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第29窟,建于西夏乾佑二十四年(1193年)。此窟壁画从内容到形式均具有典型的西夏风格,为西夏晚期的成熟之作,也是敦煌石窟晚期艺术的代表洞窟。本期艺术发现之旅,教育部长江学者、考古学家宁强教授将带你走进西夏时期建造的榆林第29窟。
宁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西域敦煌艺术发现之旅第二季:敦煌艺术菁华,我是宁强。
西夏统治时期的敦煌
今天我开始给大家讲敦煌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那就是西夏「词条1」统治时期。西夏统治时期的敦煌,它的艺术中心和统治中心其实是有一个迁移,即从沙州移到了瓜州。就整个敦煌地区来看,它是开始受到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那就是西夏政权。
西夏是在宁夏一带兴起的一个由党项族「词条2」为主的这样一个政权。党项族的影响力现在已经不太能够看见了,现在党项族这个民族其实还是在的。但是我们注意到它的主体人口已经融入到了藏族、蒙古族,还有其他,包括汉族这样一些不同的民族当中去了。但是,在中国的宋朝的时候,党项族曾经非常的兴盛。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就是西夏王国。西夏王国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非常大的政治、军事和文艺的影响力,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少数民族建国案例。因为中国的历史上这些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国家,建立自己的政权是一个常态,但是,他们最后又会被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头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现象。
在西夏统治时期,敦煌和它的周边地区,包括现在的瓜州,也就是当时所谓的瓜沙二州,其实是西夏政权的边地。也就是说,西夏最西端的边界差不多就稳定在了今天的敦煌和瓜州这一带。而他把这个瓜沙地区统治中心从敦煌(沙洲)城往东迁移到了现代的瓜州城。离瓜州城最近的一个重要的石窟点是哪里呢?就是榆林窟「词条3」。
榆林窟外景
西夏的代表洞窟:榆林窟第29窟
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绍的西夏的最典型的洞窟就是榆林窟第29窟「词条4」,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没有介绍莫高窟的一个西夏洞窟。因为在西夏的时候莫高窟的洞窟情况不明,西夏人在莫高窟主要是重修洞窟,而不是原创洞窟。他就是说把前代的比如说像隋代、唐、五代这样一些时期修建的洞窟,他把它的洞口还有一些靠外面的部位,还有它的供养人绘制的地方,他把它重新绘了,画上西夏时期自己的供养人。或者说,把一些题记给它涂了,写上西夏文的题记,或者是把佛像、菩萨像重新绘制。这种功德在莫高窟西夏时期比较多,但是在榆林窟,我们却发现了西夏时期的原创洞窟。这种原创洞窟比较集中的反映了西夏的统治者,西夏的供养人,西夏的信众,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宗教信仰特征。
榆林窟第29窟男供养人 临摹图
他们当时的这个佛寺活动这样一些重要的信息在榆林第29窟当中有比较集中的反映。所以,我选择了西夏榆林第29窟来给大家讲西夏时期的敦煌艺术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个榆林第29窟又被称作秘密堂,也就是说他其实是一个比较神秘的隐秘的一个洞窟,这其实是西夏、元时期的一个新现象。也就是说,宗教的神秘仪式在那时的石窟建造当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洞窟它并不是用来供参观或者是供礼拜的,它是用来举办比较秘密的宗教仪式的。
榆林窟第29窟内景
这种仪式在西夏就叫“护摩”「词条5」,汉语称作“烧施”。“烧施”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呢?就是燃烧的烧,舍是施舍的施。烧施就是要把贡品都烧掉,烧掉了来做供养佛和菩萨。为什么要把贡品烧掉呢?汉族的供养仪式它是做好了,比如说你的猪头肉,你的包括蔬菜,还有各种东西你要拿来供佛的时候你是把它做熟了,你不能够随便,比如像一棵白菜,你不能够把这个白菜洗都不洗,做都不做,哐你扔在那儿,让这个佛来吃。你得把它切碎了,你得把它煮熟了,往那儿一放,这样来供养,这个就是素食,你拿来供养。
可是在西夏人的眼中,他们由于居住的地区,他们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游牧的,所以呢,他们是需要供奉佛、菩萨“荤食”,就是有一个“荤施”,它得有牛羊肉这些东西来供养。而这些牛羊肉光是煮熟了,这个骨头啥的这个佛也不能啃啊!你说他拿着一块牛肉就这么吃了,这佛像也不能动,最后怎么办呢?把它烧掉,烧成烟,这样的话它就能够让这些佛菩萨来闻,一闻着这个烟,他就算是接受了这个供养。
所以,在西夏的时候,它就流行一个特别的供养仪式就叫“烧施仪式”。这个“烧施仪式”就影响了洞窟的开凿,影响了洞窟的形制。
莫高窟第465窟“秘密堂”内景
为仪式而改变的洞窟形制
为了适应这个烧施仪式的举行,我们就看到为了举办烧施仪式洞窟的形制做了改变,中间这个佛坛,原来我们在更早的,你比如像北宋早期的第55窟,还有五代的第61窟,我们注意到中间的佛坛是方形的,而且有一个背屏。我们现在看到的榆林第29窟,它中间的方形佛坛改成了圆形的,因为人绕着这个圆形的这个佛坛走他更有意思。
而且,这个佛坛它是一级一级的,这样就更像一个佛塔。塔的正中间,中间应该是坐了一个佛像的,而且这个圆形的佛坛前面还有一个小供桌这样的一个部位,也就是说有一个土台子,这个土台子上用来做什么的呢?上面就是用来摆放要用来烧掉的食物的。
而且在这个第29窟的旁边,还有一个方形的窟,里面什么都没有,这个长方形这样的一个窟它里头可能就是用来准备食物的。准备食物就是仆人呆的地方,你这些地方要先把它煮熟了,弄的合适了,然后送到主窟里头,这个秘密堂里头摆放在它的正前方的这个台上头,土台子上头,然后再由国师也就是说最高阶的和尚,有点儿像喇嘛这样一种在藏传影响下,他带有一点喇嘛也就是喇嘛也是和尚了,就是身份很高的这样一些僧人,在西夏被尊敬的称为国师,他来主持下举办这样一个烧施的仪式,也就是说你可以这么端着烧成烟的这样一些东西,你拿一个盘子端着烧成烟的或者是正在烧制的这样一些食物这么唱,你就转,围绕到中心这个圆形的佛坛这么转。
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个榆林第29窟里头黑糊糊的,因为它这个烟你多次举办烧施仪式之后,它就把这些烟就熏到了这个墙面上,就把这个洞窟给熏黑了,这个是我们看到的榆林第29窟的一个重要特征。
榆林窟第29窟窟顶烟熏壁画千佛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雅昌艺术网”(ID:A8048008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