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A分享:庇护建筑与城市空间

WOWA分享:庇护建筑与城市空间


城市只有是由每一个人共同建造的时候,它才有能力为每个人提供一些什么。

                                                                                                               ——简·雅各布


2020年起,因为疫情全世界的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方舱,隔离,核酸等等陌生的词语融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纵观人类近代历史,每一场重大的流行病的肆虐,都会迫使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例如鼠疫和黑死病促进了欧洲公共卫生环境的建设。而此次新冠疫情,给未来城市和建筑设计提供了实实在在反思的机会,同时也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城市和建筑空间,及思考城市空间与建筑设计的新变革。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超级大城市,当然在疫情期间也带来了许多考验人性的问题。疫情是一面放大镜,让我们开始对习以为常的都市生活有一些反思的机会。在过去快速发展的二三十年里,我们的城市和居住环境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滨江公共空间,沿河步道,城市公园等都被人津津乐道。但更多的是以舒适和美观为重。上海此次大疫,城市应灾系统,以及居住环境设计中对传染性疾控的不足,使得抗疫工作捉襟见肘。也许,经历过疫情以后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不应只是为城市锦上添花,而是应该在功能上有更多的雪中送炭。

很多同行已经关注到疫情以后的住宅设计及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等,以便为在疫情中的人们创造出更加适合在极端环境下更理想的生活品质。而我们关注到的是其他一部分人群,在城市封锁中为人们运送物资的物流人员和刚来城市还没找到住处和工作“流浪”人员。不少人应该还记得睡在高架底下,睡在火车站过道和电话亭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获取水,电和食物的。

上海城市的发展大部分都是由经济驱动的,越来越多的商场和打卡空间,  均是围绕着消费需求而设置,有时甚至一些公共空间竟有了营业时间的限制。因此很多区域或者公共空间被定义是为某些群体服务的。常常为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推动消费,秩序和干净是城市面貌追求的主要标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少的公共空间能为需要的人群提供庇护环境。



疫情期间见到的功能性临时雨棚,安全及支援急救均有待改善

临时庇护建筑


临时建筑这个概念是十九世纪在万国博览会上提出的。而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新陈代谢学派挑战了定义建筑永恒的概念。在我们国家提起临时建筑或者临时庇护所似乎想到的都是工地临时板房这种毫无美感完全为功能服务的建筑。但是临时庇护所完全可以设计得非常有创意和具有美感,并且与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相融合。


以下为一些我们可以参考的案例:

01

Paper Log House


硬纸筒,竹子和泥砖这些材料不仅便宜,容易得到,而且环保,可以循环使用。Paper Log House多次被运用在各种灾难现场,低搭建难度让当地自愿者可以轻松并且快速的搭建出来。并且材料价格非常低廉,52平方米的房子建材价格不超过2000美元,这使很多发生灾难的当地政府大大缓解压力。由于Paper Log House的建材都可以回收或者是重复利用,达到了最小程度的浪费。建筑师的建筑设计灵感源于同理心,更是基于对“人”的尊重,不论身份地位,这是“人文关怀”的真正含义。


02

Baraike 公园基础设施




Baraike公园基地设施原本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给公园提供一个遮阳,烧烤和举办集体活动的场所。但是设计开始于2020年10月,正是疫情全球化的时候时间段。设计师团队阐述到他们希望挖掘市中心公园的重要性和潜力,在疫情肆虐的时候可以作为活动物资分发处或者其他功能的使用。




03

ELEVATE



ELEVATE项目是两个临时的小屋,设计灵感来自于高山避难所。整个房子采用单板木材建造,木材经过特殊处理,能够在自然环境下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功能是用于提供一个特殊的平台和独特的对话点,以便在会议的各个会议之间分享想法。这类城市庇护建筑适合放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自由的造型以及方便的搭建可以作为城市广场的亮点。同时该类临时建筑又能提供给人们简单的休息和庇护。





04

葡萄牙临时住所



位于葡萄牙的临时住所项目坐落在一个公共空间中。模块化结构的设计能让这个项目轻松被搭建和改变大小,它分两个部分舞台和主空间,有少量的座位安排在半开放空间中,室内空间由工作人员居住和简易的厨房组成。这个临时建筑是多功能的,从承担早午餐到举办小型活动或者甚至是展览。建筑可以根据举办活动的类型进行变形,以符合活动空间的需求。当然这个项目在对应极端情况的时候完全可以作为城市临时庇护所,并且可以提供比较完善的生活设施。此类临时建筑可以对城市环境的临时干预代表了一个可调整的框架,用于测试城市更新战略的有效性,帮助确定再生被忽视空间的潜力,巩固城市的社会基础设施。





