、市场开放的面积比例因此很低。这与国外的国家公园形成了鲜明对比。例如,在国外,自驾游客可以直接进入到山地中进行畅通无阻的游览,然而在中国,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办法实现。
其次,受到用地政策的限制,产业链无法延伸进行多元经营。目前我国大部分山地旅游都仅局限在观光旅游的层面上,尚未有足够的开发空间发展山地运动、山地度假、山地休闲活动。
最后,大部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只是将山地本身作为产品来开发,而将山地作为开发背景,对之加以补充利用的旅游形式少之又少。山地环境和空间没有成为附加值产品的载体和背景,山地旅游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限制,综合体模式实施的可能性较低,对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
新西兰皇后镇将阿尔卑斯山作为开发背景,补充开发婚礼产业
(3)发展不平衡、产品单一
首先,在山岳旅游发展的过程当中,多重视自然、观光、传统、硬件等,忽视了人文、研学、运动、软件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
其次,在山地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山地旅游产品的创新积极性严重不足,产品更新迭代的难度大。由于山岳旅游发展严重依赖于营销的创新,当营销的队伍发生变化时,或者营销的手段缺乏更进一步的创新时,山岳旅游的发展态势便会急速下滑。
最后,在山岳发展的过程当中,还面临人才的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山岳景区往往没有办法吸引到高质量人才。如何依赖本地的人才,与今天的市场接轨的能力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的。
浙江省建立多个民宿标准、行业协会、政策等带动培训当地村民,比如《浙江省乡村民宿提质富民三年行动计划(2020- -2022)》
(4)品牌化不足
山岳旅游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鲜明的群体的形象。产品品牌打造的过程当中,游的多,玩的少,深度参与的还远远不够。讲徒步的时候,可能有些地方有一些徒步旅游产品,但是纵贯性的、系列性的像横断山脉这样的徒步线路,也没有形成国家徒步的体系。
系列化的、品牌化的、标准化的、品质化的这些方面还远远不够。山地旅游现在虽然有团标,但整个山地旅游的国家标准研发和国际标准的引入也是远远不够的,山地旅游发展过程当中的个性,也还远远没有形成。
瑞士旅游官网国家徒步体系
国内山地旅游代表——安吉 “云上草原”
(1)项目概况
云上草原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位于浙江安吉山川乡,占地约5000亩,投资约60亿元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利用南方稀缺的高山自然资源,推动生态度假旅游全域发展。重点打造了“高山悬崖游乐、星空滑雪、野奢酒店群”三大内核板块及民宿、温泉度假等配套项目,带来“春赏花、夏避暑、秋登山、冬滑雪”的高山四季度假全体验,造就了“云上一天,草原四季”的独特美域。
度假区以生态引领、旅游支撑、度假主导形成“三位一体”发展机制,高山核心体验区“雪岭峰”、轻养归隐生活区“云山境”、山地运动长廊“七星谷”、购享主题街区“云尔加湖”、田园乐世界“云朵农场”五大板块日渐成型,同时,还将立足山地、森林、溪流等生态环境资源,做足“山地观光、山地运动、山地度假、山地康养”文章,打造国内首个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山地运动等旅游业态为一体,服务与设施一流的综合性特色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
安吉云上草原山地旅游度假区内部
(2)资源开发
云上草原位于“全国环境优美乡”、“笋竹乡”的安吉,自然也拥有同款的竹海山林。1168米海拔的浙北第二高峰赤豆洋,有700米绝对高差,让景区的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4.7°C,植被覆盖率93.2%,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眺望山脚下,便是“浙北魅力第一村”、“中国最美乡村”高家堂。
安吉“云上草原”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对资源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悬崖:打造高山悬崖游乐园,尽享刺激惊险。
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一种是传统游乐设施临崖而建,增加其惊险刺激程度,比如高山秋千、空中自行车等;一种是依托悬崖才能完成的高山运动,比如飞拉达、蹦极、滑翔伞等;一种是改变不同悬崖峭壁间连接形式,增加其刺激性,比如高空玻璃桥、步步惊心等。
悬崖秋千
步步惊心
悬崖蹦极
高山草原:主打亲子团队游乐,尽享户外运动。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一种是利用其高山草原,组织不同活动,比如露营活动、草地音乐节、团建活动等;一种是打造户外无动力乐园,引入滑草、花样秋千、沙滩等;一种是引入萌宠,打造萌宠乐园;一种是利用其云上草原雪资源,打造大型滑雪场。
云上草原星空露营
云上草原滑雪场
气象景观:打造最美观景点,尽赏天下好景。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一种是完善临崖、森林、沿溪相关步道建设,打造最佳休憩点;一种是在高处打造网红观景平台,拍照打卡同时欣赏壮阔美景;一种是考虑到各个游乐项目交互关系,找到最佳拍照点,使各个项目不孤立,能够互相出片。
网红景观平台:天空之阶
生态资源:打造多种观光康养,尽情放松自己。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一种是设定节庆,宣传其自然资源,比如高山杜鹃节、冬天雾凇等;一种是开发山下村镇,打造配套民宿及相关度假房地产,比如高家堂、云山境、云农场;一种是对其山上生态资源进行梳理,打造公园进行保护;一种是完善高山森林、溪流徒步登山线路设计。
高山杜鹃节
(3)客群锁定与产品组合
此外,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安吉“云上草原”主要锁定近郊城市休闲度假客群和亲子家庭客群,充分考虑不同消费者需求,以山体作为背景,补充完善多种旅游及配套产品,包括户外游乐、极限运动、山地度假等产品组合,最大限度利用山体价值。
(4)投资运营
提出“云系生活”理念贴合后疫情下人们放松、疗愈心理。见过“佛系生活”,听过“盐系生活”,可你体验过“云系生活”么,让你流恋于高山、草原和乡村,用原生态的生活理念与世无争的心境令度假如此逍遥洒脱,这就是浙江云上草原高山四季旅游度假区。除此之外,打造网红打卡点,与知名博主合作拍照引流,吸引人们自发宣传。
实行一票通定价策略,前期通过免门票吸引人流,后期对本地居民实行年票,巩固人流。政府对基础设施、步道等进行建设,制定利好政策吸引大型酒店、游乐企业投资入驻。
结语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2022国际山地旅游日主题活动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文化是山地旅游者新型的消费内容、新的活动场景。到山里面去不可能只是看山,大多数人要参与一些文化活动。旅游是异地的生活方式,所以当地的非遗、当地的民俗,还有当地新时代的休闲娱乐的方式都应当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为游客所共享,这也是增强山地旅游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以亲近自然、积极健康、多样体验等为特点的山地旅游是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将成为中国旅游复苏创新的引擎,山地旅游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旅游业者应开发适合慢生活、微度假的山地旅游产品,丰富山地旅游新业态,做精生态观光游,做强康乐养生游,做深文化体验游,做优度假休闲游。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谭筱静
编辑/版 丨蓝多多
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镇乌托邦”(ID:gh_2a5dd2dd824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