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犀牛建完模后,可以用哪些渲染软件?

在犀牛建完模后,可以用哪些渲染软件?

当我们使用rhino建模完成,就需要进入下一步环节,模型导入渲染器渲染出图

其实渲染器还是挺多的,这里就推荐几个使用rhino建模后期渲染可以去选择的渲染器

第一款渲染软件——keyshot


Keyshot是一个互动性的光线追踪与全域光渲染程序,无需复杂的设定即可产生相片般真实的 3D 渲染影像。


图片来源:keyshot.com


而且,Keyshot能与多款软件插件集成,快速轻松地创建神奇的渲染和动画效果。Rhino+keyshot的组合也是非常经典的组合,而且keyshot非常适合刚接触渲染器的人去学习,比较容易入门。如果后期学会节点材质后会有很大提升


图片来源:Gallery-ExploreDesign,Animation&AutomotiveImages

图片来源:Gallery-ExploreDesign,Animation&AutomotiveImages

在这大致总结一下keyshot的优势:

  • 操作简单,刚开始使用就材质环境各种拖拽到模型上就可以出来不错的效果。比如一开始不会调节材质、灯光等一系列参数,用预设的材质、hdri环境等就可以出来想要的效果。keyshot有6个主要模块,而不像是传统的渲染程序那么多的参数、选项、滑块、调整等繁琐的操作。对于工业设计师,机械工程师,市场营销专家,摄影师,CG专业人士来说,它是一个完美的工具,没有任何限制。

  • 兼容性很好,Keyshot不仅仅不挑你用的是Mac还是windows系统,它也不要求你用不用独显,没有GPU可以使用CPU渲染,而且CPU渲染效果很好。

  • keyshot除了能渲染照片级别的静态图像,也可以渲染一些简单的动画效果




图片来源:Gallery-Explore Design, Animation & Automotive Images


但是keyshot也有一些缺点:首先,由于是实时渲染,一旦开启keyshot,CPU性能不是很好的话,占用几乎接近100%,容易闪退。其次打开模型后,keyshot渲染的实时性不是很强,而且伴随着鼠标拖动、旋转、缩放等操作,keyshot渲染不是很流畅,会给人出现卡顿的感觉。

第二款渲染软件——VRay


VRay是一款专业高质量渲染软件,在数字多媒体、产品表现、影视渲染等方面都有涉猎,为不同领域的优秀3D建模软件提供了高质量的图片和动画渲染。但是VRay这款软件参数复杂,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学起来有些难度,要记住各种数值、参数


图片来源:Norsouth


使用VRay除了需要放置或创建模型,创建相机、创建灯光还要对材质、灯光参数、渲染参数反复调试,之后你能得到接近真实的你想要的效果,如果是大场景动画,需要考虑的就更多了,比如你要控制整个场景的面数,考虑硬件的负荷等等,VRay渲染时间很慢,比较擅长静帧、动画。VRay同时也是3D Max一款重要的渲染插件,但是Rhino也可以下载VRay连接器从而使用VRay,VRay应用比较广,但同时需要电脑配置好


图片来源:Norsouth

图片来源:Norsouth


图片来源:Norsouth


相比于keyshot,VRay对于参数控制上,有更高的自由度,但是操作起来会比keyshot复杂

VRay不是GPU的渲染器,它是基于CPU做运算的。VRay采用的是有偏差渲染,简单说就是通过计算几个点来分段进行渲染,所以它渲染出来的图会导致真实感不强,后期需要PS来处理。而keyshot属于实时渲染方式,渲染速度相对快一些,可以CPU也可以GPU

另外,不同的照明方式,也会影响Keyshot渲染器和Vray渲染器渲染图像的差异。Keyshot采用HDR照明模式,渲染的物体具有很强的细节,基于这个模式Keyshot成为工业产品的强大渲染工具。VRay使用全局照明(GI)来模拟真实场景中光线的反射方式,比如室内设计等行业做渲染图,光线表现会很好

第三款渲染软件——Maverick Studio


Maverick Studio主要的特点就是真实度比较好,也就是说渲染的真实度很高。


图片来源:maverickrender.com


它主要是基于物理引擎,用的材质是基于真实的物理属性。还有它的渲染采用全光谱无偏渲染的技术,光谱渲染器在计算三维场景内所有元素(模型、光源、材质、环境、相机)之间的相互影响时,对所有光线的计算都是依据光谱信息和高动态范围数据来执行的,而光谱渲染是目前公认最接近真实光线行为的物理渲染器


图片来源:maverickrender.com


其次是渲染速度,出图时间相比keyshot要快很多。不过目前在动画渲染这方面功能太少,以及还没有毛发功能。


图片来源:maverickrender.com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ODO”(ID:sodo_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