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源头始自1886年,这个不开心的“疯子”——36岁的盖尔·约瑟·达利(达利爷爷)冲向公寓的阳台,尖叫着有人要谋杀他。
他疯狂地对身后那位并不存在的人扇耳光,警察赶到现场,救下了准备跳楼的爷爷。几天后,他从阳台纵身一跃,头部向下落入天井,当场宣告死亡。
原本那天,他将要被送往疯人院。
01
18年后达利出生。自他记事起,整个达利家族心昭不宣地隐瞒着羞耻的过去。遗憾的是,家族的神秘车轮并没有就此停止。
因为就在他出生的3年前,哥哥因脑膜炎去世。而紧随其后出生的达利,与死去的哥哥长得如此相像,从出生时间上看也存在某种巧合。父母一心认定,达利就是哥哥的转世。
哥哥的名字被重新赋予达利,连带着“体弱、骄狂以及怪诞的行为”。
也许真是逝者显灵,年仅7岁的达利,已经初露常人难解的锋芒。
他不爱吃菠菜,理由是菠菜的形状不够固定;直到八岁依然尿床,问他什么原因,纯粹只是觉得好玩;他热衷于在家中某些隐秘的位置排泄,然后与家人玩起“寻找宝藏”的游戏。
父母吃了不少苦头,可这还不是最诡异的。
达利曾在厨房发现一只受伤的蝙蝠,他带回房间悉心照料,一人一宠,惺惺相惜。可小蝙蝠终究只是被短暂地爱了一会儿。
那天下午,达利发现小蝙蝠被一群蚂蚁围攻,他的反应不是马上把蚂蚁赶走,竟是拿起爬满蚂蚁的蝙蝠发疯地咬成两半。
多年后,导演希区柯克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我与达利合作,发觉他的想法挺奇怪的,他想把雕塑像破壳一样裂开,里面爬满了蚂蚁,覆盖演员英格丽·褒曼全身!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蚂蚁以绝对姿态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占领思想的高地——活像个失序的预言者。
02
六岁时,达利想当厨师;七岁时,他改变主意,一心要做拿破仑。十岁那年,在被父亲送往天主教中学后,他就已崭露绘画天赋,以印象派画家自居。对伟大的狂热,成为达利成长道路上的神秘直觉。
等到15岁,他想通了:“我要成为达利。”
达利10岁的作品
即便是历史上的天才画家,也少有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举办个人画展,并大获成功的。达利是其中一个。
1926 年,22 岁的达利因“目无师长”被开除。他去到巴黎,第一件事就是拜访毕加索。
多年后,被问起对毕加索的印象如何时,达利说出了那句流传广泛的名言: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我也是;毕加索是天才,我也是;毕加索举世闻名,我也是。”
巴黎成了达利的福地。
27 岁的他,人生已早早抵达巅峰。那年夏天,一幅名为《记忆的永恒》的画作诞生。
即使你对达利一无所知,也一定会对那座融化的软钟有印象。
这幅仅有24厘米高的小画,内容超越画布,向广阔处无限延伸,充满肃杀之气。
“那是一片死寂的海滩,在这里,时间被扭曲,生命静止,仿佛一切都被融化成了无意识的模糊之物。
蚂蚁出现在画作中,惯常放于心脏部位的怀表,正被这群微小的生命啃食,使人略感不适,它正是人们对时间流逝深感不安的隐喻。”
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
20年代的巴黎街头,是“超现实主义”开始的地方。年轻艺术家扎堆聚集,从梦境到现实,从虚无走向永恒。
达利把睡眠想象成沉重的怪物,一个被现实的拐杖支撑着的不朽典型。
为了能让梦境成为自己持续不断的灵感来源,达利自有诀窍。他常常坐在椅子上,将汤匙举过盘子打盹。
当他睡着,汤匙会掉到盘子上,发出的声响足以唤醒他,便及时把自己梦到的情景记录下来。
不过他更多时候用的是第二种方法——保持倒立直到快晕过去,持续在一种半清醒状态下,脑中的幻象就是下一幅作品的素材。
如果有人说,达利一个梦价值10亿,此人绝对不是在开玩笑。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当代美术”(ID:dangdaimeish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