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亚洲青年设计之光 | Top12 凌英麒:善用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构筑舒适与品位并存的空间!

2023年3月亚洲青年设计之光 | Top12 凌英麒:善用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构筑舒适与品位并存的空间!

             

亚洲青年设计之光是一项以传媒的视角对亚洲范围内具有出众设计思索和实践的青年设计翘楚展开观察的媒体计划。世界瞬息万变,设计与时俱进,唯有推陈出新,设计力量才能不断崛起与发展。我们相信,青年设计师拥有大胆的想法、更智性的设计思维、领先的表达工具,以及创新型的设计方式。“亚洲青年设计之光”,正是着力于发掘亚洲各国家(或地区)青年设计的领先者,借由媒体联合发声,让领先引领更多领先。

自10月17日“2022亚洲青年设计之光(中国内地)Top100”榜单公布起,组委会联合2022亚洲青年设计之光媒体观察团、特约观察员等人员组成评议小组,依据“项目原创性、创新能力、设计表达、行业影响、个人影响”等多项评审标准,对“中国内地Top100获奖设计师”进行综合评选,最终遴选出“2022亚洲青年设计之光(中国内地)Top12”。

                 
                 

一宅一物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凌英麒先生便是在众多优秀青年设计师中脱颖而出其中一位,并获得“2022亚洲青年设计之光(中国内地)Top12”的荣誉奖项!

同时,他将与其他中国内地Top12获奖设计师于广州设计周期间角逐出唯一的“亚洲青年设计之光(中国内地)”,与另外来自十个国家(地区)的“亚洲青年设计之光”共同代表青年设计新兴力量,为亚洲青年设计发声!


                 
               

               
               

                 

                 

周雅玢资深媒体人,墨尔本大学传播学硕士。

深耕家居行业十年,深度洞察家居生活及消费趋势,拥有丰富的品牌传播及跨界IP打造经验。

今日,组委会特邀亚洲青年设计之光媒体观察团成员、资深媒体人周雅玢老师为凌英麒先生进行媒体点评赋能,助力青年设计前行!


                   

                   

周雅玢老师评语: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的英麒,机缘巧合之下创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从建筑旧改,到商业设计,从业10年来他通过不同类型的项目,不断积攒设计经验,并且认真在其设计系统钻研至深。

因此,我们可以在商业设计案例「花聚艺术空间」里,在大面积留白空间的衬托下,看到日光的纯粹和自然的生机;也可以在私宅案例「洄游」了解到,现代年轻人喜欢简单、自我而个性的生活表达……众多的案例汇集起来,不难看出,英麒一直在践行“用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将建筑、室内与环境相融合,以空间为核心的功能美学设计,构筑舒适与品位并存的空间”的设计理念。

10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位横竖分明的建筑系学生,变成一个懂得业主心声、善用建筑语汇建构室内空间的设计师。未来可期!

                   


                 

               
             

凌英麒,一宅一物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拥有8年建筑设计经验。他用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将建筑、室内与环境相融合,以空间为核心的功能美学设计,构筑舒适与品位并存的空间。

洄游

一宅一物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洄游  © 凌英麒

本案夫妇是丁克一族,喜欢沉静、克制的工业风灰色调,他们希望把200㎡的房子打造成纯粹意义上的二人栖息地。

日常在家以办公、做瑜伽、看书为主,几乎不做饭,且不对外接待任何客人-----不需要传统"沙发型"客厅。

△ 洄游  © 凌英麒

男屋主有收藏鞋子的喜好,女屋主希望衣帽间有足够大的空间展示衣服,有专属的收藏区域与展示空间的需求。

△ 洄游  © 凌英麒

设计采用"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用4条回游动线将各功能分区进行串联,希望为屋主能打造一个相对开放、自由、流动、不封闭的空间体验。

通过借用窗洞、软隔断、推门等元素,将封闭的墙体变成可以随意开合甚至可隐藏消失的一种元素,让不同功能空间之间形成可互相连接、可相互渗透,由封闭的独立空间变成可相互连通的整体。

△ 洄游  © 凌英麒

基于两位业主“不常规”的生活空间需求,设计师希望能为屋主打造一种:可以打破传统私宅空间的私密感、封闭感。

在空间设计中,避免静止的进行体量组合,而是追求连续的运动空间,创造一种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整体空间效果。

△ 洄游  © 凌英麒

设计师希望空间与空间之间得以敞开,让传统私宅的封闭感得以消解,让不同空间之间界定模糊,过度自然。

这些空间都是流动的或是处于过程中,设计师不会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的存在,而是把它他看做一种流动的力量。

△ 洄游  © 凌英麒

玄关落尘区左边我们设计了一面通透的玻璃,让光能通过玻璃渗透到厨房,避免空间之间相互独立。

△ 洄游  © 凌英麒

客厅与卧室之间利用窗帘(软隔断)来代替墙体,让两个空间之间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分区感。

