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塔,是人们信仰的凝聚。
“塔”不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塔在佛教中,是保存佛教高僧“舍利子”用的建筑物。
自汉朝以来,中国历朝历代都建塔,不计其数。渐渐地,人们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建“塔”,塔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与中国的亭、台、楼、阁相结合。
于是,各种各样的塔出现了:从单层塔到多层塔,从汉传的楼格式塔到藏传佛教意味浓郁的喇嘛塔,从砖木塔到铁塔、琉璃塔……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塔的背后,更是古代匠人的巧思和高超的技艺。
应县木塔
古塔在用途上也超越单纯佛塔的限制,有了许多发展和变化。
或为虔诚供奉,于寺庙内外修起一座高塔,外壁勾勒出千百位尊者,塔内也供奉着慈悲的佛陀;
或为镇守疆土,雄壮的塔矗立在湖畔海边,守卫一方水土的安宁;
或为导航引渡装点河山,高耸挺立的古塔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象征,更是无数船舶的指向标,更有诗句描述“点燃八百灯龛火,指引千帆夜竞航”;
或为登高望远,登上塔顶极目四望,山水形势尽收眼底,唐宋登塔之风更盛,大雁塔的“雁塔题名”,成了文人学子追求向往的美事.......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高层建筑。
大雁塔
如果说全国各地哪里的塔样式最丰富种类最多,那么,我绝对要投辽宁一票。
辽宁的历史文化既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又带有鲜卑、 契丹、女真等古代少数民族文化色彩。所以你在辽宁各市县,都能看到大小、比例不同的,富有各朝各代特色类型的古塔。它们有的高大宏伟、高耸入云,有的小巧玲珑、精雕细琢。
上图沈阳南塔广慈寺 下图海城市析木镇金塔
如此之多的“辽塔”也一定有非常丰厚的历史,同样作为辽宁人孙树发老师被这些辽塔深深所吸引。孙树发老师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在拍摄人文、历史题材中具有非常独到见解。为了挖掘辽塔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孙树发老师踏上了拍摄辽塔的旅途。
孙树发老师足迹踏遍辽宁省各地,历时三年时间拍摄时间,总行程一万五千多公里。为了收集资料和补拍图片,有的地点反复去了三四次。最终汇成这本《寻迹辽塔》。
辽塔位置图
拍摄古塔不同于其他摄影作品,拍摄点多数都远离城市,甚至荒无人烟,既要克服鞍马劳累,又要忍受长时间的寂寞,途中还有许多危险道路,但这些困难都被孙老师一一克服。
当他把这些照片提供给我们时,每个人都打心眼里敬佩孙老师这不怕辛苦,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
《寻迹辽塔》详细地介绍了辽宁境内古塔的兴建始末及故事传说,为传播、弘扬辽宁的历史文化,也为研究辽、金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使读者更多地了解辽宁七千多年辉煌的文明史。
辽宁的古塔见证了一千多年来这片大地上发生的历史,它是一座建筑艺术宝库,里面包含了动人的故事,美丽的传说。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会衍生出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也许这就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文地理”作者:Akun丶(ID:sophoto999)。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