05

编织家园


“编织家园”的目标是为流离失所的人们设计建筑一个便携式,有尊严的庇护所。通过开发一种穹顶式的双层结构织物,为他们提供当代生活必需品。圆顶形的生活空间从传统的帐篷制作方法中汲取灵感。这些结构具有弹性和可折叠性,带有用于窗户和存储的网格以及用于可持续能源的可拉伸太阳能织物,该织物为水、热和电的柔性管道提供电力。双层结构的设计是为了在夏天隔绝雨水和炎热,同时允许冷空气进出。圆顶的顶部收集雨水并将其从侧面过滤以防止洪水泛滥。该结构也可用作淋浴间,水储存在侧面的口袋中,并使用提供基本卫生设施的热虹吸系统向上抽出。帐篷织物吸收的太阳能储存在电池中供夜间使用,提供可再生电力。

06

Living Shelter




Living Shelter是设计为灾难过渡区的一个庇护所,它的所有结构和系统都是可以拆卸和便于运输的,主体结构可以折叠,这为日常存放,运输和使用寿命都提供了保证。两侧设有开窗,并且底部架空,得以应对湿热的气候条件。庇护所外部设计有雨水收集器,在屋顶嵌有太阳能板,可以为人们提供生活基础的保证。建筑面积为6平米,在极限情况下可以提供一到两人的临时庇护,并且具有空间私密性。此类建筑可以放置在广场,路边,公园甚至屋顶。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此类建筑也可作为报刊亭,公园小卖部,早餐营业点或者街口咖啡店使用。



可由单人完成搭建,并且不需要任何工具

07

GRID


GRID最初是对应海啸而设计的,是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系统。在场外预制的避难所可以通过公路或铁路“扁平包装”运输到偏远社区。GRID可容纳八到十人,夹层楼用于睡眠和隐私。在社区环境中,GRID 可以配置为响应家庭、文化或工作的特定环境和管理要求。GRID 能够使用当地市政服务或独立离网运行。完全绝缘的钢架结构采用光伏电池和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箱收集屋顶水;谷仓门窗确保建筑物完全通风。卫生设施,包括堆肥厕所系统和淋浴以及用于烹饪的气瓶,位于两个外部穿孔金属甲板上。由于设计四条边可调高度的结构支撑,使得GRID能够适应不同地形和坡度,并且在多雨湿润的环境下保持室内相对干燥。

08

Spirit of Space


项目坐落于芝加哥林肯公园的池塘边上。采用了木材作为主结构和玻璃纤维外壳作为顶部以提供遮蔽。受龟壳的启发,其层压结构由预制的弯曲木构件和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玻璃纤维吊舱组成,这些吊舱为表面提供了整体曲率。这个构筑物平时主要用于公园活动使用。随着设计在水质、水文、景观、可达性和庇护所方面的改进,该场地能够作为一个户外教室,展示自然和城市环境的共存。同时为当地学生提供了露天教室的庇护空间。


09

Civic Canopy


Civic Canopy位于多伦多滨水公园。是一个开放、宽敞的木屋顶,覆盖并连接绿地景观、硬景观和水景,覆盖车辆下客区、渡轮登船区、公园区和进水口。就像它相交的树冠一样,City Canopy 在夏季提供阴凉,在冬季提供直射阳光。通过潜在和主动的环境改变实现的气候变化会随季节调整温度的剧烈波动。通过设计对温度湿度的调节,哪怕是酷暑在木屋顶下面都有舒适的气候。再加上完善的基础设施这让Civic Canopy成为城市庇护空间有了很好的先天条件。


10

城市综合服务站的设置


©WoWA

©WoWA

©WoWA

此项目是由WoWA自主设计的结合了城市庇护建筑及应急或核酸检测亭的城市综合服务站。旨在创造新的城市建筑为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极端状况做好准备。服务站整体坐落于一个较高的平台之上,在洪涝灾害下可以提供类似浮岛的平台空间,并设有无障碍设置。建筑由两个金属壳体相互衔接而成,各自形成一个半开放空间。两个半开放空间日常可作为城市人群休憩,小型 活动举办点等社区公共空间开放。在极端情况下可以为需要的人群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庇护及过夜场所。在壳体的屋顶面设计有大面积太阳能光伏板,可以给建筑提供清洁能源并为物资发放车辆或者是急救设备提供充足的电源。在壳体下方放置两个封闭的空间构筑物,独立于壳体结构,在壳体及封闭构筑物之间允许足够的自然空气流动,以维持构筑物内的舒适度。面积较大的封闭空间在平时可以作为城市急救点或者是零售空间,在有突发状况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点或者是其他救灾所需的功能性空间。面积较小的封闭空间长期作为城市卫生盥洗设施,连接城市市政设施的水电管网,并具备使用后自动清洁功能,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为需要的人员提供水电。此城市综合服务站的设计为WoWA基于疫情期间的观察与简单建议,希望能作为一个起点,引发未来更多改善可能性的探索与讨论。




通过建筑师的设计和实践,城市庇护所可以像城市雕塑 一样成为城市的亮点,融合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它也可以是公园景观的一部分,在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功能,完善城市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运作的需求,为所需的人提供安全和保护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侵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OWA建筑设计事务所”(ID:wowa-archi)。大作社经授权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