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一方面,是由巴黎美术学院毕业的法国青年建筑师路易·马松-德图尔贝将参考图像及其受到的传统布扎体系教育相结合所完成的;另一方面,其参考图大多为近代中国北方传统官式建筑的摄影作品。而这次布扎体系与中国建筑的碰撞出现在布扎建筑师保罗·克瑞与梁思成等中国建筑先驱在美国相遇之前,与其说它是关于中国建筑设计的现代化,不如说它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被观看、研究和再现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本文试图就马松-德图尔贝的中国馆设计图进行分析,结合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历史政治背景、19世纪末巴黎美术学院的折衷主义风潮以及近代西方在中国的摄影史,还原中国馆设计的方法、折衷主义的参考语料库与构成原则,并寻找此中国馆建筑设计在近代西方对中国建筑景观重塑过程中的位置。
布扎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种碰撞
——1900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中国馆设计
公众号图文有删节,完整阅读请参见《建筑史学刊》2022年第4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标准引文格式如下,欢迎参考引用:
涂颖佳,徐苏斌. 布扎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种碰撞——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中国馆设计[J]//建筑史学刊,2022,3(4):85-9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史学刊”(ID:archhistory-journal)。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