△ 洄游  © 凌英麒

衣帽间与书桌区收纳柜墙用镂空体块增加两个区域的互动性,避免大面积墙面造成的视觉疲劳。

△ 洄游  © 凌英麒

基于两位业主“不常规”的生活空间需求,设计师希望能为屋主打造一种:可以打破传统私宅空间的私密感、封闭感。

在空间设计中,避免静止的进行体量组合,而是追求连续的运动空间,创造一种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整体空间效果。

△ 洄游  © 凌英麒

设计师原本想打造更多的流通的、非封闭、开放的空间,但是女屋主的衣服比较多,这个设计理念与屋主的“衣帽间”有些冲突。而且需要全开放式的衣帽间来展示,按照广东的气候特点,衣服长期暴露在非密封的空间中容易潮湿和沾染灰尘,影响衣服的质量。

为此,特别设计在全屋装了温室平衡的中央空调与新风系统,避免户外更多灰尘进入室内的同时,还能保证室内的温湿可控。

△ 洄游  © 凌英麒

屋主喜欢沉静、克制的灰色調,特别是女屋主日常在家做瑜伽运动时需要一个可以冥想的空间,因此全屋的墙面都运用了水泥漆。

尤其在进门玄关处的顶面,设计师并没有做过多的装饰,而是保留了原本建筑的钢筋混凝土,那种非机械的、自然的质感。

花聚艺术空间

一宅一物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花聚艺术空间  © 凌英麒

花聚艺术空间坐落于一个废弃的厂房顶层,利用场地位于顶层的特殊性,可以充分将自然光直接引入建筑体内,让人与空间、空间与光照、光照与人之间产生关联。

天井、大面积玻璃窗、公区和庭院间的轴门可视线空间的隔离与统一,打造一个集婚礼艺术、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美学空间。

△ 花聚艺术空间  © 凌英麒

落地玻璃窗将室外天台无障碍的视野与草地景观引入室内,天窗引入的光与被包裹的体块化的结构一起形成光的容器。

根据原有建筑窗户的尺度,有序地增加了窗体,对室内进行光线的补充,让室内和室外之间有了更多的联系。

△ 花聚艺术空间  © 凌英麒

打破自然与室内的边界,将景观树置于室内空间,营造有生命力的空间氛围,最大程度的把自然引入室内,将室内向外延伸。

△ 花聚艺术空间  © 凌英麒

用纯白色微水泥和自然光营造出一个圣洁神性的空间,无论身处空间的任何位置都能够享受自然景观带来的视觉享受。

在整体设计操作上采用“克制”的空间基调,以便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空间沿着舒展的体量依次排布,在营造出宽敞明亮的氛围的同时,避免了复杂的动线。

建筑内部装修采用了温暖、优雅、宁静且折衷的设计。

△ 花聚艺术空间  © 凌英麒

建筑内部和室外草地两个空间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利用,多样性空间能够适应各种形式的场合和社会仪式。

通过落地玻璃门进行室内外分隔,形成灵活可变的空间,既可作为举办活动时的门厅使用,还可用于扩大空间。

梵己定制展厅

一宅一物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梵己定制展厅  © 凌英麒

该项目是一家独立全屋家居定制工作室,进驻到广州国际顶级家居卖场-罗浮宫艺术中心,与众多一线国际家居品牌同台竞争,如何展现品牌特性?如何让本土品牌,不淹没在国际品牌的展厅中呢?

△ 梵己定制展厅  © 凌英麒

以追本溯源和建筑语言出发,通过对形体体量细化,多变的几何形体既作为空间分割又独立于空间中,借助建筑与自然特性打造「建筑客厅」——以光与结构的美,来传达品牌的个性,给常规刻板的商业陈设展厅带来新力量。

△ 梵己定制展厅  © 凌英麒

旨在寻求生活中的复杂与简单之美间的平衡,整个作品充满了建筑理性之美,以“体验”为出发点,通过形、声、味、触、听等感官体验来营造出空间的气质,打造出一个由空间体验带动产品消费的场所,将产品完美融入其中。

通过极简主义处理手法,摈弃所有的材料装饰,让美术馆回归到最本质的光、空间、体量、结构,从而展现空间的艺术感、层次感、空间感,提炼更纯粹的艺术品味。

               

△ 梵己定制展厅  © 凌英麒

运用了光线的变化,采用质朴的材质与之呼应,通过充满诗意的自然场景激发出人与环境之间的共鸣。以层层递进的表达方式展开相应产品,使不同类别的产品能更好的融入到空间中。

突显独立品牌传达回归纯粹、化繁为简、寻找个性的定制态度,打造一个不止是定制店的展示艺术空间。

△ 梵己定制展厅  © 凌英麒

通过店门造型进行视觉引导的方式,将视觉中心引入店铺内部,营造开放又隐秘的视觉感受,引人入胜。

让人经过众多商业气息的展厅后有一个新的发现,如艺术中心般的展厅,更好的烘托产品的艺术性与品质的同时强调材料本身与空间的高度融合。

△ 梵己定制展厅  © 凌英麒

休闲区摒弃了传统的成品类座椅的形式,将座椅功能融入到阶梯硬装造型中,在满足功能的同时符合空间的整体性。

大部分空间由中性色调的微水泥塑造,整体空间墙地壁尽可能在同一调性之中,使空间更加空灵,让人在其中得以体验片刻的宁静,沉寂,从而以这种氛围烘托出产品的调性。

△ 梵己定制展厅  © 凌英麒

在布置动线方面采用多动线重组的方式,营造出“游园”的体验感。

各展示空间通过拾级而上的跃层空间与悬浮柜体增强空间的联系与互动,模糊了既有结构与布局的界限,并在建筑和场所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流动,空间与空间的转换松弛而有节奏。

△ 梵己定制展厅  © 凌英麒

仿古砖墙廊道,在使用中沉淀着时间的痕迹,逐渐演化出与建筑体共生的情感与记忆。

客厅,引入大量自然光,光影随着时间而变化,与透光灯膜营造出一种太阳光自然照进空间的感觉,以自然的质感与光线给空间最真实的反馈,让人与自然、空间的关系更亲近,给人身临其境的感染力。

                 

为更走近“亚洲青年设计之光”,组委会发起“对话获奖者”特别访问策划,将话筒传递给亚洲青年设计,讲述他们的设计价值观,与其共探未来行业趋势。本期对话嘉宾——凌英麒先生

Q:谈一谈您的设计观。

凌英麒先生尊重自然,融合自然。

Q:请用三个标签形容一下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三个标签呢?

凌英麒先生建筑师、逻辑性,就想到两个标签


我本身是学建筑出身的,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更多是重在逻辑上的推演,即“是你为什么这样去做,然后这样做的意义有多大”,这也是我做设计以来一贯的思考逻辑。    

               
               
               
               

Q:您认为未来五年是怎样一个设计趋势和潮流?

凌英麒先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未来五年的设计趋势和潮流其实很难评论,但我觉得会是一个很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一种状态。比如现在的私宅板块儿来讲,近五年和以前相比,已经是有很明显的一个变化和提升。

             
             
             

Q:对于“元宇宙”的场景体验热议,将引发空间设计的新一轮变革或冲击,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凌英麒先生:我觉得这是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模糊性。

“元宇宙”是处在一个虚拟与现实之间新型的概念,而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至于说战胜了多少,要看它未来应用的场景,真正能帮助和解决现实社会哪些问题,这点很重要。



               

不然的话,它就会像网红产品一样,可能只是轰击一时,至于时效多长,这个就要看它本身的这个意义了。

             
             

Q:分享一句对您最有影响力的话,为什么选择这句话呢?

凌英麒先生“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有多大?”

这是在我们本科时期,老师讲授给我们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这句话更强调让我们去寻找自己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然后“这样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体现了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



               

将事情捋清楚,弄明白自己所追求的,我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

             
             

Q:推荐一本您最喜欢的书,为什么选择这本书呢?

凌英麒先生《定位》,这本书最核心内容是如何理清最本质的问题。



               

例如说理清你自己到底是什么,优势到底在哪里,弱势在哪里,然后整个社会、市场的优势和竞争在哪里,以及你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我觉得这是一本特别适合用于审视自己的书。

Q:您相信光吗?成为亚洲青年设计之光后您最直接的想法是什么呢?

凌英麒先生:当然相信光!



               

成为亚洲青年设计之光后我最直接的想法是:我目前的能力是否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如果配不上的话,我还在哪些方面有欠缺?日后需要怎么去弥补?

             
               

(*图文内容版权归嘉宾所有,侵权必究)

             

再次衷心祝贺凌英麒先生获得本年度亚洲青年设计之光(中国内地)Top12”,并希望凌英麒先生在设计道路上步履不停,带领青年设计新力量,站上国际的舞台,传递亚洲青年设计价值观。

                 
                 

“2022亚洲青年设计之光年度颁奖典礼”将于2023年3月3日下午于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举办,现场除了重磅表彰“2022亚洲青年设计之光(中国内地)Top100”外,还邀请了设计大咖和媒体行业精英进行主旨演讲,为青年设计师赋能,助力亚洲青年设计新兴力量站上国际舞台,共同传递亚洲青年设计价值观。青年设计师闪耀2022的年度盛典,敬请期待!
                 

               
               
             

精彩永不落幕

亚洲青年设计力量永不停歇

敬请期待2022广州设计周

我们不见不散

让我们一起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

· END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设计周”(ID:GZ_DesignWeek)。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